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養正[明朝將領]

佟養正[明朝將領]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佟養正(?—?),中國明朝後期將領。又作養政,字子忠,號蒙泉,遼東定遼中衛(今遼寧遼陽)人。官至龍虎將軍、都督僉事。

人物生平

佟養正出身遼東將門世家,其祖父佟恩、父親佟登均為明朝將領,其中祖父戰死沙場,父親官至總兵。 他既沿襲尚武家風,又兼通文學,於萬曆八年(1580年)中武進士。 此後被授為鎮武堡游擊 ,在萬曆十四年(1586年)四月隨李成梁出塞,於可母林大破蒙古軍。 同年九月,明廷於復州置參將,十一月佟養正調任此職。 萬曆十六年(1588年),他因多次隨李成梁征討蒙古、女真諸部及練兵有方而被遼東巡撫顧養謙列入應予“薦揚錄用”人員的名單。

萬曆二十年(1592年)二月,佟養正調任分守遼東寬奠等處副總兵、都指揮使。 同年,日本侵略明朝屬國朝鮮(壬辰倭亂),朝鮮國王李昖一路逃至鴨綠江畔的義州,並遣使向上國明朝告急。在明朝接到日軍侵朝的訊息後,佟養正奉命親率士卒在鴨綠江西岸建設墩台、塹壕等防禦工事,又在朝鮮國王還在趕赴義州途中的六月十一日來朝鮮義州,要求朝鮮及時飛報日軍訊息,在向明朝傳遞戰爭情報及聯絡朝鮮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明軍參戰後,他“以本府主鎮總兵,軍前機務、兵馬芻糧等事,無不管轄,克殫心力,靡有缺乏” ,盡職於抗倭援朝的後勤工作。他負責給朝鮮軍發放軍糧 ,又請求明廷許可在朝鮮境內開市,還讓中國匠人教習朝鮮人開採銀礦 ,當然他也曾親自率軍應援。因此他晉階為神樞營副將、後軍都督僉事,朝鮮也對他評價極高。朝鮮國王李昖曾抱怨東來明將“無可觀者”,但將佟養正與駱尚志、吳惟忠作為僅有的三員值得肯定的明將。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佟養正被調離寬奠副總兵之職。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八月,佟養正因牽連進賄賂事件而被參劾。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又來朝鮮,國王親自拜訪。 同年十二月,佟養正以五百兩銀子(相當於一千石米)贈朝鮮,理由是推薦前一年南原之戰的敗軍之將楊元的人就是他,所以明廷令他助餉自贖。此時日軍已經撤退,朝鮮不受其銀,被他拒絕。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正月,朝鮮國王再次親自拜訪佟養正,佟養正向國王交代了防備日本和女真酋長努爾哈赤的注意事宜。

此後史書中不再有關於佟養正的記載(族譜稱其擔任過廣西總兵官,但在史書中無法確認),推測他隨明朝大軍撤回遼東,並在不久後去世。

軼事典故

佟養正以“清慎自將”著稱。抗倭援朝之際,備倭經略宋應昌命令他去查看朝鮮鐵山地方沿海以選擇可設煙臺之地,鐵山的百姓贈給土特產——花席,被佟養正謝絕。後來他向朝鮮納銀自贖時,朝鮮回贈150斛米,被他換為銀子來償還。 因此朝鮮“服其清德”,國王在接到他拒收禮物的回咨時感慨“佟參將盡心我國事,其德至矣!而今見回咨,不覺涕下”。

人物墓誌

1968年,佟養正墓志銘出土於遼寧省遼陽市三道壕,志石長、寬各58厘米,遺憾的是志石已散失,惟餘部分志文被抄錄而得以流傳迄今。

明誥封龍虎將軍都督僉事蒙泉佟公配夫人王氏合葬墓志銘

賜進士出身貴州道御史(下缺)

(上缺)倭奴蹂躪朝鮮,公奉調守鴨綠江口。我國初朝鮮稱藩,沿江抵海三百餘里,原無烽堠。公創若時,率部卒建墩台、鑿濠塹,計月而成一天險矣。且造戰車、鉛鐵子、麻牌之類以供軍用。運米萬餘、草百萬餘朝鮮,以佐軍餉。及深入平壤,公應援,率其旅若林,一鼓而成,擒者無口,倭宵遁,義州鎮勒碑誌功。晉階神樞營副將後軍都督僉事,復加俸二級(下缺)

家族關係

•父親:佟登

•妻子:王氏

•兒子:佟鶴年

歷史評價

鄭琢(朝鮮大臣):才兼文武,天性慈和,一以濟物為心,以正自守,所管衙門大小人員,皆知畏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