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學專業

保險學專業培養適應保險業現代化、國際化發展要求,具有保險學、保險業務與管理、金融投資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與業務技能,能夠從事商業性保險業務的行銷、經營管理、社會保險基金運作與管理、保險監管等實際工作以及科學研究工作的高級保險人才。

專業簡介

中文名:保險學

英文名:Insurance

主考院校:廣東金融學院

專業層次:本科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保險業現代化、國際化發展要求,具有保險學、保險業務與管理、金融投資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與業務技能,能夠從事商業性保險業務的行銷、經營管理、社會保險基金運作與管理、保險監管等實際工作以及科學研究工作的高級保險人才。

特色

通過理論教學,學生能夠系統掌握保險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保險業務技能,獲得經濟、管理、財務、金融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保險綜合業務能力以及證券、投資基本技能。

課程

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金融市場學、計量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財政學、管理學、保險學、經濟法、保險公司經營管理、保險學原理、保險精算、財產保險原理與實務、人壽保險原理與實務社會保險、人壽與健康保險、財產和責任保險、保險公司財務管理、利息理論、壽險精算、非壽險精算、公司金融等。

現狀

一)學科建設。自保險學教育在中國興起,學界對其認識和定位就一直存在較大爭議。一種觀點認為保險學科屬於“大金融”的一部分,隸屬金融專業學科。保險與金融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特別是在金融業混業經營的大背景下,保險業日益注重資金運用,加之精算技術的廣泛套用,強調保險學科的“大金融”屬性,有利於強化保險教學中的金融和數理基礎,合理配置金融方面的教學資源,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金融保險人才。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保險專業被紛紛撒並為金融專業,所涉及教程多以金融、保險知識為主。另一種觀點認為,保險學科不應簡單定位為金融學科,它既涉及了經濟、金融、數學、統計學知識,也涉及了法律和多種專業技術知識,因此保險學科是一種複合學科,需要寬口徑教學。由於認識和定位方面的差異,保險專業被不同的院校分別歸於財金學院、經濟學院、審計學院、商學院、保險學院等不同的學科體系中。(二)課程設定。目前全國保險專業高校所開設的課程可劃分為五類:一類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如數學、外語、計算機及其套用、套用統計、會計等。二是基本理論,如巨觀和個體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哲學、法學等。三是專業基礎理論,如保險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風險管理學、國際金融學等。四是保險專業課,如財產保險、人身保險、海上保險、再保險、壽險精算、利息理論、健康保險等。五是保險經營管理與監管,如保險經營、保險管理、保險行銷和保險監管等。

(三)師資配備。經過25年的發展,我國保險教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才,師資力量日益雄厚。據統計,截至2004年,我國共有保險院校86所,總師資1194人,其中教授160人,副教授413人,講師451人,助教170人。這些教師隊伍中,有的是從其他專業轉行研究保險學科的,有的是保險專業自我培養的,還有的則是出於保險綜合教學的需要吸收了相關專業的師資力量。

(四)教材編寫。“八五”期間,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組織編寫了一套“高等院校金融類教材”,其中的保險教材既體現了保險基礎的普及性,又反映了財產保險、人壽保險等險種的專業特色,為我國早期保險教育事業和保險專業人才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間,教育部又啟動了“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編寫工作,一批新的保險主幹教材面世並在教學中被選用。新的教材既繼承了前人的理論基礎,又總結吸納了我國保險業理論與實踐發展成果,也借鑑了國際保險業最新研究內容。還有的學校積極借鑑國外保險理論研究成果,採用歐美優秀的保險原著直接用於教學。保險主幹教材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豐富了保險教學的內容和視野。

(五)人才培養。設定有保險學本科專業或方向的高校逐年增加,就讀保險學專業的學生也大幅增加。截至2004年,全國保險院校在校生20849人,其中,博士242人,碩士1483人,學士10566人,大專8062人,中專496人。

(六)教育模式。目前,有專家將國內保險學教育分成了以西南財經大學、南開大學和武漢大學為代表的幾種保險教育模式(分別簡稱為“西財模式”、“南開模式”和“武大模式”。見表二)由於辦學歷史、資源稟賦等條件各不相同,這幾種模式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表二典型保險教育模式比較

類型 西財模式 南開模式 武大模式
主管部門和,原主管部門 國家教育部 ,(中國人民銀行) 國家教育部 國家教育部
學校類型 財經類 綜合類 綜合類
學校定位 教學研究型 研究型 研究型
保險教育平台 保險學院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金融系+保險與精算學系
本科專業 保險學 ,勞動與社會保障 保險學 保險學 , 金融學 , 金融工程學 , 數理金融學
特點 背景為財經類院校,保險教育主要依託學院建制,辦學規模較大,學科區隔比較明顯 背景為綜合性高校,在經濟學院架構下設定與金融系平行的保險系,本科階段的保險教育保持相對獨立 2005年,保險與精算學系和金融學系“合署辦公”,成為新金融系,保險與金融朝融合方向發展

除上述幾種模式外,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保險教育模式,即位於湖南長沙的保險職業學院模式。該學院由成立於1986年的中國保險管理幹部學院改制而成,目前由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和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主管,業務上則由湖南省教育廳管理,集學歷教育、崗位培訓於一體,其中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有全日制脫產、函授兩種形式,本、專科兩個層次共10個專業;普通高等教育有20多個專科專業,在校生近3000人。

深造機會

本專業相關的會計學、國際貿易、統計學、企業管理等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這些專業均設有與本專業相關的研究方向。學院還設有經濟系統分析與管理博士學位授權點。

就業方向

該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畢業生可到中外商業性保險公司從事保險業務的行銷、經營管理;可到社會保障機構、中央銀行、相關監管機構和政府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從事巨觀保險管理工作;也可到外貿公司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管理和研究工作。

開設院校

地區 學校名稱
北京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
天津 南開大學 , 天津理工大學 , 天津財經大學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
河北 河北金融學院 , 河北經貿大學 ,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河北農業大學
山西 山西財經大學 ,山西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內蒙 內蒙古財經學院
遼寧 遼寧大學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 瀋陽工程學院
吉林 長春稅務學院 ,長春稅務學院信息經濟學院
黑龍江 東北農業大學
上海 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上海金融學院
江蘇 江蘇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審計學院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 南京審計學院金審學院
浙江 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財經學院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
安徽 安徽農業大學安徽財經大學銅陵學院安徽財經大學商學院
福建 廈門大學閩江學院仰恩大學
江西 江西中醫學院江西財經大學江西中醫學院科技學院
山東 山東經濟學院山東工商學院山東財政學院山東財政學院東方學院,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河南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開封大學, 河南大學
湖北 湖北工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經濟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
湖南 湖南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商學院保險職業學院
廣東 中山大學廣東商學院廣東金融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重慶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
四川 西南財經大學
貴州 貴州財經學院貴州財經學院商務學院
雲南 雲南大學雲南財經大學
陝西 西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財經學院
甘肅 蘭州商學院蘭州商學院隴橋學院
新疆 新疆財經大學

專業排名

排 序 學校名稱 水 平 開此專業學校數
1 中央財經大學 5★ 75
2 南開大學 5★ 75
3 中國人民大學 5★ 75
4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4★ 75
5 西南財經大學 4★ 75
6 中山大學 4★ 75
7 華東理工大學 4★ 75
8 山東大學 4★ 75
9 天津財經大學 4★ 75
10 遼寧大學 4★ 75
11 北京大學 4★ 75
12 山西財經大學 4★ 75
13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4★ 75
14 武漢大學 4★ 75
15 復旦大學 4★ 75
16 湖南大學 3★ 75
17 上海財經大學 3★ 75
18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3★ 75
19 南京大學 3★ 75
20 浙江工商大學 3★ 75

2015保險學專業艾瑞深大學排名

序號 學校名稱 專業排名 辦學層次
1 北京大學 6星級 中國頂尖專業 北京
2 中央財經大學 5星級 中國一流專業 北京
3 復旦大學 5星級 中國一流專業 上海
4 西南財經大學 5星級 中國一流專業 四川
5 東北財經大學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專業 遼寧
6 武漢大學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專業 湖北
7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3星級 中國知名專業 北京
8 河北金融學院 3星級 中國知名專業 河北
9 天津財經大學 3星級 中國知名專業 天津
10 江西中醫藥大學 3星級 中國知名專業 江西
11 山東財經大學 3星級 中國知名專業 山東
12 上海財經大學 3星級 中國知名專業 上海
13 上海金融學院 3星級 中國知名專業 上海
14 廣東金融學院 3星級 中國知名專業 廣東
15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3星級 中國獨立學院知名專業 廣東
16 湖南大學 3星級 中國知名專業 湖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