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英豪拿破崙

《傳奇英豪拿破崙》是《中國孩子的好榜樣》系列叢書,由吉林文史出版社於2008年12月1日出版,該書講述了拿破崙的傳奇一生。  

基本信息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傳奇英豪拿破崙》內容簡介:拿破崙,科西嘉島闖出的荒野雄獅。在法國大革命中,他一枝獨秀,充分顯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從此開始了他輝煌又悲壯的一生。從戰無不勝的將軍到稱霸整個歐洲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他的前半生輝煌而炫目;1815年在滑鐵盧慘敗後,他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這個幾十年前他曾記錄在筆記本中的小島,成為他的墓地。拿破崙的一生無法用是非功過來評定,但是他對歐洲歷史產生的巨大影響是不可否定的。他是一位傳奇英豪。

目錄

荒野雄獅

鼻子上的稻草

劍鞘和利刃

逃離科西嘉

新星升起

愛神之箭

以劍開路

洛迪戰役

爭奪曼圖亞

遠征埃及

逃離開羅

霧月18日

聖誕夜的爆炸

自我加冕

奧斯特里茨戰役

第一聲喪鐘

年輕的日耳曼刺客

最後的攻略

莫斯科大火

厄爾巴島的囚徒

兵敗滑鐵盧

榜樣名言

榜樣足跡(大事記)

序言

拿破崙的生平全景是如此波瀾壯闊,要在這樣一本小小的傳記中完全敘述清楚,幾乎是不可能的。在書中,有關他最後的戰役——滑鐵盧之戰,我僅是一筆就帶過去了,關於他流放聖赫倫那島的六年,我也沒有詳細介紹。關於他的死也眾說紛紜,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他是被謀殺的。有關這一切的資料很多,讀者們可以自己找來讀一讀。我在書中敘述的重點,是拿破崙奮鬥的歷程和心靈的蛻變。

拿破崙1769年出生於科西嘉島。24歲時,因為土倫戰役的成功,晉升為將軍;30歲時,出任法蘭西執政府第一執政;33歲時,成為終身執政;35歲時,加冕為法蘭西帝國皇帝;45歲時,第一次被迫退位:46歲時東山再起,建立百日王朝。隨即兵敗滑鐵盧,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六年後病逝。

他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想到要成為皇帝的。拿破崙最初的理想是將科西嘉從法國解放出來,建立自由、獨立的科西嘉王國。陰差陽錯,他後來成為了一位法蘭西公民,為法蘭西的榮譽出生入死。再後來,他才成為法蘭西皇帝。

是時代造就了拿破崙,讓他經歷了二十六年輝煌的歲月。當時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但是新興的政權極不穩定,人民渴望一個強有力的人物掌握政權,給大家帶來和平安定的生活。於是,拿破崙出現了,以赫赫戰功當之無愧地成為國家的主人。

然而滑鐵盧一役,拿破崙卻沒能正確把握好時機,這場戰爭下午3點以前法軍仍然勝券在握,當天早晨拿破崙還自信滿滿地說:“勝利的把握有百分之九十。”到下午5時“滑鐵盧”一詞卻成了最終失敗的代名詞。而且拿破崙一反從前的作風,變得優柔寡斷,在關鍵時刻居然捨不得將自己十四個營的近衛軍投入戰鬥。法軍延誤了戰機,讓惠靈頓的英荷聯軍和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隊得以會合,最終法軍因為力量懸殊而敗北。

在這次戰役中,負責擔任佯攻的是拿破崙的小弟弟熱羅姆,這位御弟不聽命令,自作主張,把佯攻變成了硬攻,拿破崙不得不分兵前去救援。佯攻不成,反而拖住了自己的兵力。這也是拿破崙和他的皇親國戚們關係的縮影。他成為皇帝後,他的八個兄弟姐妹成為了歐洲各地的國王、君主,他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加速了拿破崙帝國大廈的傾塌。

一百多年來,有許多人研究過拿破崙,對他有各種各樣的評價。美國作家房龍說,拿破崙是一位“似火山一般,能量比上億普通人的能量還要大、比攔路搶劫的強盜顧慮還要少的人”,是一位“個人主義如此膨脹以至其雄心和自負需要整個星球為其充當陪襯的人”。英國歷史學家韋爾斯認為:拿破崙是一個冒險家,一個破壞者,他一生的事業和人格在19世紀的歷史中所占的分量太大了,“他是一種干擾,一種潛伏著的邪惡的提醒者,一種類似某些流行病菌的東西”。

拿破崙曾邀請歌德到巴黎去,寫一寫他的豐功偉績,但歌德拒絕了。歌德沒有說明原因,但他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沒有和他抗爭的氣魄,就別想把他關進地獄。”

我們還是聽一聽拿破崙的自述吧:“儘管有各種各樣的毀謗,但我絲毫也不擔心我的名聲究竟會怎樣。子孫後代將會替我做出公正的判斷……我的飛黃騰達是無與倫比的……我參加和指導過的激戰多達五十餘次,我幾乎全部都打了勝仗。我主編並實施了一部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法典,它使我揚名後代,永垂不朽。我白手起家,當上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君主。我曾經把歐洲踩在我的腳下……事業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能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如何。”

拿破崙的征戰給世界帶來了災難,同時也把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民主精神傳播到了世界各地,給世界帶來了變革。他從法國革命的擁護者最終蛻變到君主專制的皇帝,他注定失敗,他也注定不朽。他的勤奮與努力、為博取榮譽捨生忘死的精神、超凡的勇氣與必勝的信念、鋼鐵般的毅力與決心,所有這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作者

2006年8月

文摘

1778年12月17日,9歲的拿破崙和哥哥約瑟夫跟著爸爸夏爾·波拿巴和舅舅費舍,登上了前往法國的海船。故鄉科西嘉島和島上阿雅克肖城裡那四層樓的石頭老房子漸漸遠去了,一同遠去的,還有拿破崙短暫的童年時光。

科西嘉是義大利半島西面一個形狀如雞蛋的海島。島上山巒起伏,叢林密布,島上的居民性格剛毅,頑強好鬥。科西嘉以前屬於熱那亞商業國,18世紀上半葉,島民們在領袖保利的帶領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民族獨立運動,成立了科西嘉獨立政府。1768年5月15日,熱那亞同法國簽訂了一項秘密協定,把實際上已經不擁有的對科西嘉的“權利”出售給法國。法國強大的遠征軍占領了該島,島民們在保利的領導下再次團結起來,展開了反抗法國入侵者的戰鬥。

拿破崙的爸爸夏爾·波拿巴原本是保利手下的一名副官,媽媽拉蒂齊婭也參加了科西嘉保衛戰,大哥約瑟夫就降生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1769年春天,島民們終因寡不敵眾,順從了法國人的統治,保利逃往英國,夏爾·波拿巴帶著妻兒回到阿雅克肖城,加入了法國籍。

1769年8月15日,一個頭顱碩大的男孩降生在阿雅克肖的石頭房子裡,他就是拿破崙。在以後的幾年裡,這個家庭又陸續添了三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夏爾和拉蒂齊婭看著一大群兒女在祖宗留下的老屋裡天真地嬉鬧,終日為他們的衣食操心,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們中間竟會有一個人將成為讓整個歐洲戰慄的大人物。

島民們表面上雖然屈服了,但內心依然燃燒著民族獨立的火苗,一旦時機成熟,這火苗就會熊熊燃燒起來。

民族英雄保利的故事,科西嘉島民們爭取民族獨立、反擊法國入侵者的故事,是拿破崙童年生活中最大的滋養,通過這些故事,拿破崙懂得了什麼叫榮譽和勇敢。因為他的爸爸媽媽都參加過保衛科西嘉的戰鬥。1767年,拿破崙的一個叔叔還犧牲在戰場上,叔叔的名字就叫拿破崙。為了紀念他,夏爾為拿破崙取了和叔叔一模一樣的名字,在義大利語中,拿破崙就是“荒野雄獅”的意思。

拿破崙從小就顯得與眾不同。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在島上嶙峋(lin xun)的岩石中,拿破崙找到了一個隱秘的山洞。他經常一個人來到這個孤零零的岩洞裡,一呆就是幾個小時。陽光明媚的上午或夕陽西下的時分,他常常斜靠在洞口的岩石上看書,或者長時間地凝視著地中海遼闊的海洋和藍色的天空。誰也不知道他的小腦瓜里究竟在想些什麼東西。

媽媽拉蒂齊婭對孩子們要求很嚴,不準他們打架。但只要有拿破崙在,打架總是在所難免的。最倒霉的是他的哥哥約瑟夫,明明被拿破崙打得鼻青臉腫,一轉身,拿破崙卻又跑到媽媽跟前告狀去了,說是約瑟夫打了他,他不得不自衛。結果每次挑起打鬥的是拿破崙,而挨罵的總是約瑟夫。

家境不富裕,這么多孩子的教育成了最讓夏爾頭痛的問題。聰明的夏爾和駐科西嘉的法國總督攀上了關係,總督給了他一封推薦信,讓夏爾去凡爾賽宮找路易國王,請求國王給他賞賜,並允許他的孩子們進入免費的貴族學校讀書。

拿破崙雖然渴望學習,但是,他很不喜歡爸爸夏爾的所作所為。他認為身為一個科西嘉人,卻順從法國,並且用法國人的錢去學習法語,是很沒有志氣的表現。所以,雖然他是第一次離開科西嘉島到法國去,但他的心中沒有絲毫的興奮。站在船舷上,望著廣闊的大海、飛翔的鷗鳥,拿破崙在心裡暗暗發誓:“等著吧,科西嘉,我要為你復仇,把你從法國的魔爪下解放出來!”

到達法國後,夏爾幾經周折,終於達到了目的。國王路易賞賜了他兩千法郎,並且同意讓約瑟夫進入奧頓神學院,準備將來當神甫水,讓拿破崙進入布里埃納軍事學校,學習法語、歷史、地理、數學和為了將來進入巴黎皇家軍校所必修的其他課程。

1779年4月21日,約瑟夫和拿破崙分手,到各自的學校去讀書。這對這兩個年僅10歲和9歲的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到自己將孤獨一人生活在一群語言不通的陌生人中間,約瑟夫大哭起來:

“不,爸爸,我不留在這兒,我要跟您回科西嘉去!”

“不行,孩子,我們沒有錢,你得留下來,照顧自己!”夏爾說。

夏爾把兩個孩子摟進懷中,緊緊擁抱著,淚如泉湧。

淚水也在9歲的小拿破崙眼眶裡滾動。拿破崙緊咬著嘴唇,仰起頭看著高遠的天空,決不讓淚水掉下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