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分析[2013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出版信息

儀器分析

作者:白玲、郭會時、劉文杰 主編

出版日期:2013年9月

書號:978-7-122-17376-8

開本:16K 787×1092 1/16

裝幀:平

版次:1版1次

頁數:328頁

內容簡介

全書共18章,內容包括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紅外吸收光譜法、分子發光分析法、原子發射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電位分析法、電解和庫侖分析法、伏安法和極譜法、電導分析法和電分析化學的新進展、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核磁共振波譜法、質譜法等。分別介紹了上述各類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儀器結構、方法特點及套用範圍。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1
11儀器分析法及其特點1
111分析化學的發展和儀器分析的產生1
112儀器分析法的特點2
113儀器分析與化學分析的關係2
114儀器分析的作用和套用領域3
115儀器分析的發展趨勢3
12儀器分析方法的分類4
13分析儀器5
131分析儀器的組成5
132分析儀器的性能指標6
14分析方法的選擇7
思考題與習題8
第2章光譜分析法引論9
21光學分析法及其分類9
211發射光譜法9
212吸收光譜法9
213散射光譜法10
22電磁輻射及電磁波譜10
221電磁輻射的波動性10
222電磁輻射的微粒性11
223電磁波譜11
23光譜法儀器12
231光源12
232單色器14
233吸收池18
234檢測器18
235讀出裝置20
思考題與習題21
第3章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23
31紫外可見吸收光譜23
311分子吸收光譜的形成23
312有機化合物的紫外可見光譜24
313無機化合物的紫外可見光譜26
314紫外可見光譜中的一些常用術語27
315影響紫外可見光譜的因素27
32吸收光譜的測量——朗伯比耳定律28
321透射比和吸光度28
322朗伯比耳定律28
323吸光係數29
324偏離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29
33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30
331主要組成部件30
33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類型31
333分光光度計的校正32
34分析條件的選擇33
341儀器測量條件33
342反應條件的選擇33
343參比溶液的選擇36
344干擾及消除方法37
35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套用37
351定性分析37
352結構分析41
353定量分析42
354絡合物組成及其穩定常數的測定45
355酸鹼離解常數的測定46
356套用實例47
思考題與習題48
第4章紅外吸收光譜法50
41概述50
411紅外區的劃分及主要套用50
412紅外吸收光譜法的特點51
413紅外吸收光譜圖的表示方法52
42基本原理52
421紅外吸收光譜產生的條件52
422分子的振動53
43基團頻率和特徵吸收峰57
431基團頻率區和指紋區58
432影響基團頻率的因素65
44紅外光譜儀器67
441色散型紅外分光光度計68
442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70
443非色散型紅外分光光度計71
45試樣的處理和製備71
451紅外光譜法對試樣的要求71
452制樣的方法72
46紅外光譜法的套用72
461定性分析73
462定量分析75
463紅外光譜法的套用76
464紅外光譜硬體技術的發展和套用78
465漫反射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技術78
466衰減全反射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79
467FTIR與其他技術聯用79
思考題與習題80
第5章分子發光分析法82
51分子螢光和磷光分析法82
511基本原理82
512螢光和磷光分析儀器88
513分子螢光定量分析方法90
514分子螢光分析法的靈敏度91
515分子螢光分析法的套用92
516磷光分析法的套用93
52化學發光分析法94
521基本原理94
522化學發光反應的類型95
523測量儀器96
524化學發光分析法的套用96
思考題與習題97
第6章原子發射光譜法99
61概述99
62基本原理99
621原子發射光譜的產生99
622原子能級與能級圖100
623譜線強度102
624譜線的自吸與自蝕103
63儀器103
631光源103
632試樣引入激發光源的方法107
633試樣的蒸發與光譜的激發108
634光譜添加劑109
635分光儀109
636檢測器109
637光譜儀110
64背景的扣除和基體效應的影響115
641背景的來源115
642背景的扣除115
643基體效應的影響115

641背景的來源115
642背景的扣除115
643基體效應的影響115
65分析方法115
651光譜定性分析115
652光譜半定量分析117
653光譜定量分析117
66原子發射光譜法的套用119
661套用領域119
662套用實例119
思考題與習題119
第7章原子吸收光譜法121
71概述121
72基本原理121
721原子吸收光譜的產生121
722基態原子與待測元素含量的關係122
723原子吸收譜線的輪廓與變寬122
724原子吸收線的測量123
7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125
731光源125
732原子化器126
733分光系統128
734檢測系統128
735測定條件的選擇129
74干擾及消除方法129
741物理干擾及消除129
742化學干擾及消除130
743電離干擾及消除130
744光譜干擾及消除130
75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分析方法131
751標準曲線法131
752標準加入法132
76靈敏度與檢出限132
761靈敏度132
762檢出限132
77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套用133
771直接原子吸收分析133
772間接原子吸收分析133
773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套用實例133
78原子螢光光譜法134
781基本原理134
782儀器136
783定量分析方法136
784干擾及消除136
785氫化法在原子螢光中的套用137
786原子螢光光譜法的特點137
思考題與習題137
第8章電分析化學引論139
81電分析化學概述139
811電分析化學方法的分類139
812電分析化學方法的特點139
82化學電池140
821原電池和電解池140
822電池的表示方法141
83基礎概念與重要術語141
831電極電位141
832液體接界電位與鹽橋143
833極化和過電位144
84電極的分類145
841根據電極反應的機理分類145
842根據電極所起的作用分類146
思考題與習題147
第9章電位分析法與離子選擇性電極148
91電位分析法概述148
92離子選擇性電極的構造與分類149
921離子選擇性電極的基本構造149
922離子選擇性電極的分類149
93離子選擇性電極的膜電位和電極電位149
931離子選擇性電極的膜電位149
932離子選擇性電極的電極電位150
94離子選擇性電極的性能參數151
941電位選擇性係數151
942線性範圍和檢測下限151
943回響時間152
944有效pH值範圍152
945電極壽命152
946電極內阻152
95幾種常用的離子選擇性電極152
951pH玻璃電極152
952氟離子選擇性電極155
953氣敏電極156
954酶電極156
96直接電位法157
961測量原理157
962測量儀器157
963直接電位法的定量方法158
964直接電位法的套用159
97電位滴定法162
971電位滴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及裝置162
972電位滴定終點的確定方法162
973自動電位滴定儀164
974電位滴定法的套用165
思考題與習題166
第10章電解與庫侖分析法168
101電解分析法168
1011電解分析的基本原理168
1012電解分析方法和套用170
102庫侖分析法173
1021庫侖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法拉第電解定律173
1022控制電位庫侖分析法174
1023庫侖滴定法176
思考題與習題178
第11章伏安和極譜分析法180
111極譜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80
1111極譜法的裝置180
1112極譜波的形成180
1113極譜過程的特殊性181
1114滴汞電極182
1115極譜波類型182
112極譜法的干擾電流及消除方法183
1121殘餘電流183
1122遷移電流184
1123氧波184
1124極譜極大185
1125疊波、前波和氫波185
113極譜定量定性方法186
1131擴散電流方程式186
1132影響擴散電流的因素187
1133極譜定性分析依據——半波電位187
1134極譜定量分析189
1135普通極譜分析法的特點及存在問題189
114單掃描極譜法190
1141單掃描極譜波的基本電路和裝置190

1142定量分析原理191

1143單掃描極譜法的特點及套用191

115循環伏安法191

1151基本原理191

1152套用192

116脈衝極譜法193

1161基本原理193

1162特點和套用195

117溶出伏安法195

1171陽極溶出伏安法195

1172陰極溶出伏安法196

1173溶出伏安法中的工作電極196

118極譜催化波和絡合物吸附波196

1181平行催化波197

1182氫催化波197

1183絡合物吸附波198

思考題與習題198

第12章電導分析法和電分析化學的新進展199

121電導分析法199

1211基本原理199

1212電極及測量儀器201

1213直接電導法202

1214電導滴定法203

122化學修飾電極203

1221概述203

1222化學修飾電極的類型204

1223化學修飾電極在電分析化學中的套用205

123超微電極208

1231概述208

1232超微電極的基本特徵208

1233超微電極的套用209

124生物電化學感測器209

1241概述209

1242生物電化學感測器的類型209

1243生物電化學感測器的發展210

1244生物電化學感測器的套用211

思考題與習題213

第13章色譜法引論214

131概述214

1311色譜法的發展歷史214

1312色譜法的優點和缺點215

1313色譜法的定義與分類215

132色譜流出曲線及有關術語217

1321色譜流出曲線217

1322色譜峰的描述參數217

1323保留值218

1324分配平衡219

133色譜法基本原理220

1331塔板理論220

1332速率理論222

134分離度224

1341分離度的定義224

1342分離度的計算226

135基本色譜分離方程式226

1351基本色譜分離方程式226

1352分離度的最佳化227

136色譜定性和定量分析229

1361色譜定性分析229

1362色譜定量分析231

思考題與習題233

第14章氣相色譜法235

141氣相色譜儀235

1411氣相色譜流程235

1412氣相色譜儀的結構235

142氣相色譜固定相237

1421氣固色譜固定相237

1422氣液色譜固定相238

143氣相色譜檢測器241

1431熱導檢測器241

1432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242

1433電子捕獲檢測器243

1434火焰光度檢測器244

1435檢測器的性能指標244

144色譜分離操作條件的選擇246

1441柱長246

1442載氣及流速的選擇246

1443柱溫的選擇246

1444載體粒度及篩分範圍247

1445進樣方式及進樣量247

145毛細管氣相色譜法簡介247

1451毛細管氣相色譜儀247

1452毛細管色譜柱248

1453毛細管氣相色譜法的基本理論249

146氣相色譜法的套用250

思考題與習題252

第15章高效液相色譜法253

151概述253

1511與經典液相色譜法比較253

1512與氣相色譜法比較254

1513高效液相色譜法的特點254

152高效液相色譜儀255

1521貯液器256

1522高壓輸液泵256

1523進樣裝置261

1524色譜柱262

1525檢測器263

1526餾分收集器267

1527色譜數據處理裝置267

153高效液相色譜的固定相和流動相268

1531固定相268

1532流動相268

154液固吸附色譜法269

1541原理269

1542固定相270

1543流動相271

155液液分配色譜法272

1551原理272

1552分類272

1553固定相272

1554流動相272

156化學鍵合相色譜273

1561分離原理273

1562固定相274

1563流動相275

1564套用275

157離子交換色譜法275

1571原理275

1572離子交換劑276

1573流動相276

1574套用277

158尺寸排阻色譜法277

1581原理277

1582固定相278

1583流動相278

1584套用279

159色譜分離方法的選擇279

1510高效液相色譜法的套用實例279

思考題與習題282

第16章核磁共振波譜法283

16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283

1611核的自旋運動283

1612自旋核在磁場中的行為284

1613核磁共振284

1614弛豫過程285

162核磁共振波譜的主要參數286

1621化學位移及影響因素286

1622自旋偶合及自旋分裂289

163核磁共振波譜儀290

1631連續波核磁共振譜儀290

1632脈衝傅立葉核磁共振譜儀(PFTNMR)291

1633試樣的製備292

164核磁共振波譜法的套用292

1641核磁共振譜圖及圖譜解析292

1642化合物結構鑑定及定量分析294

思考題與習題296

第17章質譜法297

171質譜儀297

1711質譜儀的工作原理297

1712質譜儀的主要性能指標298

1713質譜儀的基本結構299

172質譜圖及其套用307

1721質譜的表示方法——質譜圖與質譜表307

1722質譜圖中主要離子峰的類型及其套用307

1723同位素離子峰及其套用309

1724質譜定性分析311

1725質譜定量分析312

173色譜質譜聯用技術313

1731氣相色譜質譜聯用313

1732液相色譜質譜聯用314

思考題與習題315

第18章計算機在分析儀器中的套用316

181計算機與分析儀器316

1811微型電子計算機簡介316

1812計算機與分析儀器的連線方式316

1813模數與數模轉換317

182計算機與分析數據320

1821多次平均320

1822局部平滑320

1823Fourier 變換321

183人工智慧與實驗仿真模擬技術323

1831專家系統323

1832分析儀器自動化324

1833仿真系統324

184計算機在儀器分析中的套用舉例325

1841雷射誘導時間分辨螢光325

1842伏安儀326

思考題與習題327

參考文獻32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