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易

寫入《文言》,《繫辭》,編入“周易”。 《儒學易》改變了“教育”性質。 “孝,文”組合。

儒學易

周孔子及其弟子將“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夏商周禮教規範,
寫入《文言》,《繫辭》,編入“周易”。漢末儒生將“周易”
改稱《易經》並冠以“孔夫子作品”。此包含《文言》,《繫辭》等
雜貨的“易經”稱為〈儒學易〉。
《儒學易》改變了“教育”性質。漢代“獨尊儒術”之前的教育,
主要是勞動技能教育。甲骨文“教”字,是一幅“房屋頂上苫草”的
簡圖,表示傳授建設房屋的技能。到了漢代的“教”字,變成了
“孝,文”組合。文者,假也。假“孝”之名,行“奴化”之實。
因為儒教具有教化民眾跪下去的功能,所以它受到歷代沒落王朝
青睞。至清朝末年,孔子雖然已被加封到“大成至聖先師”,“九五
至尊”地位,但依然不能挽救中國落後挨打的局勢。政治落後,
源於經濟落後;經濟落後,源於文化落後!可見,落後政治,必有
落後文化支撐。同理,先進政治,須有先進文化支撐。歷史教訓,
何其沉痛,深刻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