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老爺

當年老上海有糞車1900輛,糞夫有4000人左右。 糞夫倒馬桶的地段分得很清楚,每條馬路每條弄堂都有固定的糞夫管,不容他人染指。 糞夫全靠住戶的倒馬桶費來維持生活。

民國時代的上海,把推糞車每天為各家接糞的人稱作“倒老爺”。正名是"糞夫"或"清潔夫".
他們大多原來的農民,因為農村經濟破產,或為災荒所迫,跑到上海來做這個行當。20世紀30年代,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當局均感到了糞便問題的嚴重性,於是置辦糞車,出錢僱工來做清糞工作。接著,南市、虹口等地區也照樣實行了。有些商人見到有利可圖,就定製糞車,出租給糞夫去倒糞,由此出現了一批糞車主,他們爭著搶地盤,競爭劇烈。
當年老上海有糞車1900輛,糞夫有4000人左右。他們按照出身的地區,分成幾幫:蘇北幫人數最多,占十分之七,又分高(郵)寶(應)幫、揚(州)泰(興)幫、通(州)海(門)幫和鹽(城)阜(寧)幫等;蘇州幫約占十分之二;江南幫主要是常州、江陰一帶的農民,約占十分之一。
糞夫倒馬桶的地段分得很清楚,每條馬路每條弄堂都有固定的糞夫管,不容他人染指。如果“同行”要想多倒一家的馬桶,相互間就會打得頭破血流。地方上的地痞、流氓、惡霸看到這個三百六十行外的行業大有油水,於是施展“地頭蛇”的威勢,分別控制每個地段,糞夫必須向他“孝敬”;如果不識相,他就打翻糞車,把糞夫的頭撳在糞便里。糞夫們沒有辦法,只好向他們的“老頭子”去“登記”、“完捐”,請求“保護”。
糞夫全靠住戶的倒馬桶費來維持生活。倒馬桶是一種累活、髒活,一輛糞車滿載有400斤重,各人爭得的地段有大有小,所倒的馬桶有多有少,其收入也就有多有少。抗戰前,每隻馬桶收3分到5分。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致使物價高漲。糞夫們看到各業工人都在舉行總罷工,爭取漲工資,他們也曾經醞釀“總罷倒”,以達到提高倒馬桶費的目的,但被清潔業職業工會制止。於是糞夫們就把倒馬桶費自動提高。1946年2月份每隻馬桶收費500元,3月份為1000元,4月份為2000元,到了端陽節為4000元。普通市民怨聲四起,於是衛生局出面干涉,規定每隻馬桶收費1000元,不得額外需索。後因物價飛漲,清潔業職業工會規定每隻馬桶收費2000元。不過糞夫的生活還是相當苦的,有記者曾訪問過一位60歲的老人。他做了半世“倒老爺”,不僅兒子繼承了這個行業,16歲的孫子也在拖著糞車練習。一輛糞車三代人,他們就這樣世世代代地延續下去。糞夫每日在天蒙蒙亮就拖著糞車挨家逐戶去倒馬桶,當各業職工上工的時候,糞夫們已經回家又人夢鄉了。糞夫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大都沒有文化,有了錢就泡茶館、酗酒、賭博,沒有正當的休閒,一年到頭生活在沒有陽光的角落裡。
新中國成立後,糞夫正式成為自食其力的工人階級,併入環衛部門,改稱為“清潔工”,成了美化城市的綠色使者,同時也造就出了時傳祥這樣的全國勞動模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