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大慈閣食品有限公司

保定大慈閣食品有限公司

保定大慈閣食品有限公司是以生產經營傳統素食為主的企業,主營產品是源自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大慈閣”品牌旗下的“大慈閣香油”和“大慈閣醬菜”及各種豆製品等老字號傳統素食。

基本信息

企業概況

大慈閣大慈閣

保定大慈閣食品有限公司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河北省保定市。

保定大慈閣食品有限公司是以生產經營有數百年歷史“大慈閣”品牌傳統素食為主的企業,主營產品是“大慈閣香油”、“大慈閣醬菜”等老字號傳統素食。

保定大慈閣食品有限公司以“傳千年歷史、承古老味道”的企業精神為根本,全力打造“大慈閣”系列傳統素食產品,其生產工藝完全採用原始老工藝加工製作,同時生產廠區完全執行國家標準,實行全封閉無菌淨化生產,採用數位化視頻現場監控管理,使進貨、生產、存貨等多道關鍵工序實現連續作業及全程監控。

保定大慈閣食品有限公司以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優秀的內在品質及本著以尊重歷史才會對未來負責的態度成為保定傳統食品行業一面旗幟。

產品概況

大慈閣香油

大慈閣香油大慈閣香油

大慈閣香油始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原產自大慈閣禪院內的香油坊。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乾隆皇帝途經保定時,因機緣際會,大慈閣香油被乾隆皇帝欽點為御用膳食。
秉承古寺悠久歷史,大慈閣香油選料上乘、做工嚴謹,以精選的芝麻為原料,利用小石磨採用特殊工藝加工製作,保持了芝麻香油的傳統古樸風味,其顏色呈棕紅色,清澈透亮,味香持久。

大慈閣香油歷代薪火相傳,一直堅持採用傳統的小磨工藝進行製作,故雖然歲月變遷,但其風味依舊。大慈閣香油以其樸拙的歷史和優秀的品質傳承至今,成為古城保定傳統素食文化之瑰寶。

大慈閣醬菜

大慈閣醬菜大慈閣醬菜

大慈閣醬菜起源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

大慈閣醬菜完全採用傳統老工藝經天然方法醬制,且用料考究,其特點甜、鹹、嫩、脆,醬香濃郁。

大慈閣醬園購進原料,務求精良,不惜重價。如收購小紅蘿蔔,論個給價,但必須符合質量、規格等要求,保持嫩脆。收購韭菜花,則要鮮嫩的純花,不帶花籽、花鈴。但收購價格往往要高於普通韭菜花的一倍。這等原料製成的成品,質優則無柴,食之無渣滓。

大慈閣醬園為保口味純正,在售賣時要求嚴格,醬菜要存放在醬缸內,售賣多少出缸多少,從出缸到顧客手中都在很短時間內完成。

經過精心醬制的大慈閣醬菜營養豐富、品種眾多,有大慈閣醬包瓜、大慈閣醬八寶菜、大慈閣醬黃瓜、大慈閣醬子蘿、大慈閣醬地露、大慈閣醬五香疙瘩頭、大慈閣醬花生仁等三十個品種。

數百年來大慈閣醬菜既保留了自己北方風味的優良傳統,又逐步吸收南方醬菜特長,形成自己獨有的生產工藝,始終傳承著大慈閣醬菜既有的老輩子口味。

企業口碑

聲名遠揚聲名遠揚

享譽保府、蜚聲燕趙的“大慈閣”品牌名列保定百年老店之首。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百年老店,大慈閣一直秉承傳統製作工藝,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打造保府第一品牌。大慈閣系列素食用料考究,工藝求精,成為居家、旅遊、饋贈的佳品,深受消費者擁贊。

百年基業的延續,需要大慈閣人始終秉持企業文化底蘊的傳承,理性面對過去、激情展望未來,挖掘優勢、培育優勢、發展優勢,致力於弘揚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使老字號企業歷久彌新。結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高速節奏,大慈閣依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完成了對傳統食品的保護髮掘和全面提升,正在逐步朝著產品的精細化、專業化進軍。在未來的發展中,大慈閣將繼續實施以食品安全戰略、行銷創新戰略和企業文化研習戰略為一體的企業戰略核心,致力於成為中國傳統食品企業的典範。

品牌歷史

千年古寺大慈閣

大慈閣大慈閣

大慈閣是歷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古代建築和古城保定的象徵,有“不到大慈閣,何曾到保定”之說。大慈閣現為保定著名的佛教聖地。

大慈閣雄偉壯觀,數十里外可見,大慈閣名列保定八景之首,史稱“市閣凌霄”,是一座有近千年歷史的古寺。

據載,大慈閣為元代蔡國公張柔所建,始建為1227年,是全市最高大的古代建築。大慈閣重檐三層,歇山布瓦頂,底岐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登上三層閣樓,可以鳥瞰保定全市景致。

大慈閣是一組壯觀的古建築群體,坐北向南。現存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大慈閣和關帝廟。
天王殿門前置石獅一對,門楣上嵌“真覺禪寺”橫額。天王殿內梁架上遺存有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繪製的龍棉枋心墨線小點金彩畫痕跡。穿過天王殿,東西有鐘鼓二樓對稱而立,迎面是主體建築---大慈閣。鐘鼓二樓高度、造形相同,各通高10.9米,其建築形式為重檐歇山;施十字脊,分上下兩層。

大慈閣通高31米,閣前是22級台階,移目閣內,觀音菩薩矗立於蓮瓣須彌座上,神態安然。觀音像高5.5米,42支手臂持各種法器。閣內兩側有壁畫十八羅漢及經變故事,為清末作品,尚清晰可見,神態各異,是閣內藝術珍品。二、三層皆面闊三間,進深一大間,閣內藻井、檁枋均繪鏇子彩繪,四周作圍廊,依欄鳥瞰,市井民宅歷歷在目。登上三層,憑窗極目,西部群山盡收眼底。前人讚美大慈閣的詩有:“遼海依依見,堯山隱隱橫”、“通衢誰建凌虛閣,留與居人作偉觀”、“燕市珠樓樹梢看,祗園金閣碧雲端”、“不染菩提雲外出,行慈般若市中懸”等名句。

大慈閣大慈閣

大慈閣背後有一座始建於明代的關帝廟,原名“漢壽亭侯廟”,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一大間,為歇山式建築,前置卷棚。因其坐南朝北,故稱倒座關帝廟,在全國罕見。

大慈閣內尚存石碑四通,分別記載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五年(公元1648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修繕大慈閣的經過,是研究大慈閣的寶貴資料。

1956年9月,大慈閣被列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7月,大慈閣被重新公布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大慈閣作為古代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慈閣醬園歷史

保定腰山王氏莊園保定腰山王氏莊園

大慈閣醬菜起源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大慈閣醬園的創始人是元朝蔡國公張柔部將、元朝易國公何伯祥之弟何伯策

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時任元朝保州都元帥的張柔移鎮保州(保定),開始對保州城的重建。當時,何伯祥帶領部隊南征平定南宋,其弟何伯策曾經參與了大慈閣等寺廟的建築工作,並出任管理大慈閣等寺廟的官吏。
在元蒙時代,僧侶、道徒皆享有政治與經濟上的特殊優遇,寺廟可以獲取土地及經營射利。故此,大慈閣所有不僅限於土地、山林川澤,還兼營窖冶、作坊、典庫、浴堂、店舍、棧場等商業與手工業。在眾多行業中,何伯策及其家族在大慈閣名下經營的醬園尤為出名。其醬小菜甜、鹹、嫩、脆,醬香濃郁,久而久之,民間便呼其醬園為大慈閣醬園,呼其醬小菜為大慈閣醬菜。
元朝滅亡後,明朝建立,鑒於何姓家族在元朝為官的經歷,為逃避打擊,他們在無奈之下流落到易州、完州等農村。家道中落後的何姓家族,抱著“一招鮮吃遍天”的樸實觀念,一直傳承著大慈閣醬菜的技藝,在鄉間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但是,由於連年戰亂,何姓家族也是顛沛流離,居無定所。
清順治四年,正黃旗武官王錫袞受封於保定腰山定居,並開始興建腰山王氏莊園,此時,何伯策的後裔憑著高超的廚藝也已成為王氏莊園伙房的大師傅。隨著腰山王氏莊園的興建,王錫袞帶領族人開始經商,同時,並特意設醬園醃製醬菜售賣。王氏族人創辦的“和”字商號遍布全國,他們把自己醃製的醬菜同其他貨物一併通過“和”字號行銷各地。由於王錫袞為人寬厚又深諳商道,“和”字號的生意如日中天。

《棉花圖》乾隆御題《棉花圖》

清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出巡至保定,特到當時在棉花種植、生產、紡織和加工市場占有重要地位的腰山王氏莊園的棉行觀視。時值天氣燥熱,在用膳時乾隆皇帝食欲不振,這時王氏族人將自己醃製的醬菜呈上,乾隆皇帝食後甚喜,並對該醬菜獨有的鮮、甜、脆、嫩的口味大加讚賞,遂欽點王氏莊園的醬菜作為宮廷御膳。乾隆皇帝到大慈閣上香時,特將該醬菜作為素齋贈與僧眾。
歷史上記載的乾隆御題棉花圖,該棉花圖便是由當時的直隸總督方觀承以乾隆此次觀視王氏莊園棉行的種植、生產、紡織加工為背景組創而出的。
新中國成立後,為能讓更多的人品嘗到有著老輩子口味的大慈閣醬菜,大慈閣醬園的傳人本著尊重歷史才會對未來負責的態度親自主理秘方,並在太行山下種植了數百畝綠色良田,不僅在源頭上控制了醬菜選料的原始品質,而且還在醃製過程中一直採用傳統工藝保持了大慈閣醬菜既有的老輩子口味。

保定府的老醬園

一說起那條充滿老輩子味的諺語:“開門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想起了充滿醬味的老城生活和醬園作坊。

醬園業所經營的物資“醬、醋、鹽、油、米、面”樣樣都是百姓日常所需。醬園前店後坊,外面銷售成品,內園手工製作。店內右面出售、面醬、醬菜、醬油、醋、腐乳、鹽等,左邊賣米、面。老百姓去一趟醬園店,可以買回大部分的日常飲食所需。“民以食為天”,吃是第一件大事,醬園業順應了百姓的需求,自然興旺。當然,也因經營優劣,經歷興衰成敗。

大慈閣醬園為坐北朝南的三開間青磚瓦房,並砌有高大的女兒牆,正面門楣有刻石“大慈閣醬園”五字,每當人們走到醬園門口,就能聞到醬菜飄出的特殊香味,店堂右醬左米,右稱濕櫃,左稱乾櫃,濕櫃三眼大油缸在前,櫃檯上擺滿各式醬菜,店堂北牆上方掛著黑底金字“大慈閣醬園”的招牌。醬園的後園排滿幾百隻大醬缸,做好的醬油、醬菜上覆青石板蓋,晴則去蓋曝曬,雨則遮蓋防雨。

大慈閣醬園起源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創辦人是元朝蔡國公張柔部將、元朝易國公何伯祥之弟何伯策。清乾隆三十年,曾被乾隆皇帝欽點為宮廷御膳,大慈閣醬園是我國最古老的醬園之一。

保定許多醬園也大同小異,幾乎一個模式。醬園業占了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眾多內容,成了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老醬園歷史圖片

醬油又稱清醬,做醬油要頭年臘月貯存河水(保定的醬園多用一畝泉水),候伏日用。上好的黃豆在大鍋里蒸煮後,攪入麵粉,然後攤在席上曬到出醭,再放到鹽水缸里,在太陽下暴曬。生抽醬油要變成老抽,還要再曬兩三個月。製作醬油,主要就是伏曬。

醬園的創辦與經營都有它的巧妙構思,據說:經售鹽為制醬必需,醬可製成醬油,又可制醬菜;用米釀酒,用酒製作乳腐,乳腐又作豆腐乾;銷售面米、米釀酒、面制醬,樣樣連環搭配,原料統一採購,自製自銷,省去不少中介盤剝。

大多數醬園兼營糧食,其中還有個道理,那就是充分利用延擱資金,掌握價格規律,醬園業造貨期自每年四月起,此時購進大量豆麥等到八月份出貨銷售,所得現金不能擱起來,就趁農民糧食收割後必須如期用現金繳租完稅之機降價用剩餘資金收購糧食,翌年三四月青黃不接,糧價回升,又可出清存貨,趁新麥上市低價收進制醬原料。他們看清貨源行情,把握時機一進一出,利潤可觀。當然也非一順不變,經商風險時伏,一旦失策必然優勝劣汰,或經營者不能自律,一旦富裕起來,忘乎所以,奢侈揮霍虧空資金,自然會從商場上敗下陣來。俗話說“商場如戰場”,的確有其道理。為將帥者,乃三軍之魂也!商戶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是不能丟了“魂”的!

企業文化

德為先人為本重禮賓

德為先:

德為先德為先

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了市場競爭的浪潮中,隨之德才兼備的人才成了眾多企業儲備人力資源的首選,然而魚肉和熊掌畢竟不易兼得,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們也面臨著企業用人是以德為先還是以才為先的抉擇。古人云: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承襲先賢之聖見,正視當今用人之利弊,企業用人當以德為先。

德,即品德和修養,包括為人正直、善良、誠懇,又具有強烈的責任心、進取心和事業心。才,即知識和才能,是通過學習而積累起來的。我們之所以認為應以德為先,原因有二。
首先,用人以德為先符合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司馬光告訴我們:取士之道,當以德為先,其次政事,其次藝能。孔夫子教導我們:先要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最後才是游於藝。古代的先賢們用他們的經歷和對歷史的總結告訴我們,評價一個人是否是真正的有用,關鍵不在於他有多大的技能,而在於他的道德修養。所以我們說,現代企業用人以德為先是符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

其次,其用人以德為先是社會對企業的必然要求。在人類社會中,人是最活躍的因素,企業既是人的集體活動的主體,又是社會的經濟主體。企業作為經濟主體,其行為的動機具有兩重性,自身利益的經濟動機和社會公益的道德動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企業不具備任何義務及責任感的道德動機,社會絕不可能形成一種穩定的秩序和良好協調的結構。而企業是否真的擁有良好的企業道德,關鍵就取決於員工的道德修為。

企業用人是以德為先還是以才為先是放在一個社會中進行考量,究竟哪種用人方式能夠真正達到企業和社會的雙贏。無疑,只有以德為先的用人機制才能讓企業贏得良好的口碑,才能贏得社會的讚譽,才能真正使企業在經營之路上不斷發展壯大。

在競爭激烈、科教興國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才”關乎企業財運以至國運,“才”是發展的基礎和最終力量;“德”不是唯一標準,卻是先決條件。我們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道德可彌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不能彌補道德的缺陷。

所以說我們要堅決做到“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使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人為本:

人為本人為本

史料記載,“以人為本”一詞最初出自《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這裡所說的“以人為本”,是指建立霸業的一種重要手段。“以人為本”在管理模式上可以界定為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重視員工、尊重員工、激勵員工。企業尊重員工的思想、行為,激勵員工,關懷員工,把員工看做寶貴資源是以人為本;企業能夠傾聽員工的想法、建議是以人為本。一個企業能夠重視員工、尊重員工、關懷員工、激勵員工就是企業文化對“以人為本”的很好體現。如果企業真的能夠做到,員工一定會感覺到!

企業文化體現“以人為本”不僅僅是用言語,更需要用行動!讓每一個員工都感覺到“我很重要”。

企業文化是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方法,是推進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力”。要讓我們的每位員工都能融入到“以人為本”的氛圍里,我們就要從政治思想、激勵、廉政、娛樂等方面做好每一個細節。

政治思想文化: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政治思想工作做到了位,就如和睦春風沁人心田。政治思想文化是企業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政治思想文化側重的是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事情,對象性比較強;企業文化的範疇更廣,主要是經濟利益各方面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涵蓋面寬。當今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主流,做人的思想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只有抓住了員工的思想,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引導職工為企業的目標建設拼搏出力。強化政治思想文化建設有利於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能夠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和保障。

激勵文化:激勵機制是企業文化建設制度層面中很重要的內容之一,只有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帶來活力和動力。沒有好的激勵機制,那就會使員工沒有工作的熱情和積極向上的動力。即使企業有很好的效益,職工還是會牢騷滿腹,更談不上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以抓企業文化必須先建立健全按勞分配、能者多得的分配製度,其次是激勵機制。能使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給員工提供公平的發展的平台,從而營造出員工積極進取的良好環境。

廉政文化:抓文化建設不能忽視領導的表率作用。領導每天出入燈紅酒綠之地、門口經常車水馬龍,這就不可能給員工樹立什麼好的榜樣,心裡不平衡,就談不上安心工作,這樣的企業抓文化建設,恐怕抓出的也只能是消極的企業文化。只有領導以身作則,嚴格要求下屬,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廉政形象,企業的文化建設才可能有蓬勃生機。

娛樂文化: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常抓不懈,除了發展工作範疇內的東西,還要注重引導職工工作時間之外的生活,不僅要教人“乾”,還要管“玩”。也就是說,企業文化建設應該是“全天候”的,八小時以外主要是起文化引導作用,在娛樂活動的內容和方法上要善於創新,為員工搞好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杜絕賭博等惡習。豐富的娛樂生活能夠使員工業餘時間享受到單位的關懷和溫暖,陶冶員工的情操。通過良好的文化娛樂活動,是企業文化發展之路走上快速發展之路。

重禮賓:

重禮賓重禮賓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出自《論語》,一直被解釋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一語道出了中華民族的好客與友善。來者都是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來那是一種榮幸,是一種幸福。好客與待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文化。個人和企業要發展,人脈很重要,做到以“禮”待客,贏得人際關係,獲得企業信譽。對於我們的客戶,我們要尊重他們,禮遇他們,要讓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對於臨時造訪的客人我們可因人、因時、因事而定,但總要給人歡喜、給人滿意。

總而言之,待客的誠心是不變的。別總是提“顧客就是上帝”這種舶來文化,說顧客是上帝,是因為他要從你這裡花錢消費,這是冷冰凍的商業。中國文化講究的是好客與待客之道,要的是一種溫情和親情,“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適用於任何一個行業和任何一個企業。

綜上所述,用建設企業文化和運用企業文化來促進企業發展,正成為許多企業領導的共識。文化是企業發展的深層次推動力,是企業“一隻看不見的手”,它無時不在、無時不有,融匯在企業的觀念和行為中,潛移默化地發揮著巨大作用,甚至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在當今時代,如果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那么沒有文化的企業就是沒有希望的企業,這早已是當今企業界的普遍共識。沒有強大的企業文化,沒有卓越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和企業信仰,再高明的管理戰略也無法成功。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尤其是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才能在經濟市場化的嚴峻形勢下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