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根據歷史記載,《佛說四十二章經》是偉大的佛法,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第一部重要經典著作。 有些人說,這是一部講小乘佛法的經典。 這部經典,實在集結得很好,充分反映了佛說法的全部過程。

圖書信息

作 者:宣化法師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宗教文化出版社ISBN:9787801237866 出版時間:2006-08-01 版 次:1 頁 數:150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宗教 > 佛教

內容簡介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不久就要出版了,宣化上人囑我寫個序。我才疏學淺,對佛法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功夫都很不夠,故對這個工作,實在很不敢當。現在這裡,只能和讀者大眾來共同研討.作個引子。
根據歷史記載,《佛說四十二章經》是偉大的佛法,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第一部重要經典著作。關於這事的因緣時節和詳細經過,上人在‘淺釋’前面的釋題部分,有比較詳細的說明,非常生動有趣,讀者可以共享。
本經是一部既概括簡短,而又十分重要的經典。讀者試想:漢明帝自從永平三年某夜夢見‘金人’以後,為什麼對此便念念不忘?後來經過大臣們四年多鄭重其事地歷史查考和研究分析以後,確認在西方印度有佛出世,並留有與中國儒、道之教有所不同的教理。因而明帝特地組織了一個具有十八人之多的探訪團,西去印度求法;結果在中印度的地方,遇到了二位神通廣大的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請問讀者:佛經種類數量浩大:真是汗牛充棟,為什麼這兩位神異高僧,會首先選擇這部《佛說四十二章經》把它傳到中國來呢?
決非偶然!讀者諸君,請您帶著這個問題,來讀一下這部經典吧!等您讀完之後,您對這個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了。
有些人說,這是一部講小乘佛法的經典。其實不然。這部經典,佛並不是在一個專門的法會上說的,而是在佛涅槃以後,由他的弟子們,把他一生所說的一些警句,擇要系統編集而成。也就是宣化上人所說的:這是一部‘佛的語錄’。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集了四十二段話,編集成了這部《佛說四十二章經》。因此,這部經典實在既不能說單只是小乘佛法,也不能說單只是大乘佛法;而是綜合佛一生所說的大小乘全部佛法。
這部經典,實在集結得很好,充分反映了佛說法的全部過程。從小到大,由淺入深。從小乘的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四果開始,而至申述‘念等本空’:‘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言語道斷,非物所拘’;強調‘真假並觀’:‘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以及‘無著得道’:‘不為情慾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進而闡明中道要義:‘處中得道’‘清淨安樂’;最後則歸結於佛法的根本真理:‘生即有滅’以及‘達世如幻’。通過有生有滅如幻如化的相對真理,而達到真實不虛、如如不動,乃至動靜一體的大乘絕對真理。
當今西方社會,雖然物質文化已達高度文明,但是一般民眾的道德墮落,物慾橫流,淫慾泛濫,以至社會紊亂,犯罪率高,精神失常者多,殺人放火,無奇不有,乃至怪病叢生,蔓延世界,單靠法治、醫治,不濟於事。在此時刻,宣化上人,隻身西來,把佛法帶來西方世界,弘揚不遺餘力,真可以說是適時之雨。
在這部經中,從第二章起,有很多章節,一再強調要:‘斷欲絕求’、‘割愛去貪’、‘舍愛得道’、‘財色招苦’、‘色慾障道’、‘慾火燒身’、‘意馬莫縱’、‘正觀敵色’、‘慾火遠離’、‘心寂欲除’,乃至‘直心出欲’。在四十二個章節中,共有十一個(四分之一強),反覆強調斷欲割愛,絕求去貪,直心離欲的問題。
由此可見,斷欲去貪對修道得道的重要性了,這也可知,上人所以要作此淺釋和出版此經的苦口婆心了。所以,實在也可以說,這部經典,真是拯救目前西方社會,乃至世界各國社會,因誤用物質文明而產生嚴重流弊的一帖良藥了。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