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樹先生

你好!樹先生

你好!樹先生,是2011年11月4日上映的一部喜劇電影,由博納影業集團、上海電影集團、西河星匯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由賈樟柯監製、青年導演韓傑執導。由王寶強、譚卓、何潔等人參演。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你好!樹先生你好!樹先生

本片融合喜劇、驚悚、倫理等多種元素於一身,通過關注煤窯邊的小村這個特殊的生活群體,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勾勒出一個得過且過有些神經質的“樹先生”(王寶強飾),他生活在陰影里,十年前,父親為了挽救不爭氣的哥哥,把“樹”的大哥捆在樹上打,不料失手將兒子勒死,“樹”的父親也因此突發病而死。“樹”成了“樹先生”懷念哥哥和父親的寄託,成了村里人給他的暱稱。

故事從“樹先生”在修車鋪工作時燒傷眼睛展開,丟掉工作,終日無所事事,一天被發小拉去喝酒,二豬出場,村長的親戚,在村里開辦工廠,打心眼裡瞧不起“樹先生”,在另一發小高朋的婚禮因小事上讓“樹”下跪於他,巨大的心理打擊讓“樹”的陰影浮出水面。

“樹先生”的愛情由一次麵包車上的偶遇展開,小梅是個聾啞人,呆呆地望著車窗外,”樹“扭頭撞見了那雙清澈的大眼睛,於是一見鍾情,“樹”用一副眼鏡打扮自己,帶著禮物去盲人按摩院拜訪女方父母,第一次與小梅見面兩人溝通未果。而“樹”在上次婚禮失意後來到了省會長春,投奔辦奧數補習班的髮小,期間用簡訊和小梅保持聯繫,“樹”充滿詩意的簡訊與“樹”的邋遢形象讓人忍俊不禁,可是不靠譜的簡訊叩開了小梅的內心,兩人在縣城約會,“樹”向她求了婚,在籌備婚禮前一晚,因與三弟發生口角,大打出手,一場大火點燃了“樹”內心深處的陰影,同時這個陰影也掩埋了“樹”對於愛情的期望,至此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徹底爆發,一場喜慶的婚禮成了一出木偶劇,洞房之夜更成了“樹”的愛情終點,與小梅的肌膚之親更演化為分裂症爆發的導火索,“樹”徹底崩潰。

小梅出走,“樹先生”又開始了閒逛生活,偶然算中村裡的一次停水,讓“樹”成了村裡的大仙,替人算命並因此參加開業剪彩,故事的最後“樹”幻想著小梅懷孕而回,拉著手和小梅說著話…

《Hello!樹先生》影片賞析

電影為什麼這么枯燥?在當代中國,藝術本來往往與商業背道,國人尋樂於刺激耳目的商業大片,哪有心思欣賞藝術傑作。這部電影適合邊觀看邊思考方有味道,與其說是魔幻現實,不如說是推理懸疑。他的主題是與《小武》、《盲井》一類的藝術片,但他的風格卻是《星際穿越》、《孔雀》一類的燒腦片。前者直白、痛快淋漓,後者隱晦、諱莫如深;前者往往被禁播,後者或許僥倖過審。也許賈樟柯、韓傑和樹先生一樣內心糾結,既要維持藝術價值,也要面對審核機制,雖然《素媛》在藝術與商業上都獲得了成功,但試想如果這是一部在中國拍攝的電影,宣傳以唐慧等真實故事改編,結局又會如何?另一方面,即使是《星際穿越》也令人昏昏欲睡,更何況比自然科學更加變化莫測的社會科學?在沒有藝術氣息的國度,枯燥是平衡下的唯一選擇。

這部電影的藝術價值已經無需累贅,憑藉豆瓣時光和影壇獎盃已經可見一斑,但對影片內容和思想依然眾說紛壇。《樹先生》和前作《小武》、《賴小子》一樣,只敘事,不褒貶。賈樟柯、韓傑沒有或不能像諾蘭那樣現身說法,更留下讓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遐想空間。對於有爭議的部分,說說我的看法:

樹先生是什麼時候瘋了?個人認為是從透水事故之後開始瘋了,與弟弟大家之後雖然失魂落魄,但還沒有幻想。只有透水事故後、小梅走了,停水預言變成現實後他才幻想自己是神算,幻想因此受人尊敬。從畫面而言,鏡頭從躺在床上或坐在樹上開始或回到這裡的內容都應該是幻想的內容。

為什麼叫“樹”,父親和哥哥的片段是否多餘?有些人說影片有關父親和哥哥的片段是多餘的,即使沒有他們出現,故事一樣自然順暢。父親和哥哥的故事也許不是為了敘事的需要,他可能道出“樹”迷茫的因。樹的根束縛於土壤,莖葉光鮮于外界,土壤代表傳統禮教、倫理關係、道德體系,外界象徵現代化、自由化、商業化,父親就是土壤,哥哥就是外界,“樹”崇拜著哥哥即他希望能像哥哥、像周圍的二豬、藝馨一樣有成就、令人羨慕;樹束縛於父親即他的家教非常嚴格、父親非常嚴厲,他是傳統的知識分子,父親對他的影響非常大,時刻鞭策著他恪守傳統、不逾越規矩。所以,電影中父親一出現樹就裹足不前,哥哥一出現他就欣然合流,樹就是這么一顆“樹”。

樹和梅個性。樹是一個有學識的知識分子,從大家說他該是一個幹部,高朋婚禮讓他發言,與梅詩情畫意的對話,幻想當教師,幻想維持治安,從煤礦透水想到停水都說明地有較強的知識,但在物慾橫飛、唯利是從、充滿潛規則的社會根本沒有老實本分的他有發揮才能的機會。但他同時又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知識分子,他懦弱、膽小怕事的性格以至於他不敢堅持自己的思想,他不屑於與二豬這種唯利是圖、喪盡天良的暴發戶把酒言歡,但又屈服於他的霸道蠻橫以至於在高朋房間裡給他下跪;他不恥於城市人兩面三刀、玩弄感情所以毅然離開藝馨回到吉台縣,但他羨慕著現代人富貴豪氣、無限風光所以當弟弟借不到皇冠時又大發雷霆。思想上的矛盾終於讓他在鄉民的嘲笑、好友的鄙夷、親人的不屑之後完全迷失心智,逐漸地從鬱鬱寡歡、到失魂落魄,終於瘋瘋癲癲。梅也許才是影片理想的人物,成長於風塵環境而仍然保持青春、單純的品質,穿梭於紛繁複雜的社會毅然保留自強不息、獨立自主的個性。獨自在車上守候說明他不屑於與世人同流合污,洞房花燭之夜說明她仍然還是一塵不染。正是樹在簡訊里暫時表現出了同樣的品質,梅才認同了樹答應了他的求婚,但婚後的樹一蹶不振、同流合污讓梅也失望了,她發現了樹有知識沒文化的本質所以毅然選擇離開。

小莊是樹的精神寄託。同樣處於社會底層、老實本分的小莊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樹的心裡訴求,只有小莊沒有對樹諷刺嘲笑,也只有在小莊身上,樹才覺得自己頗有救世濟難的價值。所以,樹非常在意小莊的存在,礦難並沒有說出事是小莊,但樹把他想像成是小莊,說明小莊在樹心中地位非同小可,樹非常擔心失去這個精神寄託,失掉僅有的存在感、成就感。

紅色的天空代表的是富貴,是利益。人們紛紛跑向紅色的天空即指當時主流社會是熙熙攘攘皆為利往,樹也跟著人們跑了過去,但他被一堵黑牆擋住了,這道黑牆就是父親,是良知,是傳統。

樹並沒有參與剪彩。影片中樹下車後站在人群中,這時有個鏡頭正對著剪彩的隊伍,當中並沒有他,另外樹幻想著自己也上去剪裁併且賈總還領著他暢說理想的畫面中的樹並沒有戴胸花,而且最終鏡頭回到了樹坐在樹上。

婚禮前他終於發現父親才是他追求利益的阻礙,父親守著利益的火堆讓他不得靠近。所以他幻想著掐死了他的父親,他要擺脫傳統對他的束縛。直到停水預言後的樹就完全變節了,他嘗到了“偽裝”的甜味,但同流合污後樹還是沒能實現富貴、風光的夢想,也許是因為“覺悟太遲”、為時已晚,已經時不我待了。最後再次碰壁的樹只能依靠幻想苟延殘喘、保留心理上的安慰。

樹不僅僅是樹,他代表了社會變遷中一個群體,也許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思想矛盾的苦楚、體會到進退兩難的迷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