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頭寺

佛頭寺

位於山西省平順縣城東北50公里的陽高村。四周群山環抱,寺院建在村中土丘上,原為兩進院落,現僅存佛殿一座。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九椽,平南近方形。單檐九脊頂。梁架簡潔,用材規整。柱頭斗拱五鋪作出雙昂,昂呈琴面式。明次間各出補間斗拱一朵,形制略同柱頭鋪作。兩次間為破子菱窗裝修,形制古樸。殿身較短,斗拱約為柱高之半,延續了早期建築的手法。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山西省
佛頭寺VI-366

簡介

..

位於山西省平順縣城東北50公里的陽高村。四周群山環抱,寺院建在村中土丘上,原為兩進院落,現僅存佛殿一座。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九椽,平南近方形。單檐九脊頂。梁架簡潔,用材規整。柱頭斗拱五鋪作出雙昂,昂呈琴面式。明次間各出補間斗拱一朵,形制略同柱頭鋪作。兩次間為破子菱窗裝修,形制古樸。殿身較短,斗拱約為柱高之半,延續了早期建築的手法。殿頂脊獸皆備,出檐深遠,舉折平緩。從梁架斗拱形制分析,仍不失金代以前的建築風格。 佛頭寺位於平順縣城東北部陽高鄉車當村,距縣城50公里。佛頭寺,四面環山,林森密布,山青林翠,佛頭寺,因其後之山形似佛頭而得名。佛頭寺,左倚漳河水,四面環山,地理位置居於村之工沖,臨河聽濤,四山環立。

..

佛頭寺,所在的陽高鄉地處濁漳河流域,太行水鄉風景區中段,1958年8月建立鄉鎮級建制,鄉政府所在地設在陽高村。東與石城鎮毗鄰;西與北耽車鄉相連;南與虹梯關鄉相接;北與黎城縣搭界。全鄉總面積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940畝,轄21個行政村,9410口人。現有水電站4座、玉米澱粉廠、鐵合金廠、電石廠、免燒磚廠各1座。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3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13元。
氣候溫和,有小江南之稱,一年兩作,境內農作物主要種植玉米、小麥、水稻等。經濟作物盛產花椒、柿子、核桃、石榴等,尤其是花椒,品種繁多、品質優良、久負盛名,被譽為中國大紅袍花椒之鄉。我鄉有得天獨厚的水能資源、旅遊資源、文物資源和交通優勢。旅遊資源:現已開發月亮山、小三峽、漳河漂流、水上樂園等景點。文物資源:平(順)北縣政府曾設於該鄉回源頭村。八路軍後勤機關曾設在陽高村。陽高村的淳化寺和車當村的佛頭寺都建於宋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交通優勢:甘(亭)--林(州)公路橫貫全鄉,後石旅遊公路貫穿南北,呈十字交通框架。
佛頭寺,因後靠山形似佛頭而得名。創建時代不詳,原有兩座院落,現只存一座,為一佛殿,從斗拱,梁架等特徵來看,宋建築明顯其構造之奇特,做工之精美,就是在今天,也有借鑑意義。對於中國宋代建築工作的研究,將起到一定的作用,並彌補此時代建築研究的實存古建築之不足。

建築

該寺現存中殿一座,座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九脊十獸蓋。單抄雙下昂,斗拱三鋪作,補間普施假昂,前後明間均出斜拱。斗拱總高占柱高三分之一。系宋代結構。其周圍有六代建築觀音堂,設計高低錯落有致,小巧玲瓏,古樸秀麗。還有清代建築全神廟、藥王廟、關帝廟和順山崖石縫一連六層而建的結構奇特的痘瘡廟。共同構成一組木結構古建築群。依山傍水,風景秀美。1996年,被確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佛頭寺,因後靠山形似佛頭而得名。創建時代不詳,原有兩座院落,現只存一座,為一佛殿,從斗拱,梁架等特徵來看,宋建築明顯。其構造之奇特,做工之精美,就是在今天,也有借鑑意義。對於中國宋代建築工作的研究,將起到一定的作用,並彌補此時代建築研究的實存古建築之不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