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雷特瓦河戰役

內雷特瓦河戰役

內雷特瓦河戰役發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次著名的反對法西斯侵略戰役。1943年2月16日——3月15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與德、意法西斯占領者及其幫凶——烏斯塔沙—道莫布蘭軍隊和“游擊隊”分子的新編部隊,在內雷特瓦河河畔進行了一場大規模交戰。內雷特瓦河交戰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取得巨大勝利的一次交戰。這次勝利具有重大的軍事政治意義。

基本信息

戰爭簡介

內雷特瓦河戰役內雷特瓦河戰役作戰圖
內雷特瓦河戰役發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次著名的發對法西斯侵略戰役。1943年2月16日—3月15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與德、意法西斯占領者及其幫凶——烏斯塔施—道莫布蘭軍隊和“游擊隊”分子的新編部隊,在內雷特瓦河河畔進行了一場大規模交戰。內雷特瓦河交戰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取得巨大勝利的一次交戰。這次勝利具有重大的軍事政治意義。

戰爭背景

希特勒下令進攻

1941年3月27日,地處東南歐的南斯拉夫發生政變,空軍司令西莫維奇組織臨時政府,拒絕與法西斯德國結盟,轉而向英國靠攏。
內雷特瓦河戰役二戰時,狄托(左四)在山洞裡主持會議
作為報復,惱羞成怒的希特勒下令德軍入侵南斯拉夫,1941年4月15日,南斯拉夫政府投降,大部分國土成為德國和義大利的占領區,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也分得部分領土,克羅埃西亞則在當地的法西斯組織烏斯塔沙的領導下建立了所謂的克羅埃西亞獨立國。

奮起反抗

南斯拉夫人民對法西斯進行了堅強而持久的抵抗,其中最有影響的是由南斯拉夫舊軍官和民族主義分子組成的以米哈伊洛夫為首的切特尼克武裝和狄托領導的南斯拉夫共產黨游擊隊。在這種情況下,居住在南斯拉夫的德意志人在法西斯占領軍的默認或者支持下,紛紛成立了自衛隊和護衛團,以對抗游擊隊。

戰役前序

1943年初,南斯拉夫解放軍基本兵力(9個師,3個旅和許多游擊隊)駐在南斯拉夫中部西波士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廣闊的解放區(面積約37500平方公里)。為消滅南解放軍和徹底摧毀南斯拉夫民族解放運動,法西斯軍隊在勒爾上將指揮下從1943年1月20日起發動了進攻。敵為實施“白色—1”戰役,調集了4個德國師,3個義大利師和烏斯塔沙—道莫布蘭的新編部隊,共約8萬人,三面包圍了解放區西北部的南解放軍。與敵對抗的是波士尼亞第1軍和克羅埃西亞第1軍的部隊以及游擊隊,總數約2.5萬人。法西斯軍隊雖然兵力上占壓倒優勢,且有空軍的強大支援,但並未完成受領的任務。只有黨衛軍第7師於1月26日在斯盧尼突破了南斯拉夫軍隊的防禦,從西北向比哈奇進逼,使比哈奇—克柳奇交通幹線和通往南解放軍中央醫院(在普羅佐爾以西,住有約4000名傷員)的道路面臨被占領的威脅。
戰爭爆發後,狄托領導的共產黨游擊隊一直頗為活躍,但隨著各地傀儡政權的建立,游擊隊被迫轉移到鄉村,1942年8月,狄托本人率領黨中央秘密撤退到波士尼亞山區。游擊隊團結國內真正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團體,也對假抵抗、真反共的切特尼克武裝予以還擊。到1943年初,游擊隊已迅速發展到15萬人,編有9個師、36個獨立旅和近70地方游擊隊,成為德、意占領軍的心頭大患。1943年,史達林格勒戰役失利後,希特勒希望將巴爾幹駐軍調往俄國,因此德國總參謀部制訂了“白色行動”,準備調集在南斯拉夫的納粹軍隊和克羅埃西亞國民自衛隊對游擊隊根據地進行一次徹底清剿,計畫的重點在於聚殲游擊隊主力並消除其民眾基礎,在“白色計畫”中,軍事打擊的中心是游擊隊根據地所在地比哈奇。

戰爭前序

內雷特瓦河戰役遭遇戰
1943年初,南斯拉夫解放軍基本兵力(9個師,3個旅和許多游擊隊)駐在南斯拉夫中部西波士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廣闊的解放區(面積約37500平方公里)。為消滅南解放軍和徹底摧毀南斯拉夫民族解放運動,法西斯軍隊在勒爾上將指揮下從1943年1月20日起發動了進攻。敵為實施“白色—1”戰役,調集了4個德國師,3個義大利師和烏斯塔施—道莫布蘭的新編部隊,共約8萬人,三面包圍了解放區西北部的南解放軍。與敵對抗的是波士尼亞第1軍和克羅埃西亞第1軍的部隊以及游擊隊,總數約2.5萬人。法西斯軍隊雖然兵力上占壓倒優勢,且有空軍的強大支援,但並未完成受領的任務。只有黨衛軍第7師於1月26日在斯盧尼突破了南斯拉夫軍隊的防禦,從西北向比哈奇進逼,使比哈奇—克柳奇交通幹線和通往南解放軍中央醫院(在普羅佐爾以西,住有約4000名傷員)的道路面臨被占領的威脅。

戰爭爆發後,狄托領導的共產黨游擊隊一直頗為活躍,但隨著各地傀儡政權的建立,游擊隊被迫轉移到鄉村,1942年8月,狄托本人率領黨中央秘密撤退到波士尼亞山區。游擊隊團結國內真正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團體,也對假抵抗、真反共的切特尼克武裝予以還擊。到1943年初,游擊隊已迅速發展到15萬人,編有9個師、36個獨立旅和近70地方游擊隊,成為德、意占領軍的心頭大患。1943年,史達林格勒戰役失利後,希特勒希望將巴爾幹駐軍調往俄國,因此德國總參謀部制訂了“白色行動”,準備調集在南斯拉夫的納粹軍隊和克羅埃西亞國民自衛隊對游擊隊根據地進行一次徹底清剿,計畫的重點在於聚殲游擊隊主力並消除其民眾基礎,在“白色計畫”中,軍事打擊的中心是游擊隊根據地所在地比哈奇。

戰爭過程

內雷特瓦河戰役內雷特瓦河戰役
鑒於戰爭形勢,1945年最高總司令狄托決定反攻。為此,要求在解放區西北部阻止住敵軍向前推進,同時以解放區東南部的主要戰役集群(編有3個師,即無產者第1、第2師和突擊第3師)向東南實施突擊,突破內雷特瓦河畔的敵軍防禦,然後向黑山和南塞爾維亞發展進攻,以利於進一步擴大這些地區的人民起義,粉碎並從這些地區趕走“游擊隊”和占領者。內雷特瓦河交戰是實現這一宏大計畫的第一階段。

集結在普羅佐爾地域的主要戰役集群的軍隊,於1943年2月16日轉入進攻。他們擊潰了與之對抗的1個義大利師,2月20日在幾乎80公里寬的正面前出至內雷特瓦河中游,占領了所有橋樑。近0.7萬名“游擊隊”分子守衛著河對岸。義大利人耽心主要戰役集群向濱海地區突破,急忙將自己的兵力向莫斯塔爾地域主要戰役集群的右翼集結。在主要戰役集群左翼,敵人試圖不惜任何代價固守科尼茨這一堅固的支撐點和沿內雷特瓦河上游通往東黑塞哥維那黑山和桑扎克的咽喉。還從塞拉耶佛往科尼茨地域抽調了德軍師之一部。

法西斯德軍統帥部在執行蓄謀已久的計畫的同時,於1943年2月25日以4個師的兵力開展進攻,企圖肅清解放區東南部的南解放軍(“白色—2”戰役)。進攻過程中,德軍統帥部發現那裡的南解放軍兵團主力已挺進至內雷特瓦河,遂於2月27日把2個師調往他們的後方。但進攻之敵在普羅佐爾以北被克羅埃西亞第1軍第7師的英勇抗擊所阻。然而主要戰役集群還面臨著被圍的危險,中央醫院仍受著嚴重威脅。為拯救傷員,主要戰役集群的基本兵力(9個旅)於3月3日前在普羅佐爾以北地域集結,實施反突擊。與此同時,南解放軍為迷惑敵人不使其識破向內雷特瓦河運動的企圖,炸毀了所有橋樑。經過歷時兩天的激烈反突擊戰,法西斯德軍部隊被擊潰,並於3月5日被趕至上瓦庫夫地城。南解放軍最高司令部贏得了時間,疏散傷員,組織強渡內雷特瓦河並向東南突破。

主要戰役集群的基本兵力再次迅速折回內雷特瓦河河谷。第7師和從濱海地區撤回的第9師加入其編成。1943年3月6日夜,第2師各分隊出敵不意發起衝擊,沿已遭破壞的亞布拉尼察大橋渡到內雷特瓦河左岸,擊退了守衛渡口的“游擊隊”分子。河上架起了吊橋。3月8日,第2師主力沿吊橋渡過了河,在內雷特瓦河灣擊潰了“游擊隊”部隊。與此同時,第3師在河右岸對法西斯德軍部隊發起攻擊,將其趕至科尼茨。該師在奧斯特羅扎茨地域渡過內雷特瓦河,沿左岸進攻。傷病員也過了河。留在右岸的主要戰役集群諸兵團受敵壓逼,逐漸收縮橋前防禦,朝橋上撤退。3月15日最後一個旅來到內雷特瓦河左岸。所有火炮和交通工具都被迫在右岸毀掉。先遣部隊已前出到別拉河,保障了整個主要戰役集群向黑塞哥維那東南部突破。法西斯德軍前出至內雷特瓦河河谷,放棄了追擊。

戰鬥將領

約瑟普·布羅茲·狄托

約瑟普·布羅茲·狄托,克羅埃西亞人。於1892年5月生在克羅埃西亞的一個貧農家庭。在反對法西斯侵略者,爭取自由解放的鬥爭中,

內雷特瓦河戰役內雷特瓦河戰役
領導南斯拉夫人民進行了英勇不屈的鬥爭,建立了第一個解放區,創建第一支正規軍—“第一無產階級旅”。在蘇捷斯卡戰役中,狄托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在戰場上負傷的總司令。並且他不顧大國的反對,宣布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為南斯拉夫臨時政府。指揮內雷特瓦河戰役,它挫敗了德軍統帥部消滅南解放軍主力和鎮壓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運動的陰謀。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狄托任聯邦政府主席、最高統帥。

阿道夫·希特勒

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領袖和納粹德國的元首。被公認為是二戰的發動者與罪魁禍首。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的總裁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號戰犯。同時,他也是一個出色的演講家、殘酷的政治家和過於冒險的軍事家,以及野心家、陰謀家。

戰役意義

內雷特瓦河戰役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雕像
內雷特瓦河戰役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取得巨大勝利的一次交戰。這次勝利具有重大的軍事政治意義。它挫敗了德軍統帥部消滅南解放軍主力和鎮壓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運動的陰謀。南解放軍在內雷特瓦粿條碎了“游擊隊”分子,致使其在南斯拉夫的活動徹底失敗。主要戰役集群牽制住了敵軍主力,並予以嚴重殺傷,從而改善了克羅埃西亞第1軍和波士尼亞第1軍的態勢,使他們幾乎恢復了原先的西波士尼亞和克羅埃西亞解放區。

內雷特瓦河大捷促使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得到加強,隊伍進一步壯大,推動了南斯拉夫人民民族解放鬥爭的蓬勃開展。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在交戰中顯示出複雜情況下機動巨大兵力的高超藝術,表現了防禦的堅定性和進攻的神速性。戰士們表現出良好的戰鬥素質,勇敢和英雄主義。

戰爭電影

內雷特瓦河戰役內雷特瓦河戰役
片名《內雷特瓦河戰役》
英譯:Bitka na Neretvi
類型:戰爭片
主演:Sergei Bondarchuk Yul Brynner Antho
導演:Veljko Bulajic
國家:南斯拉夫/德國/義大利/美國
配音:國語
片長:102分鐘
年代:1969年
級別:普通會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