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夫得沙漠

內夫得沙漠

內夫得沙漠(也稱天谷),位於阿拉伯半島的北部,為阿拉伯半島的第二大沙漠,南北140英里,東西180英里,沒有河流僅有水井與泉源,沙為流沙,細軟飄流。內夫得沙漠冬季多雨,生長有沙漠植物,居民多為遊牧人,夏季乾燥炎熱,遊牧人由內地轉移到邊地生活,到了冬季,又回到故鄉。

(圖)內夫得沙漠內夫得沙漠 地理位置

簡介

(圖)內夫得沙漠內夫得沙漠

西亞沙漠,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和北部,分為大、小兩部分。大內夫得沙漠。位於半島北部,東西長450千米,南北寬250千米,面積約5.7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760米,多流動沙丘,較大沙丘多高達10米,多為紅色砂粒組成。雨季時有水草生成,可放牧和通行。部分白色沙丘,極其乾旱,寸草不生,通行極為困難。小內夫得沙漠。又稱代赫納沙漠。位於半島東部,大內夫得沙漠魯卜哈利沙漠之間,東西走向,呈新月形分布。長1200千米,寬35~90千米,海拔360~460米,多數沙丘高達10米以上。沙漠中雖多為白色沙丘,但水草較多,牧場也較大內夫得沙漠廣,在沙漠狹窄處則很容易通行。大內夫得沙漠、小內夫得沙漠和魯卜哈利沙漠,統稱阿拉伯沙漠。

自然情況

內夫得沙漠屬熱帶荒漠氣候,乾燥炎熱,大陸性強。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絕對最高氣溫可達50~55℃,為世界最熱地區之一。降水稀少,大部地區在100毫米以下。水系極不發育,河網稀疏,絕大部分地區屬無流區。熱帶荒漠和荒漠草原是半島主要的自然景觀。主要植物有金合歡屬的檉柳、阿拉伯相思樹以及一些耐旱、多汁植物和半灌木等。沙漠中的綠洲分布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植被較繁茂,棗椰樹是其代表植物。半島礦產資源豐富,波斯灣沿岸是世界上油氣蘊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代赫納沙漠

(圖)內夫得沙漠內夫得沙漠

代赫納沙漠,又稱“小內夫得沙漠”。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的長條形沙漠,海拔約360—460米。北接大內夫得沙漠,南接魯卜哈利沙漠,長約1,200公里,其南段又稱賈富拉沙漠。東西寬35—90公里,介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哈薩區與內志區之間。沙漠中多高數十米的白色沙丘,但牧場較大內夫得沙漠多,其狹窄部分較易通行。

沙烏地阿拉伯中部弧形沙漠帶。這一沙漠帶從內夫得沙漠(an-Nafud)東北邊緣向南延伸,止於魯卡哈利沙漠(Rub al-Khali)西北界。連線沙烏地阿拉伯的主要沙漠,跨哈伊勒(Hail)和東部省(ash-Sharqiyah)兩省。長約1,300公里(800哩),寬48公里(30哩)。當地有泉水和冬牧場。有公路幹線穿經。

沙漠沙塵暴

紅海蝸居在兩大沙漠群之間。西岸是屬於埃及的東部沙漠,幾乎一直延伸到蘇伊士運河。東岸的沙烏地阿拉伯更是沙漠眾多,內夫得沙漠和

內夫得沙漠內夫得沙漠

魯卜哈利沙漠可謂名聲赫赫。海天相連處甚至升騰起一股又一股土黃色的狼煙,遊蕩翻卷著躥向半空。原本像藍色絲絨一樣的海面上,也漂浮著一條又一條長長的灰黃,每一條至少都有10多米寬,根本分不清首尾,綿延伸展到目力無可企及的遠方。見慣了這番景象的船員們說,黃色的狼煙是正在颳起的沙塵風暴,海上的那些灰黃色則是沙暴散落下來的黃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