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臉城城址

偏臉城城址

位於吉林省梨樹縣城北4公里,招蘇台河右岸。是遼金時代北方重鎮。原名招蘇城,因城垣依山勢而築,方向不正,地勢不平,故俗稱“偏臉城”。遼代為九百奚營治所,金天德二年(1150年)韓州治所遷此,金末廢。城周長4318米,略呈方形,城牆高5-6米,用土夯築,東西北三面城牆保存尚好。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吉林省
偏臉城城址VI-57

簡介

..
偏臉城城址位於吉林省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白山咀子山崗南坡。前臨昭蘇太河,南距梨樹縣城4公里。古城依山勢修築,西北高,東南低,平面呈方形,方向南偏西23度,城垣夯土板築、夯層厚10-15厘米,周長4318米,東牆長1078米,城門南側毀圮約40米,北側保存較好,最高處達6米。南牆長1077米,大部毀圮,殘牆最高處僅2.5米。西牆長1077米,保存完好,最高處達7.4米。北牆長1092米,最高處7米。古城辟四門,東西兩門辟在兩牆正中,南北兩門辟在兩牆東部,各門均有馬蹄形瓮城。

偏臉城

偏臉城城址作為遼至金時期古遺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從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城向北望去,天邊有一道山崗,東西走向,綿延十餘公里。在城北田間穿行三四公里。過招蘇太河,一座古城遺址即在目前。古城順山坡橫下,四面高牆清晰可辨。全城地勢不平,西北高而東南低,方向東斜,有如偏歪的人面。故人稱偏臉城。偏臉城的城牆為土牆,東牆與西牆,南牆與北牆,大體平行。每面長約千米,寬一米,高五六米左右。四牆有門,門外有瓮城,南北門與東西門,皆成對應。城牆四角,都有突出牆外,高於牆頂的圓形高台。這是角樓,站在上面可以嘹望全城。西牆與北牆外,都有護城壕遺址。偏臉古城在遼金時代最早叫九百奚營,歸臨津縣管轄。統歸於韓州統鄰。因九百奚營地處交通要道,為南北往來的必經之地。故在遼金時代,九百奚營是相當重要的城鎮。在此,曾幽囚過大宋的兩朝君主:徽宗,欽宗兩年之久。在歷史上留下重要一筆。

偏臉城城址

從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城向北望去,天邊有一道山崗,東西走向。綿延十餘公里。在城北田間穿行三四公里。過招蘇河,一座古城址即在目前。古城順山坡橫下,四面高牆清晰可辨。

..

全城地勢不平,西北高而東西低,方向東斜,有如偏歪的人面,故人稱偏臉城。偏臉城的城牆為土牆,東牆與西牆,南牆與北牆,大體平行,每面長約千米,寬一米,高五六米左右。四牆有門,門外有瓮城,南北門與東西門,皆成對應。城牆四角,都有突出城牆,高於牆頂的圓形高台。這是角樓,站在上面可以瞭望全城。西牆與北牆外,都有護城壕遺址。偏臉古城在遼金時代最早叫九百奚營。統歸於韓州統鄰。因九百奚營地處交通要道,為南北往來的必經之地。故在遼金時代,九百奚營是相當重要的城鎮。在此,曾經幽囚過大宋的兩朝君主:徽宗、欽宗兩年之久。在歷史上留下重要一筆。後來蒙古大軍橫掃此地,昔日的繁華都市變成了廢墟。2006年5月25日,偏臉城城址作為遼至金時期古遺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資料里記載的文字:

從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城向北望去,天邊有一道山崗,東西走向,綿延十餘公里。在城北田間穿行三四公里。過招蘇太河,一座古城遺址即在目前。古城順山坡橫下,

..

四面高牆清晰可辨。全城地勢不平,西北高而東南低,方向東斜,有如偏歪的人面。故人稱偏臉城。偏臉城的城牆為土牆,東牆與西牆,南牆與北牆,大體平行。每面長約千米,寬一米,高五六米左右。四牆有門,門外有瓮城,南北門與東西門,皆成對應。城牆四角,都有突出牆外,高於牆頂的圓形高台。這是角樓,站在上面可以嘹望全城。西牆與北牆外,都有護城壕遺址。偏臉古城在遼金時代最早叫九百奚營,歸臨津縣管轄。統歸於韓州統領。因九百奚營地處交通要道,為南北往來的必經之地。故在遼金時代,九百奚營是相當重要的城鎮。在此,曾幽囚過大宋的兩朝君主:徽宗,欽宗兩年之久。在歷史上留下重要一筆。2006年05月25日,偏臉城城址作為遼至金時期古遺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