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現代史

第1章 1.方針的選擇 第2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平裝: 44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0473923
條形碼: 9787500473923
尺寸: 23.2 x 16.6 x 2.4 cm
重量: 699 g

作者簡介

作者:(俄羅斯)亞·維·菲利波夫 譯者:吳恩遠

內容簡介

《俄羅斯現代史(1945-2006)(教師參考書)》是按照戰後史達林、赫魯雪夫、勃列日涅夫、戈巴契夫、葉爾欽及普京時期幾個蘇聯歷史發展階段,分章節敘述,反映了當今俄羅斯部分歷史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國讀者從中也可以感受到近20年來俄羅斯社會思潮所發生的一系列深刻變化,體會到當今俄羅斯社會對謀求“主權民主”等自身發展之路的艱辛探索。

目錄

譯者前言
序言
第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蘇聯
1.方針的選擇
2.蘇聯戰後時期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3.約·維·史達林晚年時期的蘇聯國內政治
4.民族政策和約·維·史達林晚年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狀況
5.“冷戰”:最初的交鋒
6.戰後初期的文化和社會進程
7.蘇聯人的日常生活
第2章 赫魯雪夫改革(1953—1964年)
8.史達林繼承人之間的權力鬥爭
9.經濟政策與“建設共產主義”的方針
10.“解凍”的失敗
11.對外政策:從“日內瓦精神”到加勒比海危機
12.精神生活中的“解凍”:文化界知識分子與國家政權機關
13.從公共住房到單獨住宅:“解凍”時期的日常生活
14.罷免尼·謝·赫魯雪夫
第3章 196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初期的蘇聯
15.新領導集體政治方針的形成
16.經濟政策:改革的嘗試和拒絕根本性變革
17.內政:穩定的方針與“長老掌權”(老人政治)
18.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與民族政策
19.蘇聯的對外政策:1960年代下半期至1980年代初期
20.文化和精神生活狀況:1960年代下半期至1980年代初期
21.發達社會主義時期的日常生活
第4章 改革時期(1985—1991年)
22.米·謝·戈巴契夫的經濟政策
23.米·謝·戈巴契夫的政治改革
24.民族運動與民族衝突
25.各共和國的“主權”大閱兵與蘇聯解體
26.國際關係中的“政治新思維”
27.改革與1990年代前後蘇聯社會在精神生活中發生的變化
第5章 改革後的俄羅斯
28.葉爾欽改革的開始:鮑·尼·葉爾欽的政治方針
29.1992—1993年兩個政權並存的危機
30.1993年的選舉與持續不斷的政權危機時期
31.分離主義與俄羅斯解體的危險
32.俄羅斯寡頭資本主義的形成
33.1998—1999年危機
34.葉爾欽總統時期的對外政策
第6章 主權民主
35.普京總統團結社會的方針
36.21世紀初的對內政策——國家的復興
37.主權民主方針
38.在對外政策中俄羅斯立場的回歸
39.轉型時代俄羅斯社會的精神生活
結束語
人名譯名對照表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