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法戰爭

俄法戰爭

1812年俄國與法國之間爆發的戰爭。拿破崙一世率軍渡過涅曼河,對俄國不宣而戰。俄軍採取有步驟的撤退戰略,打亂了拿破崙一世的計畫。法軍進入俄國腹地後,由於糧食、飼料短缺,士兵對氣候不適應等原因,損失嚴重。俄法戰爭對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拿破崙法國因為戰敗而分崩離析,其建立的歐洲秩序很快就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很多法國占領的領土發生民族獨立運動。拿破崙本人也因為戰敗而退位,被放逐到義大利沿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上。

背景

1812年,拿破崙一世在歐洲大陸獲得了空前的軍事勝利,法國占領了幾乎整個義大利、德意志地區(成立了受法國控制的萊茵聯邦),擊敗了歐洲強國奧地利,大敗普魯士,控制了西班牙、荷蘭等地。為了獲得整個歐洲的霸權,讓當時的法國的死敵、海上帝國英國臣服,法國聯合其他歐洲大國發起了“大陸封鎖”政策,但俄國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且對法國的擴張存有強烈的戒心,所以在參加法國的大陸封鎖一段時間後退出了和法國的聯盟,成為歐洲大陸阻止拿破崙實現爭奪世界霸權計畫的中堅力量。俄國的敵對行為招致拿破崙的憤怒,並萌生和通過戰爭迫使俄國投降的念頭。

從1811年開始,為了準備入侵俄國,拿破崙的軍事和外交政策有越來越強的針對性。1812年春,法國分別同普魯士和奧地利結成短暫的軍事同盟。根據盟約,為了對俄作戰,普軍2萬人,奧軍3萬人歸拿破崙指揮。法國的其它附庸國政府也開始訓練遠征俄國的軍隊。在這一年,拿破崙準備了空前強大的軍隊,其控制的由歐洲各民族組成的軍隊總數達到約120萬人,其中一半用於進攻俄國。

俄國在獲悉法國即將入侵的訊息後,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備戰,包括加強軍隊和預防戰時孤立無援的措施。在外交方面,俄國也有所建樹,1812年4月,俄國同瑞典締結盟約,規定雙方共同行動,反對法國。戰爭爆發後,俄英締結了和約,結束同土耳其的戰爭,對俄國來說,和英國這個海上帝國結盟是政治上的巨大勝利。

1812年夏,拿破崙集結軍隊61萬,分為三路,其中中路由其親自帶領指揮,這支龐大的軍隊被拿破崙稱為“大軍”(Grande Armée),大軍在法國控制的華沙公國集結,6月24日,渡過涅曼河,向俄國不宣而戰,這場為了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爆發了。

戰前兩軍實力對比

法國和俄國兩國戰前的軍事力量對比:

法國:作戰兵力:61萬,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分3個集團,共44.4萬人,940門火炮;第二梯隊17萬人,432門火炮;

俄國:西部邊境共軍隊22-24萬,分3個集團,火炮942門。

戰爭影響

俄法戰爭對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拿破崙法國因為戰敗而分崩離析,其建立的歐洲秩序很快就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很多法國占領的領土發生民族獨立運動。拿破崙本人也因為戰敗而退位,被放逐到義大利沿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上。通過俄法戰爭和後來的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一世的軍事和政治生涯就此終結。而俄國來說,俄法戰爭充分體現了俄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戰後俄國成為了歐洲舉足輕重的力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