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學概論

大批有關信訪工作的專著和學術論文相繼問世,豐富的實踐經驗被升華為新時期的信訪理論,從而逐步形成了一門獨特的學術體系。 “信訪學”的出現,為推進信訪工作的繼續發展,提高信訪幹部的業務素質,起到階段性的歷史作用。 在此後兩年多時間裡,在全體編委的努力下,完成了資料的起草工作,並定名為《信訪學概論》,作為培訓工作的工具書和教材。

內容介紹

信訪活動,古已有之。不同的社會形態里,信訪活動內容、方式的變革都與統治集團的需要相聯繫,並受其制約,以作用於當時的社會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賦予信訪活動新的生命。黨和政府把處理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列為一項重要的民眾工作、政治工作和經常性的公務活動,成為聽民意、察民情、解民困、急民難的橋樑和紐帶,使信訪工作在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眾利益、監督行政權力、維護正常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一點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幾十年來,在各級黨政領導的關注下,信訪工作在組織建設、制度建設、運作機制和實踐經驗方面,都有巨大的發展。與之相適應,信訪工作的理論研究和學術探討也碩果纍纍。大批有關信訪工作的專著和學術論文相繼問世,豐富的實踐經驗被升華為新時期的信訪理論,從而逐步形成了一門獨特的學術體系。這個體系融合了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心理學、信息學、秘書學等多種學科的特點,被稱之為“信訪學”。“信訪學”的出現,為推進信訪工作的繼續發展,提高信訪幹部的業務素質,起到階段性的歷史作用。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信訪分會(簡稱中國信訪學會)成立以來,以學術性、服務性為宗旨,將培訓信訪工作幹部和進行信訪工作學術理論交流作為主要的活動內容。中國信訪學會憑藉自身的智力資源並吸納以往信訪理論研究的成果,已先後舉辦培訓班180多期,共培訓信訪幹部四萬多人次。隨著信訪幹部的新老交替和崗位流動頻繁的狀況,培訓工作將長期進行下去。總結這些年的培訓工作,我們深深感到,隨著國家政治經濟形勢的飛速發展,信訪載體的多樣化,工作方法的不斷創新,思想認識的日益深化,原來的培訓教材內容有些已經不適應變化了的情況,急需重新編寫修正。2002年4月,中國信訪學會在南京召開了學會理論研究員聯繫會議,專門對編寫新時期的信訪工作教學資料問題進行了研究討論,商定了編寫資料的原則、內容、章節劃分,並對各章節的撰稿人作了具體分工。在此後兩年多時間裡,在全體編委的努力下,完成了資料的起草工作,並定名為《信訪學概論》,作為培訓工作的工具書和教材。
《信訪學概論》共分24章。其內容充分吸取了歷年來各類信訪理論研究成果中的基本觀點和主要工作方法,並根據現實情況,進行了新的探索和總結。內容廣泛,貼近實際工作。全書涵蓋了從事信訪工作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常識,可以滿足信訪工作者了解信訪活動的歷史發展、增長信訪理論知識、掌握從事信訪工作的實際工作技能、提高業務素質的要求。既有理論性,又有可資借鑑的實踐性。
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中國行政管理學會領導和江蘇、福建等省信訪協會的大力支持及許多長期從事信訪工作老同志的關心和幫助,特致謝意。本書初稿完成後,編委會指定由梁川、毛繩墨、楊春元、曲紹榮四位同志分別對有關章節進行審編,對其中部分內容和文字作了必要的刪改和調整,最後由梁川同志統稿。由於時間緊迫及撰稿人比較分散,審定稿時來不及再次徵求原撰稿人的意見,加上編審人員的水平有限,難免會有許多缺陷,希望廣大讀者對書中不當和疏漏之處提出指正。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如嚴格按照信訪學的要求,其內容還應該更廣泛、更豐富、更深刻些,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書僅僅是簡編本。況且,信訪工作的實踐過程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徵,對其理論和實踐的認識也必然會不斷發展、更新,需要不停地總結和探索。我們願意以此書為基礎,通過今後不斷擴展、補充和修正,使其內容日臻完善,以符合新時期信訪工作的要求。
作者
2005年3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