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內容簡介: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從一個窮困喇嘛的兒子,到最為尊貴的活佛,身居清靜莊嚴的布達拉宮聖地,卻嚮往自由率性的凡間。種種奇妙又無奈的際遇,使他看到了權勢鬥爭下人心的險惡、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間真正的智慧與安寧。他是活佛,也是溫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詩人,愛情被他寫成動人的詩歌,在藏漢各地代代流傳。 《倉央嘉措》以評傳體小說的形式,再現了這位偉大情僧充滿矛盾、痛苦,卻因愛情的照耀而華彩燦爛的一生。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融傳記、詩歌;史實、想像與一體的文學經典範本。
國內首部全景展現倉央嘉措傳奇生命、動人詩篇和佛學精神的作品。
作者為當代著名詩人,原甘肅省作協主席,詩歌界的傳奇人物。
精裝珍藏版,樸實中藏精妙,絢爛中見甘醇,與人、文相映,見人文精神。
本書亮點:
1、倉央嘉措的傳奇人生:六世達賴喇嘛二十四載的短暫人生充滿傳奇色彩,既有宗教的神聖、政治的詭譎,又有愛情的悽美、命運的無常。在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現命運的神奇,三百年來為後人所追索和探奇。
2、倉央嘉措的動人情詩:他是一個天生的詩人,用精妙動人的詩篇歌詠愛情,讚美生命,滌淨靈魂,求索真諦。他的詩章講述著愛情的悲歡離合,也為後世無數的男女所揣摩和印證。
3、倉央嘉措的佛學精神:他是活佛,以自己的方式驗證著佛法的精深,以自己的生命實踐著佛學的真義;他灑脫、慈悲、深情、無爭的精神世界,為後世的向佛者所推重和傳揚。

作者簡介

高平,中國一級作家,當代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甘肅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原主席,中國詩歌學會理事。代表作有《珠穆朗瑪》、《拉薩的黎明》、《大雪紛飛》、《帥星初升》、《冬雷》等詩集,本書為作者的首部長篇小說。

圖書目錄

01被驅逐的情侶
02五世達賴圓寂
03倉央嘉措誕生
04絕密的決定
05童年的悲歡
06逃不走的冒充者
07初戀
08處女作
09政治賭注在加大
10康熙皇帝怒斥桑結
11達賴六世突擊坐床
12金頂的“牢房”
13風從家鄉吹來
14被殺的和嫁人的
15貴族小姐
16布達拉宮下的酒店
17三箭與三誓
18默思與退戒
19雪地上的腳印
20第巴的“吃土精神”
21大昭寺前的恩仇
22桑結之死
23詔執京師
24茫茫的青海湖
25餘波在蕩漾
後記
附錄一第五、第六世達賴喇嘛大事年表
附錄二不滅的詩魂
參考書目

後記

歷史上,有些很有成就的詩人只活了二十幾歲。人們熟知的如我國唐代的李賀、匈牙利的裴多菲、英國的濟慈、俄國的萊蒙托夫……他們的生命雖然像流星般短暫,但其詩歌藝術的光輝,卻歷久不熄地閃亮在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中,我國清代康熙年間的藏族詩人倉央嘉措,也是這個特殊行列中的一員。
李白詩才橫溢,飄逸不群,被人稱為“詩仙”;杜甫詩風嚴謹,質高量多,被人稱為“詩聖”;而具有西藏佛主身份,又頭戴藏詩王冠的倉央嘉措,較之王維,更是名副其實的“詩佛”了。
我第一次看到倉央嘉措的詩作,是在進藏初期的1951年,是由趙元任記錄、于道泉註譯、題名為《倉央嘉措情歌》的那一本。到達拉薩以後,經常見有人在街頭擺著地攤兒,出售一種黃紙木刻的印刷品。起初以為是佛經,後來才知道是倉央嘉措的詩歌。我在西藏農村和牧區蒐集藏族民歌的時候,不少歌詞一經翻譯,竟都是倉央嘉措的作品。至今在拉薩被叫作“雪”(“下面”的意思,指布達拉宮下面)的地方和市區,還有幾處房子特意被刷成黃色。我起初迷惑不解,向藏族人士請教,有的說是倉央嘉措住過的地方,有的則說是住過倉央嘉措喜歡的女人。真實情況雖不可考,但總是紀念著這位詩人,以此來寄託和延續對他的敬仰與同情。
半世紀以來,我對倉央嘉措的詩歌及其生平的興趣有增無減,一直注意收集和閱讀有關他的史料、傳說,他的詩歌的各種版本,以及對他的考證研究文章。我對他的詩歌、他的身世、他所處的歷史環境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
1985年春,我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團的一員應邀去匈牙利訪問,在布達佩斯驚喜地得到了一本匈牙利文的西藏詩歌集,其中收有署名“倉央嘉措達賴喇嘛”的詩歌六十四首。可見他的詩歌流傳之廣。我為我國藏族詩人能夠走向世界而感到驕傲和欣慰。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倉央嘉措的詩歌具有無可爭辯的地位,那人文精神的濃厚色彩,那真摯感情的率直吐露,那樸素清新的語言魅力,使之在藏族詩歌的寶庫中形同一顆最大最亮的珍珠。是他,第一個拋棄了格律過於嚴謹甚至近於文字遊戲的“年阿”詩體,在藏族書面文學中第一個用民歌體進行創作並有所發展,從而開創了新的詩風。
倉央嘉措的一生充滿戲劇性。他出身窮鄉僻壤,卻突然登上了尊貴顯赫的寶座;他無意於政治角逐,卻被捲入了權力鬥爭的旋渦;他居於佛教領袖的地位,卻做了許多與教義相悖的事情;他渴望愛情,卻有個不能戀愛不準結婚的黃教喇嘛的身份;他熱愛生活,卻被高牆大寺和怒雹狂風摧折了青春。他不斷地遭受打擊,像一隻終不得自由飛翔的鷹。如他自己所憤怒控訴的:“岩石夥同風暴,散亂了鷹的羽毛。”他是個在權力鬥爭的夾縫中生存的悲劇人物。
從民間到佛宮,從西藏到青海,倉央嘉措走過的路途不長,但他在曲折歷程上的沉重腳步聲,震動了西藏和蒙古的王公貴族,震動了皇帝和朝廷,震動了宗教界和文學界,也震動了千百萬藏族和各兄弟民族人民的心靈,使他們不得不發出各自不同的回聲。
我很早就想將這位文學人物寫成一部文學作品。我原以為自己寫詩比寫小說擅長,想寫成長篇敘事詩(因為我已經出版過《大雪紛飛》、《古堡》、《冬雷》、《帥星初升》等長篇敘事詩集),但是眾多的人物,錯綜的事件,複雜的情節,實在不宜用詩表現。是題材決定了體裁,使我寫了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如果它不大像小說家的小說,比較接近於詩的話,那正說明我未離“本行”。
1983年——倉央嘉措誕生三百周年之際,我集中四個月時間完成了本書初稿。之後又在徵求意見中做過修改。有的章節先後在《歷史文學》、《西藏文學》、《通俗文學選刊》發表過。
書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我都儘可能地保持了歷史的真實。一來,想使它具有傳記文學的性質。二來,倉央嘉措的詩歌本身,就提供了他的生活遭遇和心靈歷程。我所要著重做的只是努力尋找它們產生的軌跡,合理地進行推測和構想,並把這些感人詩作的誕生恰當地安排到故事情節中去。三來,倉央嘉措這個人,幾乎用不著進行多少虛構,就是老黑格爾所說的藝術中的“這一個”。
“這一個”很有價值的人物被毫無價值地犧牲了,“這一個”最有情意的人物被無情地毀滅了,而且毀滅得那樣早,那樣無聲無息,那樣無可挽救。仔細想來,倒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好在他的真正價值不但不會毀滅,而且時間相隔越久,越能看清他的光芒。
在本書再版之際,我想感謝那些在創作和出版這本書的過程中給過我很多幫助的朋友,為免掛一漏萬,我不想將名字一一列出,但對他們的感激之情會一直縈繞在我心中。
寫作這本書,可以說為我的西藏情結既解了一結,又添了一結。
我對西藏的感情,永無了結。
高平
2010年6月10日
於蘭州瞭然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