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喜

傅喜,漢哀帝時期,是傅氏外戚集團在朝中最活躍的人物之一。

人物簡介

傅喜字稚游,河內溫人也,漢哀帝公元前25年-公元前1年)祖母定陶傅太后從父之弟。傅喜是傅氏外戚集團在朝中最活躍的人物之一,傅喜自幼好學,品行過人,在哀帝即位時便被任命為衛尉(負責皇宮警衛),稍後即升遷為右將軍,正式進入朝廷重臣的行列。
哀帝即位不久,王太后便指使大司馬王莽辭官回家,以避開傅太后的鋒芒。王莽是當時眾望所歸的首輔大臣,他的離去讓朝臣們感覺一下子沒有了主心骨,於是便紛紛把希望寄托在傅喜身上。但傅喜竟然被免了右將軍的職務,改任光祿大夫,回家養病。
2個月後,哀帝居然找了一個藉口,策免了何武的大司空官職,保留其侯爵,遣返他回到自己的封邑,同時將大司馬師丹改任大司空,把首輔的位置騰了出來。
又過了3個月,到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正月,哀帝再次起用傅喜,任命他為大司馬,封高武侯,成為德高望重的“三公”(大司馬、丞相大司空)之首。

史書記載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傅喜字稚游,河內溫人也,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從父弟。少好學問,有志行。哀帝立為太子,成帝選喜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為衛尉,遷右將軍。是時,王莽為大司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聽莽退,眾庶歸望於喜。喜從弟孔鄉侯晏親與喜等,〔一〕而女為皇后。又帝舅陽安侯丁明,皆親以外屬封。喜執謙稱疾。傅太后始與政事,喜數諫之,〔二〕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輔政。上於是用左將軍師丹代王莽為大司馬,賜喜黃金百斤,上將軍印綬,以光祿大夫養病。
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皆上書言:「喜行義修絜,忠誠憂國,內輔之臣也,今以寑病,一旦遣歸,眾庶失望,皆曰傅氏賢子,以論議不合於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為國恨之。忠臣,社稷之衛,魯以季友治亂,〔一〕楚以子玉輕重,〔二〕魏以無忌折衝,〔三〕項以范增存亡。故楚跨有南土,帶甲百萬,鄰國不以為難,子玉為將,則文公側席而坐,及其死也,君臣相慶。〔四〕百萬之眾,不如一賢,故秦行千金以間廉頗,〔五〕漢散萬金以疏亞父。〔六〕喜立於朝,陛下之光煇,傅氏之廢興也。」〔七〕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師丹為大司空,而拜喜為大司馬,封高武侯。
丁、傅驕奢,皆嫉喜之恭儉。又傅太后欲求稱尊號,與成帝母齊尊,喜與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共執正議。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師丹以感動喜,喜終不順。後數月,遂策免喜曰:「君輔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一〕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馬印綬,就第。」傅太后又自詔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無功而封,內懷不忠,附下罔上,與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二〕虧損德化,罪惡雖在赦前,不宜奉朝請,其遣就國。」後又欲奪喜侯,上亦不聽。
喜在國三歲餘,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歸故郡,晏將妻子徙合浦。莽白太后下詔曰:「高武侯喜姿性端?,論議忠直,〔一〕雖與故定陶太后有屬,終不順指從邪,介然守節,以故斥逐就國。傳不云乎?『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二〕其還喜長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賜喜,位特進,奉朝請。」喜雖外見褒賞,孤立憂懼,後復遣就國,以壽終。莽賜諡曰貞侯。子嗣,莽敗乃絕〔三〕。
贊曰:自宣、元、成、哀外戚興者,許、史、三王、丁、傅之家,〔一〕皆重侯累將,窮貴極富,見其位矣,未見其人也。〔二〕陽平之王多有材能,好事慕名,其勢尤盛,曠貴最久。〔三〕然至於莽,亦以覆國。王商有剛毅節,廢黜以憂死,非其罪也。史丹父子相繼,高以重厚,位至三公。丹之輔道副主,掩惡揚美,傅會善意,〔四〕雖宿儒達士無以加焉。及其歷房闥,入臥內,推至誠,犯顏色,動寤萬乘,轉移大謀,卒成太子,安母后之位。「無言不讎」,終獲忠貞之報。〔五〕傅喜守節不傾,亦蒙後凋之賞。哀、平際會,禍福速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