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維禮

來維禮

來維禮(1833-1903)字敬輿,一字心耕,號辰生,又號椒園,西寧朝陽人。他在西寧文化教育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詩歌創作上也有卓越的成就。他的詩格律謹嚴,詞義雄健而又有新意,前人評來維禮的詩是“落落英英,飄灑俊逸”,有比較高的藝術表現力,詩人基生蘭贊其“詩筆清新句更工”。 青年時代的來維禮熱衷科舉,認為一旦取得功名,便能“廣廈從今庇寒士”。1897年(光緒五年)考中舉人,1883年(光緒九年)考中進士,簽分為戶部主事,在任不久,因思念老母事已高,便請假回鄉奉養,回家後他應聘在西寧最高學府五峰書院任教。在此期間由於他在同治年間曾經在西寧北大街辦過團練,所以被聘贊襄董福祥軍幕,事後被保薦為道員。在這段時間裡,他遍遊了西寧名勝,所到之處,每有題詠,多有佳篇。如: …… 泉深或藏龍,石怪如蹲虎。 陰洞星象寒,陽崖椴檉聚。 琪花散芬芳,林禽歌金縷。 秀拔獨一峰,巨靈運斤斧。 群山蜿蜒來,曲折不可數。 …… (《乙亥閏四月杪五峰寺紀游》) 孤峰飛鳥外,危岩一線通。 在時雲霧裡,傑閣現虛空。 (《三清閣》)

個人簡介

來維禮 來維禮

來維禮(1833-1903)字敬輿,一字心耕,號辰生,又號椒園,西寧朝陽人。他在西寧文化教育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詩歌創作上也有卓越的成就。他的詩格律謹嚴,詞義雄健而又有新意,前人評來維禮的詩是“落落英英,飄灑俊逸”,有比較高的藝術表現力,詩人基生蘭贊其“詩筆清新句更工”。

青年時代的來維禮熱衷科舉,認為一旦取得功名,便能“廣廈從今庇寒士”。1897年(光緒五年)考中舉人,1883年(光緒九年)考中進士,簽分為戶部主事,在任不久,因思念老母事已高,便請假回鄉奉養,回家後他應聘在西寧最高學府五峰書院任教。在此期間由於他在同治年間曾經在西寧北大街辦過團練,所以被聘贊襄董福祥軍幕,事後被保薦為道員。在這段時間裡,他遍遊了西寧名勝,所到之處,每有題詠,多有佳篇。如:

……

泉深或藏龍,石怪如蹲虎。

陰洞星象寒,陽崖椴檉聚。

琪花散芬芳,林禽歌金縷。

秀拔獨一峰,巨靈運斤斧。

群山蜿蜒來,曲折不可數。

……

(《乙亥閏四月杪五峰寺紀游》)

孤峰飛鳥外,危岩一線通。

在時雲霧裡,傑閣現虛空。

(《三清閣》)

作品

《阿挪道中》

來維禮在母親去世後又進京,分發到山西候補。他從西寧出發取道甘肅、寧夏、內蒙經張家口到北京,一路行去,所見所聞感而為詩,如《阿挪道中》:

原野蕭條極,無林鳥不棲。

灑來幽燕北,雪繞大荒西。

烹茗燒牛糞,尋途認馬蹄。

遙瞻千里外,平地與天齊。

《馬蓮路失路》

詩深沉含蓄,筆力矯健,展示了廣闊的邊地風光。再如《馬蓮路失路》,清新而富有情趣:

誤走沙窩似轉輪,前途何須問迷津。

多情只有天邊月,不減清輝照遠人。

來維禮到山西後,任晉威步全營務處,後又受命帶領二百名豫軍駐守河北省遷安縣境內的喜峰口要塞。1900(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來維禮棄官回到了西寧,又受聘任五峰書院山長( 書院院長),一直從事教育事業。他“愛才心殷,鼓勵後進,不遺餘力”,西寧近代文化名人李煥章、基生蘭、祁中道等都曾受業於來氏門下,所以後人讚譽來維禮是“滿城桃李仰春風”,“所培桃李皆成圍”,為地方教育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春日雨後 閒步西郊》

來維禮的詩,寫景狀物,能從生活實際出發,著重描寫對象的突出特點,因而顯得真實生動,清新而富有韻味。如:

遠水含沙夕照明,綠楊處處有鶯鳴。

賞心膏雨連三日,在麥埒埒小麥生。

(《春日雨後 閒步西郊》)

讀來能使人嗅到那清新的泥土味。再如1875年(光緒元年),詩人登上察漢城(即白城子,在青海湖東志大群科灘北山根),縱觀青海湖景象,寫出了意境雄渾闊大,頗具氣勢,富有青海高原獨特情趣,尾聯比喻生動奇巧,與王安石《詠梅》“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光緒乙亥秋日登察漢城觀青海》

荷戈來塞外,薄暮上孤城。

海接青天立,山連白霧平。

番童沖雲牧,野馬嘯風鳴。

一片秋煙起,遙聞去雁聲。

(《光緒乙亥秋日登察漢城觀青海》)

在來維禮的詩作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唐代三百年興衰史為內容的敘事長詩《長字故宮行》。這首詩是詩人目睹西安唐代故宮“凝碧荒池都寂寞,沉香亭古尚玲瓏”的景象有感而作的。詩敘事與抒情相交融,起伏波瀾,纏綿悱惻,感情跌宕,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如寫安史之亂以前唐玄宗李隆基沉湎於酒色,釀成變亂一節:

仗馬不言教舞馬,梅妃失寵進楊妃。

秋風七夕長生殿,他生密約重歡嬿。

虢國香車錦繡堆,胡奴甲第櫻桃宴。

漁陽烽火遍驪山,羅襪香囊葬玉環。

一路傷心悼妃子,鳥啼花落劍門關。

“興亡成敗總天心,滄海桑田自古今”,詩人雖然不可能真正認識到封建王朝興亡成敗的歷史根源、階級根源,但他畢竟看到了歷史在變,事物在變這一“人間正道”。當然,由於詩人的階級立場所決定,他對“古今”的變化心情是沉重,哀傷而又無可奈何的,“蟋蟀西風夜露濕,閒花滿地淡秋痕。灞橋楊柳長安月,杜宇聲聲欲斷魂”,詩的基調是深沉而悲涼的。

來氏一生供職北京,為官三晉,駐軍薊燕,教書西寧,“足跡半天下”。所到之處,多有題詠,存詩232首,詞二闕,輯為《雙魚草堂詩鈔》。1877年(光緒三年)府知府鄧承偉主持編修《西寧府續志》,此志的修成“實多維禮之力”,為地方留下了一部寶貴的歷史文獻。他還著有《治家瑣方》一書,今已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