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農

《傷農》,是鄭遨的一首詩。

作品原文

一粒紅稻飯,幾滴牛頷血。
珊瑚枝下人,銜杯吐不歇。

作品欣賞

詩名“傷農”,“傷”是哀傷、悲憫之意。為辛勤勞動的農夫而哀傷便是該詩的主旨。
開句“一粒紅稻飯”中“紅稻”指紅色的稻米,為稻中的一種,較為珍貴、罕見,不僅清香好吃,且富營養,因其畝產量低,故多供貴族、富豪之家食用。這裡不用一碗,而用一粒,便含有農民一年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才有人們碗中之餐,糧食得來粒粒都含著辛苦之意,用詞著意甚深。二句“幾滴牛頷血”,從字面上看,說的是耕地的老牛因拉犁耕地,磨破脖頸而滲出了滴滴鮮血,但該句卻發人深思,牛犁地是要農夫牽引跟隨的,農民付出的代價實有過於牛之負重,那么牛頷血也便是實指農民流盡了血汗才換來這些稻米。血與米均呈鮮紅色,令人觸目驚心。“珊瑚枝下人,銜杯吐不歇”,“珊瑚”,是指熱帶海中的腔腸動物珊瑚蟲,許多珊瑚蟲的外骨骼相聚集而後,成為一種像樹枝狀的可供觀賞,故又稱珊瑚枝。因它色彩艷麗,且採摘不易,所以它便顯得十分名貴,是官宦貴戚家室內部裝飾擺設珍品,由此可知,詩中“珊瑚枝下人”指的便是大富大貴人家的男男女女了,他們終日極盡奢華。下句中的“銜杯吐不歇”便是形容這些醉生夢死的吸血鬼狂歡爛醉之後的醜態。
這首詩與李紳的《憫農二首》相比,詩意接近,雖不及李詩影響大,但對農民的疾苦是深切同情,對不勞而獲的豪富貴族是深表憤怒的。整首詩樸實、直率地寫出悲憤交加的感情,讀後使人產生深沉的感嘆。

作者簡介

鄭遨,生於唐懿宗鹹通七年,卒於晉高祖天福四年,年七十四歲(舊五代史云:天福末,以壽終。按天福共八年,與此不同。此從新五代史)。《舊五代史·鄭遨傳》載:鄭遨,字雲叟,少好學,耿介不屈。唐昭宗朝,舉進士不中,遂隱於林壑。後居於華陰,與李道殷、羅隱之友善,時人目為“三高士”。遨“時惟青衿二童子、一琴、一鶴,從其游處。”唐天成中,召拜左拾遺,不赴。以山田自給,與羅隱之朝夕游處。遨欲攜妻子隱居山林,其妻不欲。遨乃薄游諸郡,得錢數百緡贍家,獨往少室山為道士。著擬峰詩三十六章,以導其趣。其妻屢以書勸之還家,遨不之閱,盡投於火。復徙居華陰,種田自給。晉高祖召拜諫議大夫,不起。因賜號逍遙先生,月給薪祿。遨好酒,嘗為詠酒詩千二百言,海內傳書。又有千里外人,潛使畫工寫其形容,列為屏障,可見他為時望所重的一斑。 鄭遨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書志錄詩集三卷。此從舊五代史本傳)傳行於世。鄭遨還曾於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的嵩陽書院講學。 鄭遨的創作以詩歌為主,其作品多表現了對世人追逐名利、貪求淫樂的嘲諷和對那種貧富懸殊、民不聊生社會現實的抨擊,以及對國計民生的關注,這是貫穿其作品的主導思想。 其代表詩作有《富貴曲》《傷農》《哭張道古》《宿洞庭》《題病僧寮》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