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宋墓雜劇磚雕

偃師宋墓雜劇磚雕

1958年 4月於河南省偃師縣酒流溝水庫西岸一宋墓中出土的,六塊雕像磚,其中三塊雕有五個人物,是宋雜劇的演出圖像。

偃師宋墓雜劇磚雕

正文

戲曲文物。1958年 4月於河南省偃師縣酒流溝水庫西岸一宋墓中出土,墓葬北壁下半部嵌有六塊雕像磚,其中三塊雕有五個人物,是宋雜劇的演出圖像。其一,頭戴幞頭,身著圓領長袍,腰系帶,手拿一幅立軸畫,上身微俯,似在講述劇情,當為末泥色;其二,頭戴展角幞頭,身穿圓領大袖袍,左手執笏,右手握笏,正在傾聽他人說話,當為裝孤色;其三,頭戴東坡巾,穿圓領長袍,前襟掖起,露出雙膝,右手捧一物,左手指著戴展角幞頭的人,作對話狀,當是引戲色;其四,頭載軟巾,著長衫,敞胸露腹,腰系帶,裹腿穿襪,左手托一鳥籠,當為副末色;其五,頭戴軟巾諢裹,著長衫,腰扎帶,腳穿襪,口中含著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正在吹哨,當為副淨色。《都城紀勝》中說:“雜劇中,末泥為長,每四人或五人為一場,……末泥色主張,引戲色分付,副淨腳發喬,副末色打諢,又或添一人裝孤。”據此記載,與雕像磚五個角色形象相印證,可以看出宋代雜劇藝術中的角色裝扮及其演出的大致情況。現藏河南省博物館

偃師宋墓雜劇磚雕偃師宋墓雜劇磚雕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