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亮

傅國亮,原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現教育部國家督學,《人民教育》、《民族教育》雜誌總編,中國親職教育學會副會長。

簡介

傅國亮,教育部國家督學,《人民教育》雜誌總編,中國親職教育學會副會長。1995年初至1998年9月擔任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期間,分管親職教育工作,與全國婦聯

傅國亮總編生活照傅國亮總編生活照

兒童部聯合制定了《全國親職教育“九五”計畫》、《家長教育行為規範》等。

兼職

2002年擔任全國婦聯、教育部《更新親職教育觀念報告團》專家組組長,並參與主編《更新親職教育觀念報告集》一書。2009年2月21日,傅國亮總編應邀參加了南方報業
傅國亮總編傅國亮總編
傳媒集團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組織召開的南方分級閱讀評審會暨專家顧問聘任儀式,並正式受聘為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專家團專家、高級顧問。

成長經歷

傅國亮總編有一句經典的話“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其閱讀史”,一直廣為傳頌。而他本人的發展史,也確確實實應證了這點。他的成長、學習、工作和生活一直都未曾
傅國亮總編傅國亮總編
離開過閱讀。閱讀影響著他,他堅持著閱讀,孜孜不倦。這也應和了他常說的一句話“讓閱讀成為習慣”。閱讀,就是他的習慣,他的一生。
傅總編小的時候跟那個年代的很多孩子一樣,都只是讀一些傳統的名著和當時盛行的書,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還有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春之歌》、《保衛延安》、《紅日》等流行書。不過有一點不同,因為當時傅總編的父母親在北京電影製片廠工作,於是家裡比別人多了很多父親從廠里借回來借閱的電影劇本和文學類書籍,小傅國亮沒事的時候就愛翻著這些劇本看。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小傅國亮開始喜歡上閱讀喜歡上文學。
就這樣一直到讀國小六年級,他都沉迷在文學的世界裡。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母親那得到了一本書。可以說,這本書在那一刻改變了他的閱讀興趣,甚至也深深影響到他之後的人生髮展選擇。
那時小傅國亮的母親申請入了黨,有一次她交黨費的時候發到了一本學習的讀物,一本艾思奇著的哲學書《辯證唯物主義綱應》。“那時已翻遍了那些劇本,實在沒什麼東西看就隨便從母親的書桌上拿來這本書翻,也沒覺得乏味,一口氣就看完了。沒想到就這么看出興趣來了。”傅總編每每想起這件事都感到挺有淵源。
從那之後,凡是看到像這樣的哲學書,小傅國亮都會津津有味地把它們翻透。國中階段他便看完《形式邏輯》、《辯證邏輯》、《馬克思主義美學原理》等當時大人們流行看的經典哲學著作。
“記得在高中第一個期末考的語文作文題中,我引證了很多看過的哲學理論。後來科代表告訴我,這次考試我考得最好,老師們都讚賞我分析得有理,”傅總編在回憶中嘴角起了笑意:“之後對哲學的喜愛更一發不可收拾……”
小傅國亮讀上高中不久國內就開始文化大革命,他同很多同時代的知青一樣中斷了學習。1977年恢復高考的那年,他報考了大學,第一志願報的就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第二志願報了陝西師範大學政教系(當時陝西大沒有獨立的哲學系,它涵蓋在政教系裡)。大學畢業後,傅國亮分配到了教育部,做政府官員十幾年。後來又調到《人民教育》雜誌社當了十年總編。“我現在還保留著以前看這些哲學書時做的筆記,上面有很多經典內容的摘抄。
“其實閱讀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種期待,期待他懂的時候就會發揮作用。當他哪天突然明白了他曾看過的一段話或一篇文章所包含的哲理,就會成為他的意識、他人生行為的一個指南。”
“現在還有在閱讀什麼書嗎?” “一直都有在看。新聞的書在看,教育的書也看一些,最近常看的是一些思維的書,有一本叫《全新思維》,美國暢銷書作家丹尼爾·平克著的。”傅國亮總編說,“其實閱讀的習慣不是說一定要看多少書,而只是為了自覺形成一種讀書意識。”

教育理念

傅總編長期從事教育行政和研究工作,曾擔任過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傅總編教育理念是:素質教育就是要給學生兩思——思想素質和思維素質;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德
傅國亮總編專題報告傅國亮總編專題報告
育,德育的重點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談到學生觀時,傅總編認為,學生的先天潛質都是一樣的,每個學生的成長需要等待,他認為“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後開的花,與最早開的花一樣美麗”的學生觀不謀而合。他還認為,教學一定要思考的問題不是教了什麼,而是發展了什麼,“學生先天潛質幾乎是一樣,且都是無比優秀的”、“要給學生一生的素質,就是我們的教育理想”、“上到方法論層面,才叫有效教學”等教育觀點震聾發聵。他說,素質教育要兩全,即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教育要等待,但不是被動等待、不是守株待兔,而是要積極等待。

特色學校觀點

特色學校和特長學校的區別以及現代校長應具有的素養三大方面進行了闡述。傅國亮認為,特色學校是具有普遍性、推廣性的,它更關注文化和精神層面。它是獨特的但不是唯一的,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而創建特色學校的關鍵在於校長。因此,校長必須具備六大方面的素養:要有個性的辦學理念,要有現代管理理念,要有信仰,要有人文情懷,要有修煉,要有每日讀書的好習慣。傅國亮先生指出,每一所學校都是潛在的特色學校,要通過個性發展、特色辦學,走內涵優質發展之路,引領學校站到發展新起點上,實現教育的終極追求,“使人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
傅國亮總編主題研討會傅國亮總編主題研討會

一、創建特色學校的目的,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黨的十六大提出了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論述了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十六大以來中央確定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突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國家決定保持教育的適度超前發展,把基礎教育擺在優先地位,對教育發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必須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必須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這就要求我們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而促進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的視角,從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機會、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高度,努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講,創建特色學校的過程,就是一個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貫穿始終、為受教育者提供優質教育資源、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過程。要達到這一目的,創建特色學校工作應該強調3個統一:從辦學思想的角度講,強調學校辦出特色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統一;從培養人的角度講,強調特色育人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統一;從學校建設的角度講,強調個性化與規範化的統一。沒有這些統一,特色學校就辦不好。我在這裡提兩個問題。一個是用應試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辦特色學校的問題。我們的一些同志還是習慣於用新開幾門課、新增加一些考證、考級、千方百計地獲一些大獎來辦特色學校,這就會舍本求末。一個是學生課業負擔的問題。在一些學校,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依然存在,中小學生課程多、作業多、考試多、書包重的現象十分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在創建特色學校的過程中,如果聽之任之,甚至雪上加霜,恐怕就很成問題。這些類似的問題不解決好,要想使創建特色學校的過程同時成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往往就會成為空談。
二、創建特色學校的指導思想,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從認識論的層面上講,創建特色學校要充分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內在聯繫,本著“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探求教育規律、人才成長規律之真。從實踐論的層面上看,創建特色學校要站在“人才強國”的戰略高度,堅持以人為本,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務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之實。首先不要把特色學校簡單地辦成一個培養特長學生的學校或者僅僅擁有一批特長學生的學校。創建特色學校是一個艱苦的奮鬥過程,需要孜孜不倦的積澱,而不是一個捷徑,不能幻想輕而易舉的成功。不要以為只要學校選聘幾位有特長的教師,組織一些有基礎的學生突擊一番,就可以轟轟烈烈起來,就可以大功告成;不要以為僅僅通過開展一些活動、造一些聲勢,特色學校就建好了。在這個問題上,輕易得到的東西多半會輕易失去,所謂“用巧勁”、“走捷徑”、“速見效”的東西,多半是一些皮毛性質的東西。其次不要把特色學校簡單地等同於一所豪華學校或硬體高標準的學校。硬體建設是基礎,對於學校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但特色學校所倚重的,更多的是軟體,是教育教學本身,重硬體、輕軟體的學校建設方案,絕對會是一個資源浪費的方案,單純比拼硬體的過程不會是建設特色學校的實質性過程,僅僅擁有豪華的建築和華麗的裝飾的學校未必就是一所好的特色學校,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第三,不要把游離於學校正常教育教學之外的、具有展示、表演性質的東西作為創建特色學校的手段,創建特色學校決不是要做秀,不能影響絕大部分學生成長的過程不會是學校整體教育教學的主流過程。特色學校的特色,一定是根植於學校大多數教師與學生思想之中的東西,一定是對全校學生的終生成長有重要影響的東西。當然,我們不是要否定特長訓練、否定興趣活動、否定示範作用,也不是要否定針對部分學生的個性發揮。但是,作為特色學校的建設一定要面對全校學生的發展與成長,一定要以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為其顯性的表現,應該是堅定不移的。
三、信息化是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戰略制高點,也是創建特色學校的一個重要手段。在這裡,我們不僅僅指以信息化為特色,而主要指通過信息化的支持推動特色學校的建設。進入新的世紀以來,收集、加工、套用信息的能力已經成為人的基本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範圍的教育信息化浪潮風起雲湧,我國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工作也走上了快車道。基礎教育信息化與創建特色學校有許多特別值得關注的切合點。例如:第一,基礎教育信息化的實施,是要推進學校教育教學的3個轉變,即:學生如何學的轉變,教師如何教的轉變和學校如何管理的轉變。顯然,學生學、教師教和學校管理是學校教育的3個核心內涵,也是學校特色的基本載體。3個轉變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特色學校的建設過程。第二,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是為未來綜合國力的競爭做人才準備。信息化所承載的對教育創新和創新教育的支持以及由此而表現出來的魅力,使其成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戰略制高點。結合實際,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的過程,完全可以成為特色學校的創建過程。第三,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結果,是將學校與學校聯通起來,是置學校於信息的海洋之中,海量信息是建設特色學校的有力支撐與保障。在信息化的支持下,使特色學校的創建工作,不是學校自身的苦思冥想和孤軍奮戰,而是集百家所長和充分的啟迪、借鑑、吸收與融合。2000年以來,我們在全國設立了100個信息技術教育實驗區和1000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從3年多的實踐上看,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極大地帶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發展,撲面而來的信息化浪潮使學校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推進了素質教育,形成了許多很有影響的特色學校,值得我們重視,值得我們去認真研究其中的規律性的東西,以便我們能夠緊緊抓住信息化這一難得機遇,推動特色學校的建設。
四、特色學校的實質是按照本校的客觀規律辦學。新時期創辦特色學校就是尋找學校辦學的客觀規律。這就是按規律辦事的思想,一個帶根本性質的思想。學校之間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不同,教育資源不同,學校辦學規律肯定是不同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特色學校就是對學校本身教育資源和辦學客觀規律的科學而獨到的認識。 自覺地按照不同學校的辦學規律辦學,學校則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正因為是找到了本校的辦學規律,有效地挖掘了學校的教育資源,所以特色學校都充滿了辦學的活力,有的改變了學校的面貌,有的甚至改變了學校的命運。
五、特色學校是多樣性的,但不具有唯一性。多樣性是一個客觀事實,又是一個重要的觀點,甚至是一個看世界的根本觀點。因此,不急於尋找特色學校的規範模式,統一定義。特色學校內涵和模式可以是開放的和多元的。另一方面,特色學校的多樣性,也是有限的。因此,還要明確特色學校不具有唯一性,比如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學校,不是有了一所這個特色的學校,再不能有第二所、第三所這個特色的學校。可見辦特色學校主要是從本校的實際(即客觀規律)出發辦學;不要脫離學校的實際刻意去“創造”一個什麼“特色”。
六、特色學校具有統一性。特色學校不具有唯一性,但卻具有統一性,統一於基礎教育的基本任務。辦特色學校的目的,不是為了特色而特色,仍然是為了推進素質教育,為了更好地育人,這就是目的的統一性。基礎教育的基本任務是什麼?是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基礎教育階段既要關注中小學生知識的獲得,更要關注中小學生精神的成長。對中小學生來說,影響一生的、終生起作用的是精神世界,即信仰、價值觀和情感,而不是某一種知識和技能。不論是書法特色,還是科技特色的學校,如果只教給學生寫一手好字或掌握某種科技,而沒有通過寫字、科技有意識地促進學生精神的成長,就是舍本求末,忽略了基礎教育的基本任務。因此,新時期研究和創辦特色學校絕不要只講多樣性和不同,而忽略了統一性和共同的育人目的與任務。實際上,只有不忘統一性,思考統一性,依據統一性,才能把多樣化的特色學校辦成中國小學生心智成長的精神家園。

教育城鄉統籌觀點

一是,把“邁向教育現代化”確立為戰略目標,這是正確的戰略判斷與選擇,也是抓住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制高點,這表明青羊區的教育決策者的頭腦是十分清楚的,套用一句話說,就是清楚“中國的教育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作為政府的教育理想,如果說是追求教育公平,那么政府的教育目標,則應當是實現教育的現代化!鄧小平的三個面向,精髓是:面向現代化。只有面向現代化,才能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政府主管教育的決策者,如果不清楚今後十年、二十年教育的目標是實現教育現代化,不旗幟鮮明地把實現教育現代化打出來,就不知道中國教育向何處去,就是缺乏“方向感”,很難領導本地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
傅國亮總編下校視導傅國亮總編下校視導

實現教育現代化,這是“全局”的東西、“大局”的東西、“方向”的東西、“主線”的東西。因此,它可以“串 ”起教育方方面面的內容和環節,研製各個方面的“現代化”的要求、內容和標準;它也可以“展開”、“覆蓋”教育的所有領域:體制、機制、教育教學內容、標準、評價、辦學條件等等。從而,可以高屋建瓴、高瞻遠矚地駕馭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戰略和策略,所謂找準了“牛鼻子”、“一通百通”,就可以直達“百花齊放、春色滿園”的教育現代化彼岸。
第二點,是要追求教育的理想,這在普遍浮躁的今天尤為難能可貴。青羊教育人就是這樣一批具有教育理想、堅守教育理想的人。他們的代表,青羊區教育局局長李澤亞同志在他的文章里說“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是我們青羊教育人的理想”,並且說“懷抱理想,我們最為重要的就是將計畫積極地付諸行動”。他在他的文章里多次談到教育的理想。溫家寶總理說過:“一個民族要有仰望天空的人。”我想,懷抱教育理想的人,就是教育界“仰望天空的人”。有教育的理想,才能辦出理想的教育,尤其是教育局的局長以及校長們,一定要有教育的理想,否則就是一個沒有魂的局長、校長。試想,一個失魂落魄的局長、校長,怎能指望他辦出理想的教育。當前,在教育界有很多違規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只看到了眼前的點滴利益,沒有或者放棄了教育理想,為不正確的政績觀所左右。陳小婭副部長最近在規範辦學行為的會議上提出:“教育工作者要追求理想。”我想,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當反思一下,一、我的教育理想是什麼?我是否堅持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我想,哪個地方有那么一批有教育理想的局長、校長,哪個地方就有一片令人仰慕的理想的教育天地!
第三點,是要敢於採取個性化的實踐策略。教育發展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多樣化的探索。青羊區在“邁向教育現代化”戰略目標的時候,制定了“四大戰略”、“九大工程”和若干實施步驟與保障措施,包括建立了“全省首個教育評估事務所”。這許多都是獨創的,都是從“本土”出發,研製的“適合”本土的實踐策略,因此,它必然是會有效的。無論“思想”還是“策略”,抄得再好,不適合“本土”,都很難好用。只有“適合”自己的實踐策略,才是最有效的,才是最好的,才是最合適的。

減負增效理念

當前,中國小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工作,一是要堅決地把學生過重負擔減下來,二是要全面地把教育教學質量提上去。“減負”本身不是目的,“減負”的目的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面向21世紀的具有高素質的一代新人。
傅國亮總編深入學校傅國亮總編深入學校

儘管存在諸多阻力,中國小的“減負”勢在必行。中小學生負擔過重,嚴重影響到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貫徹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影響到義務教育的普及,損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已是不爭的事實。不能再任其泛濫,繼續為害。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迎接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挑戰,中央作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決策。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以“題海戰術”、“頻繁考試”為特徵,旨在“死記硬背”知識點,造成學生不堪重負的陳舊的學習方式,不僅與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背道而馳,而且與新的評價體系格格不入。1999年高考語文作文命題,已向應試教育學習方式亮出“紅牌”。因此,在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體系發生根本性轉變之後,中國小的“減負”,不僅是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而且是新的教育教學體系的客觀要求,那種陳舊的學習方式只有終止,代之以全新的學習方式,別無出路
用什麼思想辦教育,就有什麼樣的教育;用什麼思想指導教育改革,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改革。“減負”的關鍵,在於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現念。轉變教育思想,有兩個觀念需要叨硝:一是人才觀,二是質量觀。關於人才觀,一些同志認為,只有上大學、駑專家,才是人才。為了少數升學有望d6學生大搞加班加點、“題海戰術”。要雄變這種只有上大學、當專家才是人才鈞挾隘人才現。中央指出,工農商勞動者、科技人員和學者專家、行政管理人員,都是社全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正如江澤民總書記指出的,要轉變觀念,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才的成長最終要在社會的偉大實踐和自身的不斷努力中來實現。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有全面的人才硯,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類人才的成長打好基礎。
關於質量現,它涉及到對學生和對學校質量的看法。有人認為,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考試獲得高分,就是質量好。這種人為地以加重課業負擔、把學生變成:考試機器”為代價換取的所謂“質量”,很可能形成“高分低能”,甚至“分高德低”,難以適應現代社會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評價一所學校的質量,高考升學率不是重要依據,更不是惟一標準;評價一所學校的質量,要看辦學方向,要看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人甚至個別人)的質量,最終標準要依據社會的檢驗,要從總體上看一所學校學生走入社會以後的表現、能力、貢獻如何。因此,不論是對學生還是對學校而言,基礎教育的質量,應當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協調發展,為培養有正確人生現、世界現、有紮實的事業基礎知識,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打好基礎。這種質量,只有通過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給學生更多可以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發揮特長、才能,培養科學思維和創造精神才能取得。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仍要倡導刻苦精神。“減負”與刻苦學習並不矛盾,對學生來說,“減負”和刻苦學習都是必要的。“減負”指妁是減掉那些不必要的、不合理的課業負擔,因為那些低水平重複的課業,不僅不能提高學習質量,反而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磨滅學生的靈性。學習是一個從已知到未知的探索過程,沒有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精神,是求不到真知的。即使是新的學習方式,如培養好奇心、探索精神,都與刻苦鑽研分不開。倡導刻苦學習,一定要有正確的指導墨想,講求教育方法,避免導致適得其反的結果。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抓很多環節、渠道和措施。其中一個新的研究課題是學習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減負”實際上是要求轉變一種學習方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是提高學習質量,指導學生建立一種新的學習方式。1979年羅馬俱樂部發表的研究報告(學無止境》中,前瞻地提出了由“維持性學習”向“創新型學習”轉變的預見。兩種學習方式的區別在於:前者注重知識的傳授、繼承和記憶,忽視對新知識的探索;後者則注重對知識的理解、探索和創新。我們要用全新的標準來衡量教育教學質量,首先要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上突破,把教學作為一個學習過程。破除以教師為中心、單向傳授知識的“教學現”,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學習觀”,指導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作為教育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使這種學習成為培養創新精神的源泉。這是“減負”以後要達到的教育教學的高質量。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應當是全面的。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而且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要有大教育觀,不僅要注重校內教育,而且要校內校外、課內課外一起抓,學校、社會、家庭一起抓。總之,中國小教育要始終如一地堅持: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撰文

三代領導人的關注 德國中國小的勞動技術教育
愛維治治療腦梗塞60例療效觀察 介紹幾種堤基管涌的搶護措施
對學生的一生負責——記李希貴和高密市的素質教育 柳洪工程長斜井開挖測量控制技術
貨櫃碼頭調系統計算機管理模型 開拓心靈的淨土:大連市中國小德育工作改革與發展紀實
試論商業銀行企業所得稅籌劃的途徑與策略 《軍事信息資源分類法》套用辨析

專著

新課程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 勞動技術教育研究
傅國亮總編專著傅國亮總編專著

更新教育觀念報告集 親歷課程改革
河北個體私營經濟百顆星 實用國際經濟法大全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教師教學用書 改革與創新
家庭常見病自療100問 中醫刮痧療法130問

學術觀點

基於工作流技術的物流系統的研究與實現 基於J2EE的Web套用框架研究
基於統計過程控制的軟體缺陷管理研究 工作流系統訪問控制模型的研究
支持過程管理的配置管理工具的研究與實現 解讀鄉村景觀的意象
基於.NET平台的套用框架的設計與實現 上海城市公園草坪景觀研究
設計模式在庫存管理系統中的套用研究 傳統風水思想對中國佛寺園林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