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廟會

傳統廟會

風穴寺廟會是千古名剎風穴寺傳統的古剎大會。據傳農曆六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修成正果之日。為了紀念觀音菩薩修成正果,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九日風穴寺都要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香客自四面八方雲集這裡,民眾也乘機來此看熱鬧,遊山玩水,納涼消暑,漸而形成傳統的古剎大會。

風穴寺廟會

傳統廟會傳統廟會
風穴寺的六月十九會影響很大,香客涉及周邊縣市,甚至更遠的地方,市區及臨近鄉鎮的民眾或相約結伴,或帶妻攜子前往,會期三天,來往人員絡驛不絕,可達數萬。相傳有一年正值風穴寺廟會,天上幾位仙女也趁機下凡逛廟會,當地有一個惡霸叫壞水的看到幾位仙女美貌,便上前調戲,仙女大怒,一陣呼風喚雨之後,大雨驟降,山洪爆發,把壞水及其狗腿子全部沖走了。以後每年六月十九日這天,仙女們想到此事,便紛紛作法,在風穴寺下一陣小雨,湯污滌垢,民間稱為"淨寺雨",便要下上一陣小雨。至今,每年六月十九日下午四點鐘,別處晴空萬里,而風穴寺附近偏要下一場小雨。於是每過六月十九日午後,逛廟會的人們便紛紛離廟回家。

觀音堂廟會

觀音堂 廟會是紫雲山觀音堂每年一度的廟會,規模盛大,遠近香客近達2萬餘人。相傳觀世音菩薩得到前,曾在汝州市紫雲山中的觀音堂修行,後來才到寶豐香山寺。人們為了紀念觀世音菩薩每年一度在觀音堂燒香還願,後形成觀音堂廟會。

溫泉廟會

溫泉廟會是河南省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廟會。溫泉水歷來以水溫高(57℃-75℃)、涌量大(1400噸/日)、含有多種化學成份為人們所稱頌,歷史上曾有9帝13妃到此洗浴。公元1161年3月10日,金暴君完顏亮從洛陽來溫泉打獵沐浴。4月17日,他下詔150里以內的州縣,一律派商賈來溫泉"置市"。這是較早見於記載的物資交流大會之一。規模之大,時間之長,歷史少見。溫泉廟會就作為習俗沿習下來,每年的農曆初五、初十,汝州、汝陽魯山三縣的民眾雲集此處,廟會規模龐大,有時多達數萬人。

峴山廟會

峴山祖師頂有祖師廟,每年定期進行廟會,規模大,遠近香客可達兩 萬人。

古剎廟會

傳統廟會傳統廟會
昭平湖景區的“姑嫂奇石”,堪稱景觀一絕,而傳誦姑嫂美德的美妙傳說更是流傳至今,傳聞不絕。不僅如此,當地民眾為紀念、頌揚姑嫂美德所舉辦的古剎廟會,更是香客雲集,熱鬧非凡。

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五日這天,當地和外地的香客絡繹不絕來此趕會朝拜,盼望姑嫂美德繼續發揚光大的同時也希望政通人和、風調雨順、家事興旺,使本來就熱鬧的物資交易場面更顯新的亮點和特色。

廟會的產生已無據可考,但其發展勢頭越來越大,影響也越來越廣,為景區的發展和當地農村經濟的繁榮做出了貢獻。

鐵山廟會

鐵山廟會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為正會,歷時一周,是為紀念明代陝西重兵楊凸將軍而設立。明代陝西重兵楊凸將軍奉皇命到舞鋼鐵山煉鐵,以打造兵器。後楊將軍體恤民情,將部分鐵器用於農耕,被奸臣進讒言迫害致死,埋於鐵山山頂。當地民眾為紀念楊將軍遂在山上建一將軍廟(鐵山廟),把楊將軍的祭日定為三月十八鐵山廟會,以後沿習至今。廟會期間來人眾多,後逐步形成商貿會,數省商賈雲集。

馬街書會

馬街,位於河南省寶豐縣城南7公里處,這裡每年農曆正月十一至十三都要舉行一次曲藝省會,藝人云集、曲種繁多,俗謂“十三馬街書會”。

一年一度,來自河南各地及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湖北、安徽、四川喝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的千餘藝人云集馬街,亮書會友、交流技藝,周圍百里村民扶老攜幼聽書趕會,馬街內外人頭攢動,千座書棚吹拉彈唱,盛況歷年如此。

傳統廟會傳統廟會
馬街書會,歷史久遠。據馬街村火神廟及廣嚴寺碑刻記載:書會最早起源於元延佑年間(公元1316年前後),至今已680餘年。據傳,六百七十年前,當時馬街村有一位叫馬德平的老藝人,桃李滿天下,農曆正月十三這天馬老先生仙逝,他的弟子們正月十三這天從四面八方趕來,為其悼念。豫西民眾亦有正月十五寫書之習俗,年復一年相沿成習,就形成了傳統的馬街書會。

馬街書會說書藝人最多是在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馬街有一位告老還鄉的官員叫司仕選,曾做過南陽府教渝,善詩賦,愛曲藝,被舉為“會首”。是年,來趕會的藝人特別多,他為了弄清趕會藝人的數目,讓趕會的人到火神廟裡進香錢,香案前放一個大斗,規定不能不進,每人只能投一個銅錢。事後數了數計得兩串七,就是說那年到會的藝人京達2700人之多,可謂馬街書會在歷史善的鼎盛時期。

20世紀8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馬街書會。每年縣委、縣政府都要召開馬街書會籌備會,規劃書會場地,整修道路,並撥出專項經費予以扶持。1981年,中國曲協主席陶純到會參觀考察,全國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臨會獻藝,書會盛況空前。1986年,河南電視台對書會盛況進行了專題錄像。1988年,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到會拍攝“寶豐馬街書會”大型專題紀錄片,發行海內外;中國文化部部長王蒙為“寶豐馬街書會”提名,總共寶豐縣委、縣人民政府在馬街書會會場南端立碑紀念。1995年,寶豐馬街書會第二屆中國曲藝節在平頂山舉辦,並在寶豐影劇院設立分會場。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親筆題詞:“紅岩民族文化,繁榮曲藝事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題詞:“中原名城,曲藝之鄉”。

1995年寶豐縣被中國曲藝家協會名為“曲藝之鄉”。1996年被列為“中國十大民俗”之一,2004年8月馬街書會被公布為河南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首批試點”項目之一。馬街書會是珍貴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是繼承和發揚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有無限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緊急價值喝學術研究價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