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地槽

優地槽(eugeosyncline)是施蒂勒(H.Stille,1940年)劃分的一種地槽類型。它以在拗陷過程中伴有強烈的海底岩漿噴溢,形成了 細碧角斑岩建造,或後來優地槽和 冒地槽稱之為蛇綠岩套為特徵。

施蒂勒1924年提出了造山期及其同時性,支持了地槽學說的造山理論。1936年他把地槽進一步劃分為正地槽和準地槽,其後又把正地槽分為優地槽和冒地槽。這些研究成果都顯示了構造地質學在造山作用理論與岩石建造學說等方面的重大發展,進而使地槽地台學說成為20世紀50年代地質科學的主導理論。沿斷層帶噴出的熔岩。
優地槽(eugeosyncline)是施蒂勒(H.Stille,1940年)劃分的一種地槽類型。它以在拗陷過程中伴有強烈的海底岩漿噴溢,形成了細碧角斑岩建造,或後來優地槽和冒地槽稱之為蛇綠岩套為特徵。它的沉積物巨厚,且多深水相的濁流沉積。這些沉積岩系遭受了晚期的強烈構造變動,併疊加有廣泛的區域變質作用。中國北祁連山和北秦嶺造山帶的早古生代階段都屬優地槽的發展時期。當優地槽與冒地槽共生時,優地槽總是位於遠離大陸的一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