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縣風土誌略

偃師縣風土誌略

書之緒言曰:“余之為斯編,其材料之新采者十之八九,錄於舊志者極少。 ……凡關於山川者,必親履之而後為之記,關於民事者,必親訪之而後為之說。 物產編於糧、瓜類、蔬菜之種植面積(畝數)畝產量與總收人量均制出統計表,為舊志所罕見。


(民國)23年(1934)偃師樹德圖書館石印本,不分卷
喬竹坡編著。竹坡字榮筠,本縣人,時為偃師縣修志館館員。 此人乘其職務之便,蒐集、採訪資料,彙輯成冊,儼然地方文獻,但殘缺不全,初具方誌規模而已。借就此停筆,此縣於民國期間終未修成縣誌。書分五編,編各一目,曰地理、物產、建置、政教、禮俗。
是書較舊志多具特色,雖時代使然,但終決定於編者之指導思想。書之緒言曰:“余之為斯編,其材料之新采者十之八九,錄於舊志者極少。……凡關於山川者,必親履之而後為之記,關於民事者,必親訪之而後為之說。”此種求實精神,為一切事業成功之本。清乾隆間,孫星衍修《偃師縣誌》,於地理、山川、陵廟諸目,詳徵博引,皆出自舊文獻,世稱佳構。今日視之,此種點滴考證,實不能滿人意。此書地理一目,據本人之實地考察,對境內山川作系統之敘述,來龍去脈,歷歷在目,勝前人多矣。並制出全境疆域山水略圖、全境水道直線圖,二者相得益彰。此編中之土質、水利二目,記載具體而細緻。惟對田畝數之記載,仍以光緒二十九年之檔冊作依據,使人頗有明日黃花之感。
物產編於糧、瓜類、蔬菜之種植面積(畝數)畝產量與總收人量均制出統計表,為舊志所罕見。對於土產與土貨,亦作出表格。試以小麥為例,表分三欄:種植畝數、單產量(平均)、總收量(斤),此種統計數字,實為研究農業經濟之必要資料,惜舊志從未注意。惟此統計竟未註明年代與出處,實為最大之疏忽,總收量之計算亦有誤。
對礦產中的煤與鐵,均作出歷史的考察,乾隆三十二年後的某些年代,於採煤地點與主要採煤人均—一作了記載,此皆工房有卷可考者。其它如採石、陶冶、燒石灰等手工作業,也都作了登記,雖極簡陋,大致可看出其發展情況。
此書善用表,不僅生產事業有表,以至賦稅、教育、鄉鎮、橋樑、陵墓無不有表,查閱方便,較之文字敘述更為清晰。縣內居民。謂十之七人皆為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來者之後裔,可作研究明初人口遷徙之資料。
使人感到不滿者,第四編賦稅竟全部是民國23年(1934)之材料,竟未作任何追述,乾隆五十四年(1789)後,縣誌失修,一百餘年之漫長歲月,不僅賦稅一項、其它許多方面均成空白,殊為遺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