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下套扎術

內鏡下套扎術是指在內鏡的引導下,用彈性橡膠圈結紮曲張的靜脈根部,使其缺血、壞死,以達到止血和預防再次出血的手術方法。該手術為消化系統手術,對於急症或擇期治療食管脈曲張出血和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有效。

適應證

1.食管靜脈曲張、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藥物止血無效者。
2.既往有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史者預防再出血。
3.外科手術治療後再次出血者。
4.重度食管靜脈曲張,有出血史、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外科手術者。
5.胃底曲張靜脈出血呈噴射狀,有纖維素樣滲出或其附近有糜爛或潰瘍等情況,但又無組織黏合劑栓塞條件者。

禁忌證

1.嚴重出血、出血性休克未糾正者。
2.肝性腦病≥2級不能配合者。
3.伴嚴重心、腦、肺、腎功能障礙,大量腹水者,低蛋白血症等術後癒合不良者。
4.多次內鏡下硬化劑治療後血管硬化或瘢痕組織形成者。
5.食管狹窄、扭曲,有憩室者。
6.過於粗大或細小的食管靜脈曲張者。
7.乳膠過敏者。
8.全身情況極差,不能耐受治療者。

術前準備

1.一般準備
包括心理準備和身體準備。心理準備主要是消除患者緊張情緒,以取得患者的配合,達到預期的手術效果。身體準備包括以下方面。
(1)適應手術後變化的鍛鍊:包括練習床上排尿便,練習正確咳嗽和咳痰。
(2)預防感染:為避免交叉感染,凡開放性結核、肝炎、愛滋病患者及病原攜帶者應使用專用內鏡,並單獨進行特殊消毒滅菌處理。
(3)胃腸道準備:患者應在手術前1~2天開始進流質飲食,術前6小時空腹。有胃瀦留行胃部手術者,術前應清潔洗胃。
(4)服用祛泡劑:如西甲矽油,有去表面張力的作用,使附於黏膜上的泡沫破裂消失,視野更加清晰。
2.特殊患者的準備
包括營養不良、高血壓、心臟病、肝腎功能障礙及呼吸障礙患者。
(1)營養不良患者:由於缺乏蛋白質,營養不良患者耐受失血和休克的能力降低,易引起組織水腫,影響組織修復,甚至並發嚴重感染,應在手術前予以糾正,爭取達到正氮平衡狀態。
(2)高血壓患者:血壓在160/100mmHg以上時,可能在誘導麻醉或手術時出現腦血管意外或急性心力衰竭危險,需服用降壓藥,使血壓降到上述範圍以下再手術。
(3)心臟病患者:心臟病的類型不同,其耐受力也各不相同。對於耐受力差的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患者,需待病情控制或緩解後再行手術。
(4)肝腎功能障礙患者:積極改善肝腎功能,待能耐受手術時,再手術。
(6)呼吸功能障礙者:術前2周停止吸菸,鼓勵患者多練習深呼吸。重度肺功能障礙及並發感染者,應改善肺功能、控制感染後,再行手術。
(7)糖尿病患者:術前應控制血糖水平,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和酸中毒,改善營養狀況。
(8)精神緊張患者:必要時可使用鎮靜劑,如肌注地西泮。

手術方式

1.麻醉方式和注意事項
麻醉方式分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①局部麻醉:為2%~4%利多卡因咽部麻醉,噴霧或口服。②全身麻醉:對精神緊張的者、不能配合的兒童及要求無痛手術者,多用全身麻醉。麻醉藥物的劑量要因人而異。
2.手術操作方法
(1)患者取左側臥位,雙腿屈曲,頭墊低枕,鬆開領口及腰帶,取下活動義齒。
(2)安裝套扎器(單次或連續套扎器)後,進鏡了解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的範圍和程度。
(3)進鏡至食管和胃結合部,,充分顯露欲套扎的曲張靜脈,將塑膠帽全方位與之接觸,持續負壓吸引將曲張靜脈吸入塑膠帽內,視野變為一片紅色,順時針旋轉手動控制項的旋鈕,完成第一次套扎。根據需要退鏡重新安裝套扎器再行套扎,直至套扎完成需要治療的曲張靜脈。
3.手術時間
套扎結束後應休息12~14天再行第2次套扎,直至曲張靜脈消失或基本消失。療程結束後1個月複查胃鏡,然後每隔3個月進行第2次、第3次胃鏡複查,之後定期隨訪。

術後處理和注意事項

1.術後臥床24~48小時,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徵,觀察患者神志、排便,有無噁心、嘔吐及嘔吐物性質。
2.術後24小時禁食禁水,之後進食流質飲食,並注意休息。
3.套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4.預防性套用抑酸劑(如質子泵抑制劑)及胃黏膜保護劑。
5.咽喉痛者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可用含片,必要時可行霧化吸入。
6.常見併發症及處理
(1)發熱:患者術後會有輕度發熱,體溫一般在38℃以下,3~5日可恢復正常。若發熱持續1周以上或體溫不斷升高,應疑為並發感染,應予抗感染治療。
(2)食管狹窄:多發生在多次套扎之後,一般為2~4次,此時可適當套用解痙藥物,嚴重者可內鏡下擴張。
(3)食管潰瘍:潰瘍形成一般在2~3周后自愈。
(4)早期再發出血:可見於橡皮膠圈滑脫;結紮過緊,使被結紮靜脈發生機械性切割;曲張靜脈過粗大,而未能將其完全結紮等。以上多屬手術操作不當出現的問題,套扎前應做好病變部位的判定,並選擇合適的結紮治療。
(5)吞咽困難:一般用藥物對症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