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吸附療法

概述

免疫吸附療法分為血漿分離吸附和全血直接吸附。前者將患兒血液引出體外建立體外循環並抗凝,先將血液經過血漿分離器分離,再將血漿引入免疫吸附器,以選擇性吸附的方式清除致病物質,然後將淨化的血漿回輸體內,達到治療目的。後者不需要分離血漿,全血直接進入免疫吸附柱進行免疫吸附。1979年,美國學者Terman等製備活性炭DNA免疫吸附劑並成功救治1例嚴重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開創了免疫吸附治療的先河。1985年蛋白A免疫吸附療法在瑞典進行首次臨床使用。2001年在英國倫敦召開了歐洲第一屆IA研討會,來自17個國家的2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重點討論了IA在風濕病、腎臟病、神經系統疾病、血液病和心血管疾病中的套用經驗。至今,免疫吸附療法已經在多種疾病中得到了廣泛的套用。

免疫吸附療法免疫吸附療法

在銀屑病上的套用

簡介

通過將患者體內的血液引出體外,進入裝有吸附劑的裝置,通過吸附的原理清除患者體內各種毒素及致病因子,再將淨化後的正常血液回輸到患者體內,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治療方法。

作用原理

1、清除體內毒素和炎性介質、細胞因子;可加速內皮功能的恢復;
2、抑制T細胞過度增殖,促進細胞修復;
3、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和代謝過程的多功能細胞因子;維持免疫的內穩態外,在調節體液平衡;
4、改善微循環,穩定內環境,促進自愈能力,有效預防和控制疾病復發;

適應症

1、尋常型銀屑病進行期;
2、紅皮型、膿皰型、關節型銀屑病;

禁忌症

1、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明顯缺陷者;
2、血液成分減少及凝血功能障礙或低血容量者;
3、心衰或多臟器功能衰竭;
4、女性孕期、哺乳期、經期;
5、體重偏輕者;
6、急性傳染病患者;

治療前準備

1、向患者及(或)家屬交代病情,簽署知情同意書。
2、術前常規檢查:血常規、出凝血指標、血清
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電解質(鈉、鉀、氯、
鈣、磷);肝功能、腎功能,與原發病相關的特
異性指標等。
3、建立血管通路:多選擇臨時性血管通路。

銀屑病臨床套用發布會

2017年3月12日,由中外銀屑病名醫工作室引進並研發的專項診治復髮型銀屑病(牛皮癬)的全新技術—“IA免疫吸附療法”在成都銀康銀屑病醫院正式發布。

在風濕上的套用

免疫吸附療法不同於一般非特異的血液灌流。它是在血漿置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其優點是可對血漿中致病因子有選擇性的清除,而血漿中有用成分的丟失範圍與數量更小,同時避免了血漿輸入所帶來的各種不良影響。

作用:
①從血液入手調節全身免疫系統,清除血液中的致炎因子,使機體恢復到病發前的正常狀態,避免復發。

②增強患者體質及抗病能力,使機體防禦功能處於正常人水平。
③使類風濕患者血液檢查(類風濕因子、抗“O”、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數值恢復到正常。
適應範圍:
1、因免疫系統紊亂引起的疼痛、晨僵等症狀及復發問題的早、中、晚期類風濕患者。
2、長期藥物治療無效,久治不愈的中晚期類風濕患者。

上海類風濕診療中心將免疫吸附療法套用於臨床,並進行深入研究,為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成功套用開創新局面。

多學科聯合體系之免疫吸附療法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因為自身免疫紊亂產生無菌性炎症引發以關節滑膜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病。由於其病理的複雜性,患者治療過程中,單一的、沒有針對性的治療方式,單憑藥物、打針等單一治療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類風濕治療需求,同時還會造成,無菌性炎症附著、堆積嚴重,患者長期經受疼痛、關節僵硬、關節活動受限甚至關節變形致殘等病痛折磨,因此多學科聯合治療是規範診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必然趨勢。
上海類風濕診療中心倡導依據國際醫療標準提倡的整體醫學,講究綜合看待類風濕關節炎病灶、局部和全身問題。經過十餘年的科研攻關和臨床套用,從患者實際病情、既往治療史、耐藥性等出發,整合國內外前沿技術,依託多學科專家團隊,針對無菌性炎症定位、微創祛炎、炎性損傷後的骨質修復及免疫調節,分期分型、量身制定診療方案,其涉及風濕病學、免疫醫學、中醫康復學、影像醫學、微創醫學、遺傳學、內科學、心理教育學等多學科領域,從而被命名為“多學科聯合治療體系”。
該體系包含了局部查炎祛炎的小分子治療技術、脈衝軟骨與骨質修復技術及全身免疫調節技術免疫吸附療法、NSAIDS+DMARD+植物藥+中藥、康復鍛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