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原氏螯蝦

克氏螯蝦掘洞能力較強,在無石塊、雜草及洞穴可供躲藏的水體,克氏螯蝦常在堤岸處掘穴。 生長習性:與其他甲殼動物一樣,克氏螯蝦有蛻殼生長的習性。 繁殖習性:克氏螯蝦為秋冬季產卵類型,一年產卵1次,交配季節在7~12月。

俗稱小龍蝦,學名叫克氏原螯蝦(拉丁學名Procambarus clarkii),原產墨西哥,後向北美擴散,上世紀20至30年代經日本進入我國南京地區(聽說日本人用飛機拋灑小龍蝦,為的是能更快的把腐屍給侵蝕乾淨了),隨後小龍蝦在江浙一帶迅速繁衍,對當地魚類、甲殼類、水生植物極具威脅。它們會在水稻田堤壩上挖洞築穴,現在小龍蝦已經在江蘇金湖大量繁殖,威脅到堤壩設施,所以要適當控制小龍蝦的繁殖量。
活動習性:克氏螯蝦為夜行性動物,營底棲爬行生活。白天常潛伏在水體底部光線較暗的角落、石塊旁,草叢或洞穴中,夜晚出來攝食。因此,飼料投餵應以下午一次為主。克氏螯蝦有較強的攀援能力和遷移能力,在水體缺氧、污染、飼料缺乏及其他生物、理化因子發生劇烈變化的情況下,常常爬出水面進入另一水體。因此,養殖克氏螯蝦要設定好防逃設施。克氏螯蝦掘洞能力較強,在無石塊、雜草及洞穴可供躲藏的水體,克氏螯蝦常在堤岸處掘穴。在水位升降幅度較大的水體和蝦的繁殖期,所掘洞穴較深:在水位穩定的水體和蝦的越冬期,所掘洞穴較淺;在生長期,克氏螯蝦基本不掘洞。在養殖池中適當增放人工巢穴,能大大減輕克氏螯蝦對池埂、堤岸的破壞。
生態要求:克氏螯蝦對水體富營養化及低氧有較強的適應性,在陰暗、潮濕、低溫環境條件下,離開水體能存活1周以上。一般水體溶解氧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即可滿足其生長所需。克氏螯蝦溫度適應範圍為0~37℃,適宜生長溫度為20~33℃,最適溫度為20~30℃。水溫在20℃以下時,進入不攝食或半攝食的打洞狀態,水溫在15℃以下時進入不攝食的越冬狀態。受精卵孵化和幼體發育的適宜水溫為24~28℃。克氏螯蝦對重金屬、某些農藥如有機磷農藥、菊酯類殺蟲榭常敏感,水體有機磷農藥濃度超過-0.7克/立方米就會中毒,菊酯類殺蟲劑只要有極低的含量就會引起中毒死亡。因此養殖水體應符合國家頒布的漁業水質標準和無公害食品淡水水質標準。
食性:克氏螯蝦食性為雜食偏動物性,能攝食各種穀物、餅類、蔬菜、陸生牧草、水生植物、藻類、浮遊動物、水生昆蟲、小型底棲動物、魚蝦、動物下腳料等,也喜食人工配合飼料。進行人工規模化養殖,以投餵專用配合飼料為好。
生長習性:與其他甲殼動物一樣,克氏螯蝦有蛻殼生長的習性。蛻殼期克氏螯蝦易受敵害和同類的攻擊。人工養殖必須在蝦池中設定一些隱蔽物或在池中栽種一些水草供其蛻殼時躲藏。克氏螯蝦生長速度較快,在條件良好的池塘里,離開母體的幼蝦生長2~3個月即可達到上市規格。
繁殖習性:克氏螯蝦為秋冬季產卵類型,一年產卵1次,交配季節在7~12月。親蝦交配後開始掘穴,雌蝦產卵和受精卵孵化的過程多在洞穴中完成。克氏螯蝦受精卵孵化時間與溫度密切相關,如果水溫太低,受精卵孵化可能需數月之久。這就是在第二年的3-5月仍可見到抱卯蝦的原因。有些人在5月觀察到抱卵蝦,據此認為克氏螯蝦是春季產卵或1年產卵兩次,這是錯誤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