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眼

倉眼是指一側或兩側的耳前有一個小眼兒,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耳前瘺管。

一般來說,耳前瘺管沒有症狀,個別人會有癢感。但有的人可以繼發感染,局部發生紅腫熱痛、流膿。長期感染者,瘺管附近皮膚可有潰爛結疤,肉芽組織形成。如果瘺管較長,感染部位可能在遠處。

平時擠壓小眼兒也可以有白色、有臭味的分泌物流出,有時也可以發癢。

那么耳前瘺管是怎么形成的呢?這是由於在胚胎髮育期,發育成耳廓的第一鰓溝的遺蹟形成,也就是說,胎兒的耳廓在形成過程中,受到某些因素影響後而產生的。這種先天性疾病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有時,瘺管的部位和哪一側都極為相似。一般耳前瘺管單獨發生,而沒有其他外耳畸形的發生。但有時也會有副耳廓、耳廓發育不全等先天畸形同時發生。

耳前瘺管通常為一個盲管,深淺不一,可長可短,並且有的還有分支,有的長的瘺管可以穿到外耳道的深部,甚至到耳後。這種瘺管的內層為上皮組織,可分泌皮脂腺。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會發現耳瘺口有分泌物流出的原因。耳前瘺管多開口於耳輪腳前,有的也可以開口於外耳道口、耳甲腔、耳垂等處。

一般來說,耳前瘺管沒有症狀,個別人會有癢感。但有的人可以繼發感染,局部發生紅腫熱痛、流膿。長期感染者,瘺管附近皮膚可有潰爛結疤,肉芽組織形成。如果瘺管較長,感染部位可能在遠處。

對於沒有感染的耳前瘺管不需特殊治療,而對於有感染的瘺管要控制感染,如:局部用消炎藥,口服抗生素。如果感染嚴重,局部有膿腫形成,可以切開引流。當感染控制好後,要進行手術治療-切除瘺管。手術應力求徹底,否則很容易復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