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蠍目

偽蠍目

偽蠍目(拉丁學名:Pseudoscorpionida)為廣腹亞綱的一目,也稱擬蠍目,因觸肢非常發達、末端鉗狀、體形似蠍而得名。體小型,一般體長不超過8毫米。該科包括3個亞科約2000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

基本信息

概況

分類地位 蛛形綱 柄腹亞綱 偽蠍目

偽蠍 偽蠍

本目動物又名擬蠍。但無尾狀的後腹部和帶毒針的尾節,與蠍顯然不同。生活在落葉層、土壤中、樹皮和石塊下以及某些哺乳動物巢內。少數生活在洞穴中,某幾屬的某些種常在潮間帶的水草和漂流物上。有的生活在建築物的木板間和書頁間。已記述的約2000種。中國記載24種。

生活習性

偽蠍捕食彈尾類和蟎類等小型節肢動物,以觸肢中的毒液殺死或麻痹獵物後,用螯肢撕開獵物的外皮,使頭前端的上唇能伸入獵物體內。它分泌消化液到體外,對獵物的組織進行消化後再吸入。口前腔前方的毛擋住固體顆粒進入腔內。螯肢的鞭狀毛也能把食物殘屑溶解並攝入偽蠍體內。攝食後,用螯肢指上的內、外鋸齒清理口前腔的周圍。

以氣管進行呼吸,氣孔2對,位於第3、4腹節的腹面。排泄通過基節腺,開口於第3對步足的基節。感覺器有間接眼、觸覺毛、聽毛和琴形器。

外形特徵

偽蠍 偽蠍

頭胸部有方形或三角形的背甲,每個前側角各有1或2個眼(第1個眼向前,第2個眼向後或向上,或消失)或無眼。沒有像蠍那樣的中眼。腹面無大的胸板,有時留一痕跡,這 一區域主要由觸肢和步足的基節組成。腹部卵圓形,由12節組成。每節有背板和腹板。第1節可能與第2節癒合,第12節退化為1小節。生殖孔開口於第2腹板上。

螯肢分2節:第1節為掌節,第2節為可動指,與掌節延長的不動指相對而組成鉗。可動指內有從頭胸部的 1對絲腺通來的管,開口於指的上邊。通常不開口於指的表面,而在角狀突起的末端,這些突起總稱為兜狀體。可動指和不動指的內緣有梳狀齒,分別稱之為外鋸齒和內鋸齒。每個螯肢基部的內緣有一簇短粗的毛,稱鞭狀毛。

觸肢與蠍相似,但在掌或指(1或2指)內有毒腺,開口於指尖的 1個齒端。觸肢上還有聽毛。緩慢行進時將觸肢舉起,如受驚嚇,則收回到背甲上,身體也靜止不動。

步足前2對向前方,後2 對向後方。一般7節:基節、轉節、前腿節、腿節、基跗節、跗節和後跗節,後跗節上有爪和爪墊。與其他蛛形類最大不同的是腿節有的分成2節,跗節有的也分成2節,但無膝節。但有的無前腿節和基跗節,一共只有6節。爪墊能使偽蠍在垂直面上攀登,也能在光滑的平面上爬動。

精子傳送情況

偽蠍傳送精子的情況因種類而異:①最原始的方式是以雄偽蠍在地上產1個帶柄的精莢,雌偽蠍因受化學物質的刺激而被吸引到精莢處,以雌孔與精莢的精塊接觸,精子遂進入雌孔。②一些種類的雄體在碰到雌體後產出精莢,並拉1根信號絲,雌體碰到絲後,順絲找到精莢。③開始有配對行為。雄體以螯肢夾住雌體,通過像跳舞似的求偶行為,使雌體到精莢上。④最特殊的一種形式是雄體不碰到雌體,但從腹部的生殖區伸出兩根管狀器官,引誘雌體跳舞,然後雄體在地上產 1個精莢,本身後退。雌體跟來,雄體夾住雌體觸肢的腿節。當雌體在精莢上適當的位置時,雄體用前足以及用推進的動作幫助雌體接受精莢。雌體產卵前用枯葉和殘屑築巢,巢內襯以螯肢兜狀突分泌出來的絲。卵產出後,在附在體腹面生殖孔的一個囊內發育。胚胎在發育後期得到母體卵巢分泌的營養物。

幼偽蠍在孵出前蛻 1次皮,孵出時蛻 1次皮。1次孵出的幼偽蠍數目因種類而異,從2個到50多個不等。再蛻皮兩次達性成熟。每次蛻皮前都要像雌體產卵時那樣築一絲巢,越冬也在絲巢內。約1年或不到1年成熟,壽命2~5年。溫帶種1年可產數代。

亞目

本目分3亞目:土偽蠍亞目(Chthoniidea)、苔偽蠍亞目(Neobisiinea)和木偽蠍亞目(Cheliferinea)。

攜播習性

偽蠍有攜播的習性,能附著在雙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昆蟲和盲蛛、鳥類的身上,隨之遷到別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