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反語

倒反語

倒反語,是用改變語音成分構成的一種民間隱語,又稱倒語、黑話、切語、切口或切腳,這裡所說的“倒語”就是一種“反語”,在岑溪市及其附近的容縣、北流、玉林市及藤縣等地,如圖的岑溪波塘鎮合水村至今仍在流行。

在中國眾多語言種類中,不管你說的是什麼語,只要你說出任何兩個字,他都能把它反過來變成隱語,而你聽不懂,他們這群人都能聽懂,他們曾經拿來做武器使用,他們曾經用做黑話躲難,而在現代生活中往往用來玩樂說笑。這種神奇的事發生在嶺南一帶,這種武器就是當地人熟知的倒反語技術。

倒反語是用改變語音成分構成的一種民間隱語 ,又稱倒語、切語、切口或切腳,兩廣一帶久已有之,相當普及。例如《廣西文史資料》第六輯載有馮璜《新桂系崛起百色的片斷回憶》,文中提到:“我們和馬曉軍沒有密碼本聯繫,以是決定用容縣地方方言的“倒語”(反切)譯成密碼拍給馬曉軍,電報全文如下: 臘同(陸譚)蟹備(已敗)統戚(請速)四羌(相機)蘇半(宣布)習理(自立)因為缺少“獨立”兩字的倒語可用,只好以自立二字替代。這裡所說的“倒語”就是一種“反語”,在岑溪及其附近的的容縣、北流、玉林及藤縣等地,至今仍在流行。

但是,倒反語倒反方法有兩種:一是倒反語只局限於兩個字的詞語,最多不能超過三個字,如果是三個字,其中有一個字不能倒,只能直讀,如我過來-我蓋羅,或者瓦過羅;二是如果是讀音相同或讀音接近的詞語無法倒反語,如我過、說我、樹林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