混合食

混合食

天文學名詞。一種日食現象。在食帶內當日食開始和終了的時候是環食,但中間有一段時間可以看到全食,這種日食叫"全環食",又叫“混合食”。

基本簡介

全環食全環食
混合食是指日食時月球的影子恰好等於當時月球距離地球的距離。這樣,因為大地是圓的,所以就會在月球影子中心區經過的地方依次出現日環食——日全食——日環食。這是很難得見到的日食。在一次日食中,既有日全食也有日環食,混合食比較少見在過去的100年中只有7次。混合時可以看到食分為0.999的日環食,也稱“金邊日食”。這個現象是比較少見的。日食分為偏食、環食、全食和混合食等,以全食最為壯觀。在日食天象中有個天象叫日全環食,也就是說日全食和日環食這兩種現象同時出現,只不過各個地區看到的食象不一樣。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芒,在地球上投下了黑影。月球的投影分為本影偽本影兩種:在本影地區裡的人能看見日全食,而在偽本影地區裡的人能看見日環食。月球以橢圓的軌道繞地球公轉,月球在軌道遠行時分近地點和遠地點(以農曆十五為例:月球運行到近地點時,看到的月亮又圓又大;月球運行到遠地點時,看到的月亮非常小)。當月球在近地點時如果擋住了太陽,我們會看到一個巨大的黑色圓盤擋住了太陽。天慢慢黑了,星星出來了。這叫日全食;而月球在遠地點時,離地球很遠。只有中心部分擋住了太陽,外圍有一圈光環。這叫日環食。

成因圖解

成因圖成因圖

全環食只發生在地球表面與月球本影尖端非常接近,或月球與地球表面的距離和月本影的長度很接近的情形下。由於地球為球體之關係,而本影影錐接觸地球時為日全食(常為在食帶中間),在食帶兩端由於影錐未能接觸地球,致只能有偽本影到達地球之下,所看到的是日環食。所以,當全環食發生時,隨著地月之間的相對運動,會先後出現環食→全食→環食。全環食發生機率甚少,最近的一次在2005年4月8日。

組成

日環食

日環食日環食

日環食是日食的一種。發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光環。這是因為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而形成的。發生日環食時,體物的投影有時會交錯重疊。

日環食的本質實際上是因為月球離地球較遠,月球的本影不能到達地面而它的延長線經過了地面,而位於月影的本影延長線區域(偽影區)的人們就能看到日環食。如果月球離地球較近,月影本影能到達地面,則本影下的人們看到的是日全食。

日環食還與地球和月亮本身有關。因為地球和預期量都是不透光的球體,所以太陽照射到光有時會被月球擋住。當才農曆初1初2是就可能發生日環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陽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日環食就發生了。太陽射出的光線被月球擋住,而在月球的陰影區內,人就不能接受到陽光,所以就無法看到太陽。又因為月到地球的距離與月球到太陽的距離不同,且月球離太陽比月球距離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陽著住,只露出周圍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環食。

日全食

混合食混合食

日食和月食的“季節”。日食一定發生在朔,即農曆初一當日。此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但因太陽軌道(黃道)與月球軌道(白道)成5°9交角,故並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發生,而日食發生時,日月兩者皆一定在“黃白交點”(升交點或降交點)附近。

日、月食的發生必須是新月和滿月出現在黃白交點的一定界限之內,這個界限就叫做“食限”。計算表明,對日食而言,如果新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8度左右的範圍內,就可能發生日食;如果新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6度左右的範圍內,則一定有日食發生。

對月食而言,如果望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2度左右的範圍內,就可能發生月食;如果望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0度左右的範圍內,則一定有月食發生。

由於黃道和白道的交點有兩個,這兩個交點相距180度,所以一年之中有兩段時間可能發生日食和月食,這兩段時間都稱為“食季”,它們相距半年。

太陽每天在黃道上向東移動約1度,由於日食的食限為18度左右的範圍,太陽從黃道和白道交點以西的18度運行到黃道和白道交點以東的18度,大約需要36天,也就是說日食的每一個食季為36天。對於月食而言,它的食限為12度左右,因此月食的每一個食季就只有24天。

次數

20世紀(1901-1999)發生全世界範圍內日食的次數,一般來說是先是日環食而後是月食。

種類 次數
日偏食 78
日環食 73
日全食 71
混合食 6
總計 228

發生案例

2013年11月3日天文奇觀“全環食”將現身天宇。天文專家表示,本次全環食的食帶主要穿越中非地區多個國家,全環食的發生尤為稀罕,我國有興趣的公眾可藉助網際網路等方式了解此次盛況。據了解,21世紀一共發生7次全環食,上一次發生在2005年4月8日,下一次發生將在2023年4月20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