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延祐三年銅壺滴漏

元延祐三年銅壺滴漏

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造,整件由日壺、月壺、星壺、受水壺組成。 日壺的水以恆定的流量滴入下層的月壺,月壺之水滴入星壺,星壺之水滴入受水壺。 受水壺壺蓋正中立一銅表尺,上有時辰刻度。

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造,整件由日壺、月壺、星壺、受水壺組成。日壺高75.5厘米、口徑68.2厘米、底徑60厘米,月壺高58.5厘米、口徑54.5厘術、底徑53厘米,星壺高55.4厘米、口徑44厘米、底徑39厘米,受水壺高75厘米、口徑32厘米、底徑31厘米。四壺自上而下依次安放,通高264.4厘米。日壺的水以恆定的流量滴入下層的月壺,月壺之水滴入星壺,星壺之水滴入受水壺。受水壺壺蓋正中立一銅表尺,上有時辰刻度。銅尺前放一木製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塊木板,叫浮舟。受水壺中的水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加,浮舟托起木箭緩緩上升。將木箭的頂端與銅表尺上的刻度對照,就可知道當時的時間。中國古代以漏壺為計時工具,開始時使用單只漏壺,後來出現多壺組成的複式壺。本件是現存最早的複式漏壺。壺身有製作年份和人員的刻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