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

延胡索

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 ex Z. Y. Su et C. Y. Wu),罌粟科、紫堇屬多年生草本,別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中國傳統藥材。主要產於浙江和江蘇。其塊莖(夏天無)含紫堇鹼、原阿片鹼等多種生物鹼,經製成粉劑或醋制流浸膏等,主治心腹腰膝諸痛;月經不調;症瘕;崩中;產後血暈;惡露不盡;跌打損傷。有鎮痛、鎮靜、催眠作用。高9~20厘米。塊莖球形。花瓣紫紅色;蒴果圓柱形,兩端漸狹。夏季開花。在同屬植物中,還有以下幾種在不同地區作延胡索入藥:齒瓣延胡索,產東北、華北;全葉延胡索,產東北、華北、華東;東北延胡索,產東北;堇葉延胡索,產東北、河北;灰葉延胡索,產新疆。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圖)延胡索延胡索

株高10-30厘米,莖直立,常分枝,基部以上具1鱗片,偶具2鱗片,莖生葉3-4枚,鱗片和下部莖生葉常具腋生塊莖,下部莖生葉常具長柄,柄基部具鞘。二回三出或近三回三出羽狀複葉,小葉3裂或深裂,裂片全緣,披針形,長2-2.5厘米,寬5-8毫米。球形塊莖,直徑1-2.5厘米,小者有0.5厘米,淡黃色。夏季開花,總狀花序由5-15枚稀疏組成,花紫紅,萼片小,早落,花期花柄長1厘米,果期延長為2厘米。外花瓣舒展,較寬,具齒,頂端微凹,具短尖;上花瓣長2-2.2厘米,小者為1.5厘米,瓣片與花距常向上彎曲;花距圓筒形,長1.1-1.3厘米;蜜腺體貫穿距長的一半,末端鈍;下花瓣具短爪,瓣片向前漸寬展;內花瓣長8-9毫米,爪長於瓣片;柱頭近圓形,具較長乳突8個;苞片披針形或長卵形,全緣,有時下部稍分裂,長約8毫米。秋季掛線形蒴果,長2-2.8厘米,具1列種子。

生長習性

野生於山地,稀疏林以及樹林邊緣的草叢中,喜溫暖濕潤氣候,但能耐寒,怕乾旱和強光,生長季節短,對肥料要求較高,大風對其生長不利。

分布

分布於中國大陸安徽浙江江蘇湖北河南唐河和信,多見於丘陵草地,模式產地為浙江杭州

中醫

延胡索的塊莖為中國傳統中藥之一,在中藥中將延胡索與東北延胡索(Corydalisambigua)統稱為延胡索。

延胡索含有多種生物鹼,性辛、苦,溫,主要用作活血,利氣,鎮痛、鎮靜、催眠之用。

歷史

延胡索延胡索

延胡索又名“茅山玄胡索”,始見於清代李中立《本草原始》,據載,自明代以來,延胡索產地南下,“茅山延胡索”和“西延胡索”並稱於世。“茅山玄胡索皮青黃,肉黃,形小而堅,此品最佳,“今之茅山上龍洞,仁和(今杭州)筧橋亦種之”。“西玄胡索大而皮黑,肉黃,此樣力微”,顯然它是產於新疆薯根延胡索和長距延胡索及其鄰近種。宋唐以前的延胡索產於東北和華北(見齒瓣延胡索條),產地南下而為“茅山玄胡素”所取代,西遷而為“西玄胡索”所更替,實由於南宋南遷,北方商道堵塞後所自然形成的。今人但知今之延胡素產於南方,而不知古之延胡索產於北方,而將它視為代用品了。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延胡索 延胡索

宜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因根系多分布在表土13~16厘米的土層中,土質疏鬆根系發達,有利於吸收養料。

繁殖方法

延胡索用塊莖繁殖,收穫時選當年新生的塊莖,剔除母子,以無病蟲害,體表整齊,直徑13~16厘米的中等塊莖為好,過大減少商品用藥,增加種栽用量,成本過高。

栽植期宜以各地的氣候條件,宜早不宜晚,早栽植先髮根後發芽,有利植物生長發育。晚栽植根細短,根數少,幼苗生長較弱,產量降低。

田間管理

上凍前應澆水以保護它越冬,春秀髮芽前也應澆水。延胡索喜肥,除施足基肥外,還應及時追肥。追肥要適量,氮肥過多,會造成徒長,濃度大也易燒苗,宜多次少量。

延胡索喜濕潤又怕積水,所以要經常注意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一般每次追肥後都要適當澆水,以使肥料分解,便於植物吸收。延胡索淺根作物,不宜中耕鬆土,只能拔草,拔草次數可視雜草情況而定,以經常保持田間無雜草為原則,一般在追肥前將草拔掉,以使肥效提高。

病蟲害防治

霜霉病:生長初期發生,用波爾多液(1:1:150)噴灑防治。

採收

當地上莖葉枯黃時要及時採收,晚收會使塊莖變老,品質降低。

相關研究

發現鎮痛成分 或研製無成癮性止痛藥

2014年1月3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研究人員合作,新發現了延胡索中的鎮痛活性成分去氫紫堇球鹼(DHCB)。動物實驗顯示,它對慢性疼痛可能有很好療效,並且沒有耐藥性。而嗎啡等阿片類鎮痛藥,雖然開始藥效很強但很快就會產生耐受,需要加大劑量才能達到相同治療效果。
中方研究負責人、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梁鑫淼研究員介紹,疼痛治療中,成癮性和耐藥性等副作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嗎啡等止痛藥的臨床使用。DHCB的鎮痛方式與阿片類鎮痛藥物有很大不同,它不是通過刺激阿片受體來起作用,而是通過對多巴胺D2受體的拮抗起作用,因而為鎮痛治療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營養知識

別名:玄胡素、元胡、延胡、玄胡索、元胡索使用提示:內服:煎湯5至10克;研末,1.5至3克;或入丸,散。
延胡索知識介紹:
延胡索為罌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塊莖。延胡索多年生草本,生於低海拔曠野草地、丘陵林緣。分布於河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等到地。浙江東陽、磐安、永康、縉雲等地及江蘇南南通地區有大量栽培。
栽種第2至5月上旬至下旬,地上部分枯萎時採挖,去鬚根、去老皮、洗淨,放入開水中煮燙,煮至無白心,撈起,晾曬。
延胡索塊莖扁球形,直徑5至18毫米,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底部微凹處為莖痕或根痕,有的塊莖成“分瓣”狀或上部分成2至3瓣。質堅硬,斷面黃色或黃棕色,角質,有蠟樣光澤,氣微,味苦。
以個大、飽滿,質堅實,斷面色黃者為佳。
延胡索補充信息:
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分為延胡索、醋胡索、酒延胡索、炒延胡索,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霉,防蛀。
延胡索適合人群:
孕婦禁服;體虛者慎服,或與補益藥同用。
延胡索食療作用:
延胡索味苦、辛,性溫;歸肝、心、胃經;善行走散,可升可降;
具有活血散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主治胸痹心痛,脅肋、脘腹諸痛,頭痛、腰痛、疝氣痛、筋骨痛、痛經、經閉,產後瘀腹痛,跌打損傷。
延胡索做法指導:
1.活血宜酒炒,止痛宜醋制。
2.凡胸陽不振,氣血凝滯,以致胸痹心痛者,可當歸、莪術、五靈脂、高良姜配伍,以溫經活血、行氣止痛。
3.肝氣鬱滯化熱,胃脘疼痛連兩脅者,可與川楝子並用,以疏肝行氣止痛。
4.婦人氣滯而致血瘀,經前少腹脹痛者,可與烏藥、香附等並施,以行氣止痛。[6]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理氣,止痛。治心腹腰膝諸痛,月經不調,症瘕,崩中,產後血暈,惡露不盡,跌打損傷。
①《雷公炮炙論》:治心痛欲死。
②《日華子本草》:除風,治氣,暖腰膝,破症癖,撲損瘀血,落胎,及暴腰痛。
③《開寶本草》:主破血,產後諸病,因血所為者。婦人月經不調,腹中結塊,崩中淋露,產後血運,暴血衝上,因損下血,或酒摩及煮服。
④《醫學啟源》:治脾胃氣結滯不散,主虛勞冷瀉,心腹痛,下氣消食。
⑤《綱目》:活血,利氣,止痛,通小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注意
孕婦忌服。
①《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②《本草經疏》:經事先期及一切血熱為病,法所應禁。
延胡索-原植物形態
③《本草正》:產後血虛或經血枯少不利,氣虛作痛者,皆大非所宜。
附方
①治熱瓢心痛,或發或止,久不愈,身熱足寒者:玄胡索(去皮)、金鈴子肉等分。為末。每溫酒或白湯下二錢。(《聖惠方》)
②治下痢腹痛:延胡索三錢,米飲服之,痛即減,調理而安。(《綱目》)
③治咳喘:醋制玄胡七成,枯礬三成。共研細粉。一日三次,每服一錢。(瀋陽《中草藥、驗方、製劑、栽培選編》)
④治室女血氣相搏,腹中刺痛,痛引心端,經行澀少,或經事不調,以致疼痛:玄胡索(醋煮去皮);當歸(去蘆,酒浸銼略炒)各一兩,橘紅二兩.上為細末,酒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加至一百丸,空心艾湯卞,米飲亦得。(《濟生方》三神丸)
⑤治產後惡露下不盡,腹內痛:延胡索末,以溫酒調下一錢。(《聖惠方》)
⑥治墜下車馬,筋骨疼痛不止:延胡索一兩。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豆淋酒調下二錢。(《聖惠方》)
⑦治跌打損傷:玄胡炒黃研細,每服一至二錢,開水送服,亦可加黃酒適量同服。(《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⑧治疝氣危急:玄胡索(鹽炒)、全竭(去毒,生用)等分。為末,每服半錢,空心鹽酒下。(《仁齋直指方》)
⑨治小兒盤腸氣痛:延胡索、茴香等分。炒研,空心米飲,量兒大小與服。(《衛生易簡方》)
⑩治偏正頭痛不可忍者:玄胡索七枚,青黛二錢,牙皂二個(去皮子)。為末,水和丸如杏仁大。每以水化一丸,灌入病人鼻內,當有涎出。(《永類鈐方》)
⑾治小便尿血:延胡索一兩,朴消七錢半。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服。(《類證活人書》)
⑿咳嗽。用延胡索一兩、朴硝七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軟糖一塊和藥含咽。
⒀尿血。用延胡索一兩、朴硝七錢半,共研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⒁皮下氣痛或氣塊痛。用延胡索研細,將豬胰一個,切成小塊,灸熱蘸藥末隨時吃下。
⒂久患心痛,身熱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鈴子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或白開水送下。
⒃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錢,米湯送下。
⒄婦女血氣前(月經不調,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當歸(酒浸,炒)各一兩,桔紅二兩,共研為末,酒煮米糊和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湯送下。
⒅產後諸病(血污不淨,產後血暈,腹滿心梗,寒熱不足,手足煩熱等)。用延胡索炒後研細,每服二錢,酒送下,甚效。
⒆疝氣。用延胡索(鹽炒)、全蠍(去毒,生用),等分為末。每服半錢,空心服,鹽酒送下。
⒇腰體痛。用延胡索、當歸、桂心,等分為末。每服三、四錢,溫酒送下。
(21)偏、正頭風。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錢、牙皂(去皮,去子)二個,共研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內。偏頭產,則在痛側的鼻孔灌藥。同時,令病人咬銅錢一個,當有涎汁大量流出,病即漸愈。

臨床套用

1、用於止痛
延胡索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治療多種癌症。臨床套用除複方煎劑、研粉吞服外,還提取出四氫掌葉防己鹼供止痛之用。臨床曾對下列兩種疾病進行了較系統的觀察。一麻風神經痛:每日用延胡索3錢,酒炒研末煎服,7天為一療程。觀察43例,平均服藥24天后有13例疼痛消失,25例疼痛減輕。以初用時效果較為顯著。如調成軟膏敷於患處,亦可止痛,但不及內服顯著二月經痛:用四氫掌葉防己鹼50毫克,日服3次(或每日1次用100——150毫克)。治療44例,顯效14例,症狀減輕18倒。服藥後鎮痛作用開始時間在10分鐘以後,持續4——24小時不等。副作用有月經減少、嗜睡、頭昏、頭痛等。
2、用於局部麻醉
用延胡索加工提取製成0.2%延胡索鹼注射液行局部麻醉,共作門診手術105例,效果滿意(切皮無反應,手術過程無疼痛感覺,能順利完成手術)者98例(93.4%);欠佳(手術過程有輕度疼痛感,但能完成手術)者6例(5.7%);失敗1例(0.9%)。術後隨訪,大多數切口可預期癒合,僅1例(滑囊炎切除術)切口癒合遲緩。有些患者術後鎮痛時間較長;有兩例小兒患者(六指切除術)於注射後入睡。未見不良反應及副作用。用法用量:均採用局部浸潤麻醉的給藥方法。根據手術部位與要求酌情增減用量,最小量6毫克,最大量90毫克。其中5例曾在延胡索注射液中加入1——2滴腎上腺素注射液,以增強麻醉效果。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
(1)鎮痛作用
用電刺激小鼠尾巴法證明,ig延胡索粉有鎮痛作用,其效價為阿片的1/10,作用持續2小時。小鼠熱板法證明,延胡索甲素、醜素均有顯著的鎮痛作用。兔乙熱刺激法和電總和刺激法證明,iv乙素15-20mg/kg、醜素10-15mg/kg或甲素30-40mg/kg均有鎮痛作用。而以乙素、醜素為最強,甲素次之。大鼠sc乙素50mg/kg或醜素40mg/kg也具有與兔相似的鎮痛效力。而丙素對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所致扭體反應以及電刺激法等鎮痛試驗亦有明顯的鎮痛作用,但較嗎啡弱。大鼠對乙素和醜素的鎮痛作用能產生耐受性,產生的速度比嗎啡慢1倍,並與嗎啡之間有交叉耐受性;實驗還表明乙素未發現有成癮性。
(2)催眠、鎮靜與安定作用
經兔、鼠、犬、猴等試驗,較大劑量延胡索乙素有明顯的催眠作用。乙素能明顯降低小鼠自發活動與被動活動,但不能消除其翻正反射,顯示無麻醉作用。乙素能對抗咖啡因和苯丙胺的中樞興奮作用,對抗戊四氨所致的驚厥,但對土的寧所致的驚厥可增敏。乙素對動物的條件反射有選擇性的抑制作用。與氯丙嗪和利血平相似。醜素和癸素的鎮靜作用均較乙素弱,乙素的中樞作用原理為,對大腦皮層及皮層下的電活動都能抑制,尤以皮層運動區較為敏感。但把藥液直按塗於皮層上或孤離皮層的實驗中,均證明乙素不是直接影響皮層。把藥液注入腦室,大劑量時可產生鎮痛及鎮靜作用,乙素能明顯的抑制刺激皮膚引起的驚醒反應,並能阻斷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及下行性功能。這些都證明乙素對皮層下結構有一定的選擇作用。乙素的作用部位廣泛,不象嗎啡作用部位專一,其鎮痛作用雖不如嗎啡強大,但有較好的鎮靜和安定效能。乙素的光學異構體作用亦不同,左鏇乙素有鎮痛和鎮靜作用,較大劑量對猴子有震顫表現;右鏇體反而有短時興奮作用。左、右鏇體都有增敏士的寧驚厥的作用,但以右鏇體為明顯。乙素對犬有輕度的中樞性鎮吐作用,對大鼠有輕度的降溫作用。
2、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延胡索浸劑對豚鼠離體腸管(1:1000-1:10,000)呈興奮作用,但對兔及大鼠離體小腸無顯著作用。而乙索在1:2×10濃度時,能抑制兔離體腸管活動,並能阻斷乙醯膽鹼、氯化鋇及腦垂體後葉素和5一HT對腸肌的興奮作用。乙素對大鼠離體的胃和結腸,能對抗5-HT引起的收縮。但在整體動物,如在巴甫洛夫小胃的犬做試驗,乙素20-40mg/kg,對胃液分泌及胃酸無明顯影響,套用大劑量(80mg/kg)時胃液的分泌才受到明顯抑制,胃液酸度及消化力亦有減弱。去氫延胡索甲素能保護因飢餓或藥物(考的松、利血平等)所產生的大鼠實驗性潰瘍病,減少胃液分泌、胃酸及胃蛋白酶的量,在切斷迷走神經後仍有抗分泌作用,可見對副交感神經無阻斷作用。消鏇體四氫巴馬汀對麻醉開胸犬iv後,LVSP,dp/dtmax及VcE±dp/dtmax等指標均出現明顯的先興奮後抑制的雙向作用,另dl-四氫巴馬汀有抗失律失常作用。
3、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延胡索醇提物有顯著擴張離體兔心和在體貓心的冠狀血管、降低冠脈阻力與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對麻醉犬冠狀動脈的擴張作用最明顯,頸內動脈次之。對股動脈也有一定的擴張作用,其擴張血管的作用可能是解除疼痛作用的原因之一。延胡索醇提物還能增加麻醉犬的心輸出量、降低血壓和總外周阻力,對左心室壓和左心室dp/dtmax無明顯影響。表明延胡索並不加強心肌的收縮力,心輸出量增加可能是由於外周血管擴張之故。小鼠ip給藥可使心肌對86Rb的攝取量明顯增加。延胡索總鹼5或10mg/kgiv,能對抗腦垂體後葉素所致豚鼠異常心電圖。多次給予延胡索醇提物,可明顯減輕皮下大劑量給於異丙基腎上腺素所產生的心肌壞死程度,也提示延胡索具有改善壞死邊緣區營養性供血的能力。對心肌梗塞可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延胡索醇提物ip於小鼠,可明顯提高動物對常壓或減壓缺氧的耐受能力。延胡索總鹼對烏頭鹼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顯的治療作用。總鹼水中不溶部分明顯超過相同劑量的總鹼治療組,說明烏頭鹼心律失常的成分存在於水不溶部分中,可能屬於叔胺鹼部分。
4、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的影響
給大鼠sc延胡索乙素50或70mg/kg(有效鎮痛和安定劑量)後,腎上腺維生素C含量明顯下降,說明延胡索乙素有興奮垂體腎上腺系統的作用。給去垂體大鼠注射延胡索乙素並不能引起腎上腺維生素C含量下降,表明延胡索乙素興奮垂體-腎上腺系統的作用在於引起垂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而不是直接興奮腎上腺皮質,給大鼠注射戊巴比妥鈉40mg/kg,或注射去氫皮質醇(Prednisolone)15mg/kg後,延胡索乙素引起垂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的作用消失,說明延胡索乙素的這一作用部位有可能在下視丘。每日給大鼠注射延胡索乙素70mg/kg,連續6次後,對低溫(8℃或4℃)刺激引起的ACTH釋放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5、對肌肉的鬆弛作用
溴化甲基延胡索乙素、四氫巴馬汀對兔、離體豚鼠的實驗表明,對其肌肉有鬆弛作用。
6、炮製品的藥理作用
採用小白鼠扭體法和熱板法測定了產地醋制元胡和傳統醋制的鎮痛作用。結果表明產地醋制元胡比傳統醋制鎮痛作用強(表9,表10)。其小白鼠ig的LD50分別為135.765g/kg(傳統醋製品);146.554g/kg(產地醋品)。
毒性
1、毒性四氫掌葉防已鹼、癸素、醜素、B一高白屈菜鹼靜脈注射對小鼠最小致死量分別為102、42、150、41mg/kg。紫堇鹼、四氫掌葉防己鹼、原阿片鹼、醜素靜脈注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146、151-158、35.9、100mg/kg(小鼠),癸素腹腔注射為127mg/kg(小鼠)。麻醉貓靜脈注射四氫掌葉防己鹼40mg/kg,血壓稍降,一小時恢復,對心機能無明顯影響;醜素30mg/kg,多數貓血壓無嚴重影響,但心電圖有T波倒置,毒性比四氫掌葉防己鹼大,安全範圍比四氫掌葉防己鹼小;紫堇鹼對麻醉貓血壓和心電圖則均無明顯影響。猴灌服四氫掌葉防己鹼85或110mg/kg或皮下注射80mg/kg無明顯毒性,灌服180mg/kg,先出現短時興奮,繼之為較嚴重的後抑制,極度鎮靜和較深度的催眠作用,感覺並不喪失,隨後有四肢震顫和震顫性麻痹,心電圖和呼吸均正常,尿中出現管型,數天后可恢復。如每天灌服85mg/kg,共2周,除鎮靜、催眠作用外,第4-7天出現肌肉緊張、四肢震顫,尿中有管型,病理解剖觀察內臟無明顯變化,切片檢查發現心臟和腎臟有輕度混濁腫脹。
2、土延胡的總生物鹼有止痛作用,對大鼠離體子宮,小量興奮,大量則抑制並能對抗乙醯膽鹼的興奮作用。也有協同戊巴比妥鈉的鎮靜作用。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口服為18.54g生藥/kg、皮下注射為6.24g生藥/kg,較迷延胡索毒性大,療效指數也較小。從土延胡中提出一種生物鹼單體,暫定名為蘇延胡鹼。對蛙、小鼠、貓、兔均有強烈的驚厥作用,驚厥形式為陣攣性發作轉為強直型。驚厥是作用於整箇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果,但脊髓以上的中樞更敏感。次驚厥劑量使麻醉兔及貓血壓輕度上升,驚厥劑量才出現呼吸興奮。用苯巴比妥鈉可顯著減少其驚厥死亡率,三甲雙酮較弱,苯妥因鈉無效。承德專區野生元胡為齒瓣延胡索及其變種線齒瓣延胡索(CorydalisremotaFischvar.LinearilobaMaxim)和為數較少的櫛裂齒瓣。
3、延胡索(CorydalisremotaFischvar.pectinataKom),據化學分析含紫堇鹼、四氫掌葉防已鹼、醜素,但不含原阿片鹼、B一高白屈菜鹼和四氫黃連鹼,而有比枯枯靈存在。總生物鹼有止痛作用,對大鼠離體子宮小量興奮,大量抑制並有對抗乙醯膽鹼興奮子宮的作用。小鼠口服總鹼,半數致死量為125.3g生藥/kg,而浙江產延胡索為36.59g生藥/kg。二者的安全範圍在口服時相近,但皮下注射時,承德品種較小。給猴一次灌胃乙素85mg/kg或110mg/kg,或者皮下注射80mg/kg,均未見明顯毒性,僅有鎮靜、催眠現象;如給予180mg/kg,則先出現短時間的興奮,繼而轉為較嚴重的抑制,隨後發生四肢震顫和巴金森綜合症,尿中有管型。猴每天灌胃乙素85mg/kg,給藥1-3天的反應與上述1次給予85mg/kg或110mg/kg的反應相似,給藥4-7天的反應與一次給藥180mg/kg的情況相似。連用2周后作病理切片檢查,發現心、腎有輕度水腫。乙素、甲素、醜素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分別為151mg/kg、146mg/kg及100mg/kg,癸素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127mg/kg。去氫延胡索素對小鼠的LD50,灌胃為277.5±19.0mg/kg,腹腔注射為21.1±1.4mg/kg,靜脈注射為8.8±0.4mg/kg。延胡索醇浸膏對小鼠po的LD50為100±4.53g/kg,延胡索乙素、丙素、醜素給小鼠ivLD50分別為146、151-158、100mg/kg。癸素ip對小鼠的LD50為127mg/kg。麻醉貓iv乙素40mg/kg後,則使血壓略降,心率減慢,心臟功能無明顯變化,正常兔iv乙素20-40mg/kg時,呼吸短暫興奮,劑量增大至60mg/kg時,則呼吸呈現抑制。猴1次ig乙素85或100mg/kg,或sc80mg/kg無明顯毒性;igl80mg/kg,先出現短時興奮,繼而較嚴重的抑制,極度鎮靜和較深度的催眠作用,感覺並不喪失,隨後發生四肢震顫性巴金森氏綜合徵,心電圖和呼吸均正常,尿中有管型,數天后可恢復。當每天ig85mg/kg,連續2周,除出現鎮靜、催眠作用外,於第4-7天的反應基本與igl80mg/kg者相似。肉眼觀察內臟無明顯變化,組織病理檢查發現心臟和腎臟有輕度混濁腫脹。
鑑別
理化鑑別
1.取粉末2g,加硫酸溶液0.25ml/L20ml,振搖,濾過.取濾液2ml,加1%鐵
延胡索
氰化鉀溶液0.4ml與1%三氯化鐵溶液0.3ml的混合液,即顯深綠色,漸變深藍色,放置後底部有較多深藍色沉澱(酚類反應)。
2.薄層層析
樣品均為:延胡索標準品為:延胡索乙素。
薄層層析樣品液:取該品粉末1g,加80%乙醇50ml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氨試液使成鹼性,加乙醇提取2次,每次20ml,合併乙醇提取液,蒸乾,殘渣加乙醇溶解使成1ml,作為供試品溶液。
對照品液:取延胡索乙素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展開:2%氫氧化鈉水溶液矽膠G薄層板,以正己烷——氯仿——甲醇(7.5:4:1)為展開劑,展距8cm。
顯色:依次噴稀碘化鉍鉀試液和亞硝酸鈉乙醇溶液,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棕色色斑。
化學鑑定
1.取該品粉末2g,加硫酸液0.25mol/L20ml,振搖片刻,濾過。取濾液2ml,加1%鐵氰化鉀溶液0.4ml與1%三氯化鐵溶液0.3ml的混合液,即顯深綠色,放置後底部有較多深藍色沉澱。(酚類反應)
2.取該品粉末2g,加10%醋酸20ml,振搖片刻,濾過。取濾液2ml,滴加碘化鉍鉀試液,立即產生桔紅色沉澱。(生物鹼反應)
3.薄層層析:取該品粉末2g,加濃氨水數滴使潤濕,密塞15分鐘,加苯20ml冷浸24小時,濾過,濾液水浴上濃縮至約2ml供點樣。另取四氫巴馬亭配成每ml含1mg的對照品溶液5μl,以環己烷-氯仿-甲醇-二乙胺(5:3:0.5:1滴)為展開劑,展距13cm,取出晾乾後置碘蒸氣中3-5S,取出在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四氫巴馬亭顯亮綠黃色螢光斑點,樣品液色譜中顯相同螢光斑點,Rf值約0.45。
化學成分
1.從延胡索的塊莖中共提出生物鹼10餘種,其中經鑑定的有紫堇鹼(Corydaline)、dl-四氫掌葉防己鹼(dl一Tetra-hydropalmatine)、原阿片鹼(Protopine)、L一四氫黃連鹼(L-Tetrahy-drocoptisine,L-Stylopin)dl一四氫黃連鹼、L-四氫非洲防己鹼(L一Tetrahy-drocolumbamine)紫堇鱗莖鹼(Corybulbine)、β一高白屈菜鹼(β-Homoche-lidonine)、黃連鹼(Coptisine)、去氫紫堇鹼(De-hydrocorydaline),還有紫堇達明鹼(Corydalmine即紫堇鱗莖鹼)、去氫紫堇達明鹼。
2.東北延胡索塊莖含多種原小檗鹼型生物鹼,其中有紫堇鹼、紫堇達明鹼、去氫紫堇達明鹼、去氫紫堇鹼、黃連鹼、四氫黃連鹼、四氫非洲防己鹼、四氫掌葉防己鹼、紫堇鱗莖鹼等。另含原阿片鹼。迷延胡索塊莖含原小檗鹼型生物鹼,有紫堇鹼、去氫紫堇鹼。紫堇鱗莖鹼、紫堇把明鹼(Corypalmine,即四氫藥根鹼)、L一四氫黃連鹼、黃連鹼。另含原阿片鹼型生物鹼原阿片鹼和β一高白屈菜鹼。又含刺激性揮髮油。
3.土延胡的塊莖中含原阿片鹼、L一四氫黃連鹼、比枯枯靈(Bicuculline)、蘇延胡鹼甲(C23H23O7N,熔點205℃)、蘇延胡鹼乙(C18H19O6N,熔點191-192℃)。朝鮮產延胡索Corydalisbulbosavar.TypicaR.(C.RemotaMaxim.)含原小檗鹼型生物鹼:小檗鹼(Berberine)、氫化小檗鹼(Canadine)、四氫黃連鹼、黃連鹼、四氫刻葉紫堇明鹼(Tetrahydrocorysamine)、四氫非洲防己鹼和斯氏紫堇鹼(Scoulerine);阿朴芬型生物鹼:紫堇定(Corydine)、異紫堇定、去甲異紫堇定(Noriso-corydin)和海罌粟鹼(Glaucine);以及原阿片鹼型生物鹼:原阿片鹼、β一高白屈菜鹼(或名α一別隱品鹼α一Allocryptopine)。尚含羥鏈黴素(Reticulin)、豆甾醇、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

紫堇屬植物

紫堇屬,廣義罌粟科的最大屬,隸屬於荷包牡丹亞科。也有資料把紫堇屬歸為荷包牡丹科(紫堇科)的一個屬。約428種,除北極地區外,廣布於北溫帶地區,南至北非一印度沙漠區的邊緣,個別種分布到東非的草原地區。中國有298種,歸入39組,另二組中國不產,合計41組,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但以西南部最集中。
延胡索
夏天無
香堇
絲葉紫堇
紫堇
蛇果黃堇
五台山延胡索
齒瓣延胡索
齒冠紫堇
翅瓣黃堇
川北鉤距黃堇
粗梗黃堇
大海黃堇
地錦苗
滇黃堇
滇西灰綠黃堇
獨龍江紫堇
短爪黃堇
盾萼紫堇
多葉紫堇
洱源紫堇
飛燕黃堇
鉤距黃堇
貴州黃堇
黃堇
灰岩紫堇
會澤紫堇
假全冠黃堇
假獐耳紫堇
尖瓣紫堇
角瓣延胡索
金鉤如意草
涇源紫堇
刻葉紫堇
寬裂黃堇
浪穹紫堇
裂瓣紫堇
裂冠紫堇
龍溪紫堇
祿勸黃堇
羅平山黃堇
馬牙黃堇
美麗紫堇
密穗黃堇
木里黃堇
南黃堇
囊距紫堇
尿罐草
巧家紫堇
箐邊紫堇
俅江紫堇
全冠黃堇
柔弱黃堇
三裂紫堇
傘花黃堇
少子黃堇
阿墩紫堇
師宗紫堇
石生黃堇
石隙紫堇
雙斑黃堇
半荷包紫堇
唐古特延胡索
條裂黃堇
同瓣黃堇
彎梗紫堇
北紫堇
細果紫堇
狹距紫堇
碧江黃堇
纖細黃堇
波密紫堇
小花黃堇
小距紫堇
蒼山黃堇
岩生紫堇
藥山紫堇
異心紫堇
掌葉紫堇
直梗紫堇
重三出黃堇
紫花紫堇
長冠紫堇
密花黃堇
黃紫堇
金球黃堇
穆坪紫堇
金雀花黃堇
土元胡
囊果紫堇
草黃堇
巨紫堇
細葉黃堇
帕里紫堇
喀什黃堇
開陽黃堇
甘洛紫堇
甲格黃堇
全葉延胡索
小藥八旦子
假北紫堇
假高山延胡索
甘南紫堇
假絲葉紫堇
遠志黃堇
假小葉黃堇
春丕黃堇
直莖黃堇
北京延胡索
皺波黃堇
珠果黃堇
珠芽穆坪紫堇
匙苞黃堇
蒔蘿葉紫堇
紫堇屬
小株紫堇
神農架紫堇
大金紫堇 | 巫溪紫堇
濕生紫堇
銀瑞
西藏對葉黃堇
齒苞黃堇
折曲黃堇
黃綠紫堇
尼泊爾黃堇
薯根延胡索
流蘇瓣緣黃堇
庫莽黃堇
扇葉黃堇
小黃紫堇
露點紫堇
頂冠黃堇
川東紫堇
尖突黃堇
尖突穆坪紫堇
疆堇
嬌嫩黃堇
膠州延胡索
川鄂黃堇
角狀黃堇
金頂紫堇
川西紫堇
暗綠紫堇
粗糙黃堇
變根紫堇
粗頸紫堇
具冠黃堇
具鱗黃堇
具爪曲花紫堇
粗距紫堇
卡惹拉黃堇
大苞延胡索
凱里紫堇
凹子黃堇
大花滇黃堇
寬花紫堇
大花甘肅紫堇
拉薩黃堇
朗縣黃堇
大花會澤紫堇
大花帕里紫堇
裂苞粗距紫堇
大花紫堇
林生紫堇
臨江延胡索
鱗葉紫堇
不丹紫堇
流蘇曲花紫堇
瘤籽黃堇
大葉紫堇
丹巴黃堇
單葉紫堇
綠春金鉤如意草
淡花黃堇
裸莖黃堇
裸莖延胡索
洛隆紫堇
德格紫堇
蔓生黃堇
毛被黃堇
毛長梗黃堇
毛果紫堇
毛莖紫堇
美花黃堇
巴東黃堇
米林紫堇
藏南紫堇
藏中黃堇
木里齒冠紫堇
疊裂黃堇
藏紫堇
那加黃堇
東義紫堇
南疆黃堇
囊瓣延胡索
東紫堇
獨活葉紫堇
糙果紫堇
擬鱗葉紫堇
擬裸莖黃堇
擬錐花黃堇
短喙黃堇
聶拉木黃堇
短葶黃堇
帕米爾黃堇
短腺黃堇
峭壁紫堇
秦嶺紫堇
青海黃堇
短軸臭黃堇
草甸黃堇
曲花紫堇
白穗紫堇
多裂長距紫堇
髯萼紫堇
多裂紫堇
賽北紫堇
三裂瓣紫堇
三裂延胡索
多雄黃堇
察隅紫堇
陝西橢果黃堇
陝西紫堇
扇苞黃堇
峨參葉紫堇
少花延胡索
少花紫堇
鄂西黃堇
耳柄紫堇
昌都紫堇
房山紫堇
長苞紫堇
石棉紫堇
分枝粗糙黃堇
粉葉紫堇
阜平黃堇
甘草葉紫堇
長梗黃堇
斑花黃堇
松潘黃堇
索縣黃堇
胎生紫堇
太白紫堇
甘肅紫堇
天山黃堇
天山囊果紫堇
天祝黃堇
高冠黃堇
鐵錢蕨葉黃堇
高冠尼泊爾黃堇
突尖紫堇
高冠曲花紫堇
橢果黃堇
彎柄紫堇
高莖紫堇
豌豆根紫堇
紋果紫堇
烏蒙黃堇
革吉黃堇
無冠翅瓣黃堇
無冠高莖紫堇
無冠折曲黃堇
無冠紫堇
無毛卡惹拉黃堇
無毛扇苞黃堇
無囊長距紫堇
梗苞黃堇
長尖突紫堇
西藏高山紫堇
西藏黃堇
西藏寬花紫堇
西藏寬裂黃堇
稀花黃堇
稀子黃堇
灌縣紫堇
長距無冠紫堇
狹花紫堇
賀蘭山延胡索
狹葉馬牙黃堇
褐鞘紫堇
黑頂黃堇
顯芽紫堇
線葉黃堇
香花紫堇
紅花紫堇
湖北紫堇
小花寬瓣黃堇
小花穆坪紫堇
小花遠志黃堇
小花紫堇
黃根紫堇
小距纖細黃堇
長距元胡
長距紫堇
長軸唐古特延胡索
心瓣黑頂黃堇
新疆黃堇
新疆元胡
雅江紫堇
城口黃堇
阿山黃堇
雞冠黃堇
葉苞紫堇
異齒紫堇
異果黃堇
半裸莖黃堇
假北嶺黃堇
優雅黃堇
羽苞穆坪紫堇
羽葉紫堇
圓萼紫堇
圓根紫堇
矮黃堇
雜多紫堇
掌苞紫堇
假川西紫堇
假多葉黃堇
真堇
齒冠紅花紫堇
假刻葉紫堇
直距曲花紫堇
中甸黃堇
假耬斗菜紫堇
帚枝灰綠黃堇
假毛被黃堇
北嶺黃堇
珠芽地錦苗
假髯萼紫堇
籽紋紫堇
紫苞黃堇
紫花粗糙黃堇
北越紫堇
臭黃堇
矮生延胡索
尼泊爾黃堇(原變種)
卡惹拉黃堇(原變種)
川東紫堇(原變種)
無冠紫堇(原亞種)
長梗黃堇(原變種)
灰綠黃堇(原亞種)
高莖紫堇(原亞種)
馬牙黃堇(原變種)
帕里紫堇(原變種)
齒冠紫堇(原變種)
平武紫堇鋪散黃堇
寬花紫堇(原亞種)
毛被黃堇(原變種)
會澤紫堇(原變種)
寬裂黃堇(原亞種)
巴嘎紫堇
地錦苗(原變型)
遠志黃堇(原亞種)
翅瓣黃堇(原變種)
曲花紫堇(原亞種)
唐古特延胡索(原亞種)
滇黃堇(原變種)
折曲黃堇(原變種)
粗糙黃堇(原變種)
纖細黃堇(原變種)
全葉延胡索(原變種)
金鉤如意草(原變種)
糙果紫堇(原變種)
長距紫堇(原變種)
堇葉延胡索
穆坪紫堇(原亞種)
黑頂黃堇(原變種)
橢果黃堇(原變種)
長尖突紫堇(原變種)
紅花紫堇(原變種)
甘肅紫堇(原變種)
大葉紫堇(原亞種)
扇苞黃堇(原變種)
粗距紫堇(原亞種)
黃堇(原變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