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跡

語出:(1).相傳 釋迦牟尼 將入寂滅之時留在石上的足跡。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此塔前有佛跡,起精舍,北戶向塔。”《菩薩本生鬘論》卷四:“設不想念,或覩佛跡及行像者,隨分供養生隨喜心,所獲福報不可窮盡。”參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2).借指佛法。 南朝 齊 張融 《門論》:“汝可專遵於佛跡,而無侮於道本。”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詞語常識

詞目:

佛跡

拼音:

fó jì

詞語解釋

1.亦作“ 佛跡 "

相傳 釋迦牟尼 將入寂滅之時留在石上的足跡。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此塔前有佛跡,起精舍,北戶向塔。”《菩薩本生鬘論》卷四:“設不想念,或覩佛跡及行像者,隨分供養生隨喜心,所獲福報不可窮盡。”參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

2.借指佛法。

南朝 齊 張融 《門論》:“汝可專遵於佛跡,而無侮於道本。”
指釋尊之遺蹟。即釋尊誕生至入滅期間,遺留足跡之場所。據傳,釋尊入滅前有四個聖地,即:(一)佛誕生地,指藍毗尼園(梵 Lumbini^)。(二)佛成道地,指伽耶城(梵 Buddhagaya^)菩提樹。(三)佛初轉法輪地,指波羅[木*奈]斯仙人鹿野苑(梵 Mr!gada^va)。(四)佛涅槃地,指拘屍那揭羅城(梵 Kus/inagara)雙樹林。阿育王即位灌頂第二十一年,曾走訪四聖地,並建塔及石柱,四聖地後即稱為四塔,為佛跡中之最著稱者。
佛典中另舉舍衛城(梵 S/ra^vasti^)、僧伽施(梵 San%ka^s/ya)、王舍城(梵 Ra^jagr!ha)、毗舍離(梵 Vais/a^li^)等釋尊教化因緣最深之四地,與四聖地合稱為八大處(梵 at!t!ha-maha^t!t!ha^na^ni)。此外,祇園、竹林、大林重閣等精舍為釋尊時代教團之中心地。又佛陀入滅後,其舍利分葬於八處,其地亦均被視為聖地。(大唐西域記卷四至卷七、高僧法顯傳、釋迦譜卷三、釋迦氏譜卷五、釋迦方誌遺蹟篇第四)p2756
FROM:【佛光大辭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