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量關係

如果一隻股票在經過一波上漲之後,它的成交量變化出現以上特徵,那就說明該股主力洗盤的可能極大,後市看好。 2)量增價升,買入信號:成交量持續增加,股價趨勢也轉為上升,這是短中線最佳的買入信號。 6)量減價跌,賣出信號:成交量繼續減少,股價趨勢開始轉為下降,為賣出信號。

價量關係

低位放量出貨
在這一波反彈行情中,有部分老莊股出現了低位放量的現象,但股價卻並沒有上漲,而是進行了平台式的整理。隨著反彈行情的結束,這部分莊股也走出了破位之勢。應該說,這部分莊股的出貨跡象還是十分明顯的,只不過是這種出貨手法具有相當的欺騙性,具體表現在低位與放量兩個方面。那么,對投資者而言,怎樣識別莊股的這種出貨手法呢?下面筆者就個人的一些研判經驗,給大家總結一下低位放量出貨的一些特點。
1.出貨區的位置:採用低位放量出貨的莊股,一般都是一些經過幾年炒作的長莊股,其漲幅通常已達5倍以上,有的甚至可以達10倍以上,這就為它們創造出了較大的出貨空間。因此,低位放量出貨的第一步,就是把股價降至一個視覺上的相對低位,這主要是利用送股後的除權或中期下跌來實現。
2.K線特點:股價經過一輪中級下跌後,在一個相對低位進行橫盤震盪,K線形成矩形或下降三角形的整理形態,但由於大盤正處於上漲行情中,這種橫盤震盪往往會被誤認為是在構築中期底部。有的投資者想當然地以為:股價經過大幅下跌後會有反彈,更何況大盤走勢也較好,於是便會在該股放量拉升時跟進,可隨後該股的走勢卻並沒有出現如投資者所願的持續拉升。那么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投資者又如何來區分這種整理形態是底部形態,還是下跌中繼呢?從一般的經驗來看,下跌中繼形態通常都是在55日均線以下進行,而且最終股價將向下突破。
3.成交量特點:股價在橫盤震盪過程中,成交量連續放出,但股價就是不漲,這種量價極不正常的現象應該說是低位放量出貨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當7日均量線跌落21日均量線之時,投資者就要小心股價向下突破的可能了。 4.指標特點:在長期的下跌過程中,MACD指標都在0軸以下運行,21日RSI指標在50以下運行,當股價在低位橫盤出貨時,MACD指標出現回升,但一般不會突破0軸,21日RSI自20附近回升至50,但不能站穩在50以上。
在了解了低位出貨的一些特點後,下面我們以寧夏恆力(600165)為例進行具體的說明:該股可以說是近幾年市場中少有的大牛股,該股自1999年5月份的9元附近開始上漲,其間進行了10股送1.5股轉增4.5股、10股配3股的送配後,股價最高漲至28.81元,累計漲幅在8倍以上。
從K線形態上看,該股在11元至14元之間進行了箱體橫盤震盪,其中有4次在箱底附近得到支撐後向上反彈。但其反彈的力度卻越來越弱,反彈的高點也在不斷下移。當第5次下探箱底時終於未能得到支撐,5月16日,一根中陰線擊穿了箱底,股價向下突破。該股在橫盤震盪過程中,股價始終未能向上突破55日均線,而21日均線雖與34日均線形成金叉,但不久又出現死叉,均線系統又繼續形成空頭排列。
從成交量上看,股價在箱型震盪過程中,成交量連續放大,有幾日的成交量是近幾年以來的天量,如3月6日為794萬股,3月15日為904萬股,3月21日為988萬股。但股價不是放量滯漲就是放量收陰,量能水平也創出了近幾年的新高。而到了震蕩平台的後期,該股成交量開始萎縮,21日均量線已處於下行,7日與21日均量線也出現了死叉。在股價下跌過程中,MACD指標一直在0軸以下運行,股價在橫盤出貨過程中,MACD指標雖有所回升,但始終沒有衝過0軸。21日RSI也從20以下回升至50附近,但始終沒有突破50。
近期除了寧夏恆力以外,低位放量出貨的還有長豐通信(000892)、正虹科技(000702)和金路集團(000510)等個股,投資者對於這些莊股的操作策略應是不參與,已經買入的堅決止損出局。因為就中線而言,其股價風險與時間風險都是不可預料的
強莊股洗盤——成交量揭底
雖然技術分析的指標多達上百種,但歸根到底,最基本的無非就是價格與成交量,其他指標無非就是這兩個指標的變異或延伸。大家知道量價關係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價是果;量在先,價在後”,也就是說成交量是股價變動的內在動力,由此人們導出了多種量價關係的規則,用於指民具體的投資。但在實際中,人們會發現根據量價關係來進行具體買賣股票時,常常會出現失誤,尤其是在根據成交量判斷主力出貨與洗盤方面,失誤率更高,不是錯把洗盤當出貨,過早賣出,從而痛失獲利良機,就是誤將出貨當洗盤,該出不出,結果是痛失出貨良機。那么,在實際投資中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正確判斷出主力的進出方向,或者說,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準確判斷出主力是在出貨還是洗盤呢?
一般說來,當主力尚未準備拉抬股價時,股價的表現往往很沉悶,成交量的變化也很小,此時研究成交量沒有實際意義,也不好斷定主力的意圖。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價時,主力的行蹤就會暴露,我們把這樣的股票稱為強莊股,此時研究成交量的變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此時,如果能夠準確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盤跡象,並果斷介入,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非常理想的收益。實踐證明,根據成交量變化的以下特徵,可以對強莊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盤作出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
首先,由於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沉悶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推動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了價升量增的態勢。然後,主力為了給以後的大幅拉升掃平障礙,不得不將短線獲利盤強行洗去,這一洗盤行為在K線圖上表現為陰陽相間的橫盤震盪,同時,由於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資者出局,因此,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明顯的“頭部形態”。
其次,在主力洗盤階段,K線組合往往是大陰不斷,並且收陰的次數多,且每次收陰時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像主力正在大肆出貨,其實不然,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當出現以上巨量大陰時,股價很少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短期移動平均線對股價構成強大支撐,主力低位回補的跡象一目了然,這就是技術人士所說的“巨量長陰價不跌,主力洗盤必有漲”。
再次,在主力洗盤時,作為研判成交量變化的主要指標OBV、均量線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特徵,主要表現為:當出現以上大陰巨量時,股價的5日、10日均量線始終保持向上運行,說明主力一直在增倉,股票交投活躍,後市看好。另外,成交量的量化指標OBV在股價高位震盪期間,始終保持向上,即使瞬間回落,也會迅速拉起,並能夠創出近期的新高,這說明單從量能的角度看,股價已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
如果一隻股票在經過一波上漲之後,它的成交量變化出現以上特徵,那就說明該股主力洗盤的可能極大,後市看好。深市的0564(行情預警,查看該股運行軌跡)西安民生,在1999年的6月14-18日,其成交量變化出現了上述特徵,主力洗盤跡象非常明顯,是一個非常好的介入機會,隨後,該股從6月18日的6.96元,一直漲到13.57元,升幅高達95%。滬市的ST熊貓600775,在今年的1月25-2月18日間,其成交量的變化符合了以上特徵,主力洗盤後一氣將股價從12.15元拉抬到19.04元,短期獲利相當豐厚。類似的還有大眾科創600635、第一鉛筆600612,也分別在今年2月15-22日、2月29-3月7日符合了以上特徵,其後股價也都出現了較好的漲幅。
化被動為主動——均量線
研判主力的成本,才有可能了解他的動機,才能在撲朔迷離的走勢中適者生存。這樣,不少市場的高手把焦點聚集在均量線中,越來越對它的波動敏感。由於主行為是波段式操作,故中、小投資者因不察或不清,屢屢處於被動的局面而不主動的出擊往往需藉助該“突破輔助訊號”。這樣,有必要增加其透明度。 
(一)均量線是一種反映一定時期內市場成交情況,即交投趨勢的技術性指標
將一定時期內的成交量相加後平均,成交量的柱形圖中形成的較為平滑的曲線,即均量線。一般以10作為採樣天數。股價越往上走(下行),可以加高(縮短),採樣天數有利於嗅出變數的“異味”。其要訣如下:
1.在上漲行情初期,均量線隨股價不斷創新高,顯示市場人氣的聚集過程;行情進入尾聲時,儘管股價再創新高,滾量線如已疲軟,表明市場追高跟進意願發生變化;股指不斷跌出新低,而均量線也已雯平,還有上升跡象,表明股價已經到底,伺機買入。 
2.5日均量線在10日均量線下方持續告跌,且無拐頭走勢,提出警戒訊號:跌勢仍將繼續。5日均量線在日均量線上方上升,顯示仍將反覆上漲。
1993年第一季度的“二紡機”即是典型93.1.18該股的5日均量線和10日均量線開始同步向上發散,股價雖有反覆,但由於5日均量線和10日均量線都創出新高,表明該股人氣已聚,正進入主升段,但到了30元區域,5日均量線明顯疲軟,“93.2.22”股價仍勉強創出32.48元的新高,但此時的5日均量線已在10日均量線以下運行,表明市場追高意願不足,股價處於相對高位區域(這個價位也是目前為止的天價)。
(二)一些強勢股之所以能一漲再漲,和其主力收集籌碼的成本有重要關係,而這些均逃不過均量線的掃描,因為它能反映出成本的高低和持倉量的大小。如其成本較高且持倉量大增,則不易出局,認識到這一點,在其成本價的1.1倍亦能適量“乘船”,如均量線和股價明顯不匹配就要時刻防備主力的低成本而隨時可能出現的兌付現象。
實證分析:1996年末及1997年初,為什麼有些股反彈強勁,而大多數股“默默無聞”,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者在1996年年終啟動時的均量體現出主力的理論成本及持倉比例。例如深市“蘇三山”,96.10.4均量線隨股價創出新高,同時由於10日均量線的加速上揚,表明主力在4元持倉量較大。96.12.25股價跌至4.20元後止跌,並隨後出現了三個漲停板。
均量線反映的是市場交投的主要趨向,是市場的本質屬性,當不少人誇誇其談時,事實教育我們:只有打主動仗,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推崇內在氣質——均量線的真正內涵。
關於成交量
1、關於量?量之要,其一在勢也。高位之量大,育下落之能;低位之量大,藏上漲之力;
2、成交量的五種形態 因為市場就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說成交量比較容易做假,控盤主力常常利用廣大散戶對技術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種指標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觀的要素之一。 1.市場分歧促成成交。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會達成,光有買或光有賣絕對達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後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後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會成交。 2.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這裡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市場人士都十分看淡後市,造成只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二是,市場人士都對後市十分看好,只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 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後市走勢十分認同,下跌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同樣,上漲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買進,坐等獲利,等股價上沖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3.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分歧逐漸加大,在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後市時,另一部分人卻對後市堅決看好,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 放量相對於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份,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 4.堆量。當主力意欲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 5.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妖莊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後又沒了後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3、市場成交量與價格的關係 1. 確認當前價格運行趨勢:市場上行或下探,其趨勢可以用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進行確認。逆趨勢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縮減或清淡成交量進行確認。 2. 趨勢呈現弱勢的警告:如果市場成交量一直保持銳減,則警告目前趨勢正開始弱化。尤其是市場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以上判斷的準確性更高。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應該值得懷疑。 3. 區間突破的確認方法:市場失去運行趨勢時即處於區間波動,創新高或新低即實現對區間的突破將伴隨成交量的急劇增加。價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預示市場尚未真正改變當前運行區間,所以應多加謹慎 4、成交量催化股價漲跌 一隻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該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當更多的人或更多的資金對股票未來看好時,他們就會投入資金;當更多的人或資金不看好股票未來時,他們就會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引起價格下跌。但是無論如何,這是一個相對的過程,也就是說,不會所有的人對股票“一致地”看好或看壞。 這是一個比較單純的看法,更深層的意義在於:股票處於不同的價格區域,看好的人和看淡的人數量會產生變化。比如市場上現在有100個人參與交易,某股價格在10元時可能有80個人看好,認為以後會出現更高的價格,而當這80個人都買進後,果真引起價格上升;股價到了30元時,起先買入的人中可能有30個人認為價格不會繼續上升,因此會賣出股票,而最初看跌的20個人可能改變了觀點,認為價格還會上升,這時,價格產生了瞬間不平衡,賣出的有30人,買入的只有20人,則價格下跌。看好、看淡的人數會重新組合併決定下一步走勢。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錯誤的看法:股票成交量越大,價格就越漲。要知道,對於任何一個買入者,必然有一個相對應的賣出者,無論在任何價格,都是如此。在一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出乎意料地放大,只能說明在這個區域人們有非常大的分歧,比如50個人看漲,50個人看跌;如果成交量非常清淡,則說明有分歧的人很少或者人們對該股票毫不關心,比如5個人看漲,5個人看跌,90個人無動於衷或在觀望。
可以從成交量變化分析某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成交量越大,說明越有吸引力,以後的價格波動幅度可能會越大。 可以從成交量變化分析某股票的價格壓力和支撐區域。在一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很大,說明該區域有很大的壓力或支撐,趨勢將在這裡產生停頓或反轉。 可以觀察價格走出成交密集區域的方向。當價格走出成交密集區,說明多空分歧得到了暫時的統一,如果是向上走,那價格傾向於上升;若向下走,則價格傾向於下跌。 可以觀察成交量在不同價格區域的相對值大小,來判斷趨勢的健康性或持續性。隨著某股票價格的上升,成交量應呈現階梯性減弱,一般來說,股票相應的價格越高,感興趣或敢於參與的人就相應越少。不過這一點,從成交額的角度來看,會更加簡單扼要。 僅僅根據成交量,並不能判斷價格趨勢的變化,至少還要有價格來確認。成交量是價格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個可能引起本質變動的因素,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只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市場上有這樣一種認識,認為個股或股指的上漲,必須要有量能的配合,如果是價升量增,則表示上漲動能充足,預示個股或股指將繼續上漲;反之,如果縮量上漲,則視為無量空漲,量價配合不理想,預示個股或股指不會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或難以持續上行。 個股或大盤在大幅放量之後縮量陰跌,顯然是壞事,顯然預示著一輪跌勢的展開。例如2001年5月18日和5月21日,滬市成交放大至200億和217億,之後量能再也無法放大,開始橫向整理,至6月14日大盤見頂後,大盤明顯縮量,6月27日開始放量下跌,7月23日加速下跌,至10月22日,跌至1514點,始於6月27日的此輪跌勢共跌去700餘點,持續時間長達4個月,是典型的放量之後縮量導致的下跌。但千萬不能忘記,下跌初始階段的股指是處於長期牛市之後的高位2200點之上!
與此完全相反的實例是,2002年3月8日和3月9日,滬市成交放大至238億和213億,經縮量回落整理後,終於爆發了6•24行情。不可否認,6•24行情的爆發,訊息面的利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6月21日,滬市成交就大幅放大,預示著新一輪漲升即將開始,只不過停止國有股減持的重大利好大大加強了漲升的爆發力,但也大大縮短了行情的持續時間,急劇放大的成交量和場外資金的蜂擁而入使得資金面難以為繼,結果導致了行情的夭折。短短的5個交易日,滬市成交1650多億,然後大盤縮量下跌,至2003年1月6日,股指創出自1999年下半年以來的新低1311點,此輪跌勢共跌去400餘點,持續時間超過半年。這又是一個典型的放量之後縮量導致的下跌,但是我們也必須注意,下跌初始階段股指是在創出2002年年內新高1748點之後,當時股指處於階段性的高點,下跌也就不可避免了。
而2003年1月14日和1月15日成交量放大至235億和217億,總計452億,表明多頭開始大舉入市,之後大盤開始縮量,但是股指不跌反漲,是典型的縮量上漲,這表示1月14日和1月15日入市搶籌的投資者並未出逃,籌碼鎖定良好,上檔拋壓較輕,所以縮量仍能上漲。與縮量陰跌一樣,縮量上漲一般能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縮量陰跌表示市場處於弱勢,極小的成交量就能打低股指,陰跌之後必然有放量大跌,這對於多方是極為不利的。反之,縮量上漲表示市場處於強勢,較小的成交量就能推動股指上揚,之後必然會放量大漲,大盤如此,個股更是如此。別忘了,現今股指仍處於1500點“政策底”附近,時間才2月,象自然界一樣,尚處於含苞待放之時,尚未到春暖花開之際,希望大著呢!ST中燕自2003年1月13日開始縮量(或基本無量)上漲已經告訴我們,縮量不但能上漲,而且能大漲特漲!
許多股民投資者對於成交量變化的規律認識不清,K線分析只有與成交量的分析相結合,才能真正地讀懂市場的語言,洞悉股價變化的奧妙。成交量是價格變化的原動力,其在實戰技術分析中的地位不言自明。在這裡為大家介紹成交量變化的根本規律——八階律。
將一個圓形的圓周八等份,依次直線連線圓周上的八個點,將最下面的一根線段標記1,然後再逆時針依次將線段標記2至8,加上橫坐標“成交量”縱坐標“股價”,這樣我們就得到一個完整的成交量變化,八個階段的規律圖。現在有些股票軟體,也帶有動態的成交量“逆時針曲線圖”指標,原理即是這個“八階律”。如果依股價運行變化軌跡“幾”字地四階段來看,第一階段皆相同為吸貨築底階段;股價運行軌跡第二階段為拉升階段,相當於成交量變化八階段中的2增量拉升,3等量拉升和4鎖籌縮量拉升段;股價運行軌跡第三階段為高位築頭階段,相當於成交量變化八階段中的5;股價運行軌跡第四階段為打壓出貨階段,相當於成交量變化八階段中的6縮量陰跌,7等量下跌,8放量暴跌階段。
現將成交量變化八個階段的“八階律”詳述如下:
1)量增價平,轉陽信號:股價經過持續下跌的低位區,出現成交量增加股價企穩現象,此時一般成交量的陽柱線明顯多於陰柱,凸凹量差比較明顯,說明底部在積聚上漲動力,有主力在進貨為中線轉陽信號,可以適量買進持股待漲。有時也會在上升趨勢中途也出現“量增價平”,則說明股價上行暫時受挫,只要上升趨勢未破,一般整理後仍會有行情。
2)量增價升,買入信號:成交量持續增加,股價趨勢也轉為上升,這是短中線最佳的買入信號。“量增價升”是最常見的多頭主動進攻模式,應積極進場買入與莊共舞。
3)量平價升,持續買入:成交量保持等量水平,股價持續上升,可以在期間適時適量地參與。
4)量減價升,繼續持有:成交量減少,股價仍在繼續上升,適宜繼續持股,即使如果鎖籌現象較好,也只能是小資金短線參與,因為股價已經有了相當的漲幅,接近上漲末期了。有時在上漲初期也會出現“量減價升”,則可能是曇花一現,但經過補量後仍有上行空間。
5)量減價平,警戒信號:成交量顯著減少,股價經過長期大幅上漲之後,進行橫向整理不在上升,此為警戒出貨的信號。此階段如果突發巨量天量拉出大陽大陰線,無論有無利好利空訊息,均應果斷派發。
6)量減價跌,賣出信號:成交量繼續減少,股價趨勢開始轉為下降,為賣出信號。此為無量陰跌,底部遙遙無期,所謂多頭不死跌勢不止,一直跌到多頭徹底喪失信心斬倉認賠,爆出大的成交量(見階段8),跌勢才會停止,所以在操作上,只要趨勢逆轉,應及時止損出局。
7)量平價跌,繼續賣出:成交量停止減少,股價急速滑落,此階段應繼續堅持及早賣出的方針,不要買入當心“飛刀斷手”。
8)量增價跌,棄賣觀望:股價經過長期大幅下跌之後,出現成交量增加,即使股價仍在下落,也要慎重對待極度恐慌的“殺跌”,所以此階段的操作原則是放棄賣出空倉觀望。低價區的增量說明有資金接盤,說明後期有望形成底部或反彈的產生,適宜關注。有時若在趨勢逆轉跌勢的初期出現“量增價跌”,那么更應果斷地清倉出局。
逆時鐘方向曲線
量價關係,橫坐標表示量,縱坐標表示價,參數設定默認為20,表示20周期的均量、均價。
基本判斷準則:
曲線方向向右,表示20日均量隨時間遞增,反之表示20日均量隨時間遞減。
曲線方向向下,表示20日均價隨時間遞增,反之表示20日均價隨時間遞減。
因此,如果看到曲線方向是向右下方向延伸,表示量增價跌,向右上方表示量增價增,向左下表示量縮價跌,向左上表示量縮價增。
逆時鐘曲線
它是利用股價與成交量變動的各種關係,觀測市場供需力量的強弱,從而研判未來的走勢方向。在圖表上繪出一逆時鐘方向的線圖,故稱之逆時鐘方向曲線。
1.繪製方法
(1)以數學的座標繪製逆時鐘方向曲線,垂直縱軸代表股介,水平橫軸代表成交量。
(2)周期參數:期間的長短,因個人操作不同而異。通常採用的期間為25日或30日(6周)。
(3)計算股價和成交量的簡單(算數)移動平均值。如採用25日的周期參數時,須計算其股價(或指數)的25日簡單移動平均價及成交量的25日簡單移動平均量。
(4)座標的垂直縱軸為移動平均價,水平橫軸為移動平均量,兩者的交叉點即為座標點,座標點間的連線呈逆時鐘方向變動。如果我們以具體的方法說明,定Y軸為股價,X軸為成交額,且在圖表中記下25天的移動平均點。假設某一天25日的移動平均股價為加權指數312點,移動平均成交額500萬股,我們就可將之記錄在座標上,兩者相交於一點,如此每天記下交叉點,即可描繪出逆時鐘曲線。
2.運用原則
(1)逆時鐘曲線走勢變動的三種局面:
①上升局面
股價隨著成交量的增加而增加,逆時針方向曲線的走勢由下向右或向上轉動
②下降局面;
量價同步下降,逆時鐘方向曲線走勢由平轉下或右上方朝左轉動
③循環局面。
量價是同步上升,後同步下降,逆時針方向曲線走勢由下向右上,左上,左下循環
(2)逆時鐘八角圖:
逆時鐘曲線可構成完整的八角形,有八個階段的運用原則:
①陽轉信號:股價經一段跌勢後,下跌幅度縮小,甚至止跌轉穩,在低檔盤旋,成交量明顯的由萎縮而遞增,表示低檔接手轉強,此為陽轉訊號。
②買進訊號:成交量持續擴增,股價回升,量價同步走高,逆時鐘方向曲線由平轉上或由左下方向右轉動時,進入多頭位置,為最佳買進時機。
③加碼買進:成交量擴增至高水準後,維持於高檔後,不再急劇增加,但股價仍繼續漲升,此時逢股價回檔時,宜加碼買進。
④觀望:股價繼續上漲,漲勢趨緩,但成交量不再擴增,走勢開始有減退的跡象,此時價位已高,宜觀望,不宜追高搶漲。
⑤警戒訊號;股價在高價區盤旋,已難再創新的高價,成交量無力擴增,甚至明顯減少,此為警戒訊號,心理宜有賣出的準備,應出脫部分持股。
⑥賣出信號:股價從高檔滑落,成交量持續減少,量價同步下降,逆時鐘方向曲線的走勢由平轉下或右上方朝左轉動時,進入空頭傾向,此時應賣出手中持股, 甚至融券放空。(若可能的話)
⑦觀望:成交量開始遞增,股價雖下跌,但跌幅縮小,表示谷底已近,此時多頭不宜再往下追殺空頭也不宜放空打壓,應俟機回補。
3.研 判
逆時鐘方向曲線的變動在說明多頭市場至空頭市場的量價關係,由供需的變化中,顯示多空力道的強弱,提供買賣時機,此方法對於底部的確認特別有效。逆時鐘方向曲線是採用移動平均價和移動平均量製作出的線路,移動平均雖具有圓滑訊號的功能,但在本質上移動平均屬於時間落後的方式。
移動平均的走勢,通常有落後股價波動的傾向,因此逆鐘方向曲線的走勢,一旦發生變動轉向,有落後股價的趨勢。所以使用逆時鐘方向曲線分析行情,研判買賣時機,須配合其它買賣指標,只將其作為輔助性的指標,用以研判大趨勢。這樣才更能發揮逆時方向曲線的功能。
漲跌停板下的成交量
曾經有許多的股市諺語在廣大的投資者中流傳,例如,"股市什麼都能做假,帷獨只有成交量是真實的"、"只有成交量是用真金白銀築出來的"、"天量天價,地量地價"等等,在"巨量的含義"里,我們首先就看到了一些控盤主力莊家利用對倒對敲的做假方式,欺騙、誘導廣大場外投資者進入其事先設好的圈套中的事例。 特別是在漲跌停板制度實行的證券市場上,對於成交量之間細微變化中的意圖,我們更加需要仔細地去分辨,領會,以免誤入歧途。 漲跌停板制度作為一種新制度實施以後,本來就千變萬化的證券市場,也就更加風起雲湧,豐富多彩。傳統的技術分析遭遇到了嚴重的挑戰,同時使K線圖形形態變得十分難以把握。因而基本分析的作用則顯得尤其重要。 在一般的情形下,價漲量增,我們都會認為價量配合的情形較好,後市的漲勢將會持續,投資者可以繼續追漲或持股。如果股價上漲時,成交量未能有效地配合放大,說明市場上的廣大投資者追高意願不是十分強烈,後市漲勢難以持續長久,投資者應當適當地輕倉,調整倉位結構。 但是,在漲跌停板制度上,若是某隻股票的價格在漲停板時,沒有多在的成交量,則是說明市場上投資者的目標價位更高,要在今後賣個好價錢,因而不會在此價位上輕易拋出,買方由於賣盤量太少,買盤無法買到,所以才沒有多大的成交量。第2日,饑渴的買方投資者一般都會在原來價格的基礎上,加大幅度追漲買進,因而,股價也就繼續保持揚升的勢的勢態,這就更進一步刺激了場外的廣大投資者的心理欲望,從而引發了一輪更強勁的升勢。但是,當出現漲停之時,中途多方卻無法堅守陣地,被迫打開了漲停板,而且成交量出現放大的跡象,這說明場外投資者加入到拋售行列中的人員在逐漸增多,多空雙方的力量對此開始發生了某些變化,隨著空方主力做空力度的加大,股價將漸漸開始下挫。 在一般的情形下,價跌量縮是說明市場投資者的惜售心理十分嚴重,場外的拋售壓力也很輕,後市的行情發展將隨著市場主力的能力大小而決定方向。若是價跌量增的現象開始出現,則說明市場上投資者紛紛看空後市行情的發展,大都已經加入支拋售的行列隊伍之中,股價的跌勢將會繼續保持下去,直至做空主力的能量完全釋放為止。 但是,在漲跌停板制度上,若是股價出現了跌停,買方的投資者一般都會寄希望於第二日繼續大幅度下跌,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買進,因而會暫時作為"袖手旁觀"之態。結果在股票缺少買盤進入的情況之下,成交量也就顯得十分稀少,股價的跌勢反而持續不止。與之相反,如果在跌停板的價格之上,中途由於多方力量的介入,成交量因此而出現放大的現象,說明有相當的實力資金開始有計畫地逐步主動介入,因而後市行情將會有可能止跌回穩,重新出現一種生機。 根據以往實戰中的經驗,在漲跌停板制度下,股票的成交量的細微變批則呈現出如此顯著不同的特徵: (1) 漲停的成交量小,將繼續漲升;跌停的成交量小,將繼續下跌。 (2) 漲停的中途被打開的次數越多時間越久,且成交量越大,則行情反轉下跌的可能性越大;同樣道理,跌停的中途被打開的次數越多時間越久,且成交量越大,則行情反轉上漲的可能性越大。 (3) 漲停關門的時間越早,後市漲升的力度也就越大;跌停關門的時間越早,後市跌落的力度也就越大。 (4) 封住漲停板的買盤數量大小和封住跌停板時的賣盤數量大小說明買賣雙方力量的大小程度,這個數量越大,繼續原有走勢的機率則越大,後續漲跌的幅度也就越大。 然而,正因為漲跌停板制度的上述種種特殊性點,許多的莊家則充分利用這些來迷惑場外的散戶投資者。在實戰操作過程中,莊家若是想出貨,就會先以巨量的買單封住漲停板,以充分吸引市場的人氣。自然原來本想拋售的投資者則會因之而出現動搖,而其他的投資者則會以漲停板的價格追進,而此時此刻,莊家則會藉機撤走買單,填上賣單,自然很快就將倉位轉移到了散戶投資者的手中。當盤面上的買盤消耗得差不多之時,莊家又會在漲停板上掛上買單,以進一步誘多製造買氣蜂擁的假象;當散戶投資者又再度追入時,莊家則又開始撤去買單排到前面去,如此反覆地操作,那可使籌碼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地高位出脫,從而達到逃莊出局的目的。 與之同樣的道理,莊家若是想買進籌碼以達到增倉的目的,就會先以巨量的賣單封住跌停板,以充分製造空方的效應氛圍,打擊市場的人氣,促使場外投資者出脫自己所持的籌碼,待嚇出大量拋盤之後,莊家就會先悄悄撤除原先掛上去的賣單,讓在後面排隊的賣單排到前面來,自己則開始逐漸買進。當場外的拋單被自己吸納將盡之時,莊家則又會重新掛出巨量跌停的拋單在跌停板上,如此反覆地進行操作,以便進一步增大自己的持倉量。 在上述的情形下,人們所見到的巨額買賣單其實都有只不過是虛構的而已,遠不足以作為我們判斷後市行發展的依據,我們在實踐操作中,為了避免上述現象誤導我們的思維,從而產生錯誤的行為,則必須密切關注封住漲跌停板的買賣單的微妙變化狀況。同時也必須判斷出其中是否存在頻繁的掛換單的現象,漲跌停板是否經常被打開,以及每筆成交量之間的細微變化和當日成交量的增減狀況等,因此而作出正確的判斷,相應地調整自己的具體操作。 在漲跌停板制度下,由於重大利好利空訊息的突然出現,股票的價格因此突發性的緣故,漲跌迅猛而且沒有成交量相伴,因而其所產生的結果是下跌時,投資者都在高位上被套牢,且被套的幅度一般都較深;上漲時,持股者都基本上獲利,且獲利的程度一般都較大,故此,踏空的投資者也就都有一種懊悔的心理。因此,一旦出現連續幾個跌停板之後,就有可能出現下面的幾種情形: (1) 持股者因被高高套牢,遂抱著一種"死豬不怕開心燙"的心理。本來就已經嚴重虧損,即使再跌也不拋售股票;即使回漲一點點也不願出脫籌碼,反正已經虧了錢,因此,市場上的賣壓反而變得很輕起來,稍有利好訊息,就容易出現有漲停板的強勁反彈。 (2) 正因為在高位上套牢了較多的籌碼,從而在開始狂跌的價位上,就會成為日後反彈行情產生後的強大阻力位,大市因升時要越過這一關口十分不易,除非有重大利好訊息的配合,否則必然會出現因落或橫盤整理,在此耗費許多時日。 (3) 在一般程度上,股價跌得越慘的股票,將來回升時在此處所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大,關口越不容易超越出去。 同樣的道理,一旦連續出現幾個漲停板之後,就有可能出現下面的幾種情形: (1) 若是大市配合,市場上人氣沸騰,場外的投資者受此氛圍效應的影響,一般都會抱有更高的獲利慾望,因而股價越漲越不賣出,從而形成一種無量空漲的勢態。 (2) 一旦大市出現不好的因素,由於市場上的投資者此時所持股票的獲利程度,基本上都已經十分豐厚,因此,就具有很強的殺跌動力,很容易出現跌停板。 (3) 股價在一般程度上,回落到漲升的啟動點位上時,均不是那么容易擊處的支撐的,一部分前期踏空者在正常情況下,也就紛紛進場抄底,促使股票價格回升反彈。 由此可見,在一般程度上,漲跌停板時的成交量小,則意味著其行情的原有趨勢仍將繼續發展;成交量一旦放大,則行情的原有趨勢反轉在即。但是,股票成交量的大小程度,又因為其股票流通盤成大小的不均,而各不相同,因此,在實踐運用之時,我們一般都採用判斷"巨量"的分析方法,多以其股票某處的換手率的大小而確定它的有效性的大小、強度。
如何觀察成交量
股市中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打實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下面,筆者就兩種比較典型的情況作一些分析。
1、溫和放量。這是指一隻個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續低迷之後,突然出現一個類似“山形”一樣的連續溫和放量形態。這种放量形態,稱作“量堆”。個股出現底部的“量堆”現象,一般就可以證明有實力資金在介入。但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就可以馬上介入,一般個股在底部出現溫和放量之後,股價會隨量上升,量縮時股價會適量調整。此類調整沒有固定的時間模式,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個月,所以此時投資者一定要分批逢低買入,並在支持買進的理由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有足夠的耐心用來等待。需要注意的是,當股價溫和放量上揚之後,其調整幅度不宜低於放量前期的低點,因為調整如果低過了主力建倉的成本區,至少說明市場的拋壓還很大,後市調整的可能性較大。
2、突放巨量。對此種走勢的研判,應該分作幾種不同的情況來對待。一般來說,上漲過程中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盡,後市繼續上漲將很困難。而下跌過程中的巨量一般多為空方力量的最後一次集中釋放,後市繼續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線的反彈可能就在眼前了。另一種情況是逆勢放量,在市場一片喊空聲之時放量上攻,造成了十分醒目的效果。這類個股往往只有一兩天的行情,隨後反而加速下跌,使許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進的投資者被套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