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新18號

克新18號

品種來源:黑龍江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用Epoka做母本、374—128做父本雜交育成。[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品種名稱:克新18號

品種類型:馬鈴薯

審定編號:桂審薯2009004號

引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種子管理總站

特徵特性

該品種冬種生長期95天左右(出苗後到成熟),與克新3號相近。株型直立,株高60厘米左右,株叢繁茂,莖粗

克新18號克新18號

壯,複葉肥大,葉色濃綠,莖綠帶褐色。花冠深紫紅色,開花期長,結實性差。單株結薯5—7個,大、中薯率85%以上,薯塊大而整齊,結薯集中。薯塊圓型,薯皮黃色、光滑,薯肉淡黃色,芽眼較淺,商品性好。維生素C127.51毫克/100克鮮薯,還原糖0.33%,澱粉含量15.26%。耐貯性強,豐產性好,食味好,適合作鮮薯食用。[1]

產量表現

2006年冬季在平南縣、北海、博白縣等地進行品比試驗,平均畝產2313.3千克,比對照品種費烏瑞它增產34.6%;2007年冬季在平南、北海、興業試驗,在受凍害的情況下平均畝產1415.5千克,比對照品種費烏瑞它增產24.7%。[1]

栽培要點

1、曬種:把種薯放在通風處攤開曬4至5小時,挑除病爛種薯。

2、切薯催芽:切薯的刀用5%高錳酸鉀浸泡消毒,對60克以上的種薯採用縱切法,每個切塊30克以上,且帶頂芽,切好後用多菌靈、百菌清和雙灰粉按1:1:50的比例拌種後進行催芽

3、播種:播種時選擇芽長相近的播在同一壟,便於齊苗管理。播種深5—6厘米,薯塊不能直接與肥料接觸。密度以3500—4000株/畝為宜。

4、肥水管理:施足基肥,畝施有機肥500千克、複合肥60—80千克;追肥要早,第一次追肥在齊苗後儘早施下,以後每隔7—10天施一次,到莖葉封行為止共施3—4次;

5、適時定苗培土:兩次追肥後培一次土,封行前再培一次土。

6、注意防治病蟲害。

7、適時收穫,當莖葉變黃時即可收穫。[1] 編輯本段審定意見

經審核,該品種2005年經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符合廣西馬鈴薯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地區冬種,桂北地區秋種。[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