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里達號

佛羅里達號

佛羅里達號,屬於俄亥俄級核潛艇,是第六艘以佛羅里達州之名命名的美國海軍軍艦。它的船身長度超過500英尺(152米),排水量可達19000噸。

佛羅里達號戰列艦(BB-30 Florida)

1909年3月9日開工,1910年5月12日於紐約海軍造船廠下水,由弗萊明女士(Miss E.D.Fleming)贊助,她是前佛羅里達州地方長官的女兒。1911年9月15日正式入役,首任艦長為克納普上校(Captain H.S.Knapp)。1925年4月1日進行了改造。本艦曾經參與美國與墨西哥的衝突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受到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的影響,1931年2月16日本艦在費城提前除役並隨後解體,未參加二戰。
同級的“猶他”號(BB-31/AG-16 Utah)參加而第二次世界大戰。

佛羅里達號飛彈核潛艇(SSBN728/SSGN728)

飛彈核潛艇“佛羅里達”號(SSBN728/SSGN728),它屬於俄亥俄級核潛艇,是第六艘以佛羅里達州之名命名的美國海軍軍艦。它的船身長度超過500英尺(152米),排水量可達19000噸。最初作為彈道飛彈核潛艇服役時,該潛艇的舷號為SSBN-728,在改裝為巡航飛彈核潛艇之後,則被重新編號為SSGN-728。

弗羅里達號圖章弗羅里達號圖章
1975年2月28日,位於康乃狄克州格羅頓的通用動力下屬公司電船公司獲得建造該潛艇的契約;在19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200周年之際,該潛艇的龍骨得以鋪設。在龍骨鋪設的紀念儀式上,並未對該潛艇進行命名。
1980年7月8日,該潛艇最初的船員組成立了預服役辦公室。該辦公室於1981年2月14日對該潛艇進行了首次艇上視察,亦在此時工程建設方將艦艇控制權交予軍方。1981年1月19日,美國海軍部長正式命名該潛艇。
1981年11月14日,加西亞·M·卡盧奇夫人主持了佛羅里達號潛艇的下水儀式。1982年11月13日,進行了反應堆的初步安裝;1983年1月21日,該潛艇開始運行。船員入駐潛艇內。1983年2月21日,建造方對該潛艇進行了首次試航,其後於1983年5月17日——比既定計畫提早了43天——將其正式交付給美國海軍。1983年6月18日,該潛艇開始服役,威廉·L·鮑威爾和G·R·施泰納分別被任命為“藍色”代號輪值船員組和“金色”代號輪值船員組的指揮官。
“藍色”代號輪值船員組出色的完成了潛艇性能驗證和試航任務,其間成功發射了三叉戟I型飛彈。1984年2月,佛羅里達號潛艇通過巴拿馬海峽,並於3月25日抵達華盛頓州的班戈海軍潛艇基地。1984年7月25日,該潛艇完成了首次戰略威懾巡邏。
及至2002年11月,佛羅里達號共成功完成了61次戰略威懾巡邏。它於1989年、1991年、1994年和2002年獲得了戰鬥效力獎章,於1991年獲得了馬喬里·斯特雷特戰列艦基金獎。1997年,該潛艇的指揮官麥克·J·阿方索被解除職務,理由為:“恐嚇其船員,輕視艇上軍官,諸多行徑皆似暴君。”
2003年7月,佛羅里達號潛艇進入諾福克海軍造船廠進行燃料加裝並被著手改裝成巡航飛彈核潛艇。佛羅里達號在普斯茅斯的諾福克海軍船廠進行改裝時,其反應堆附近發生火災,造成4人輕微受傷。佛羅里達號是第二艘進行改裝的彈道飛彈潛艇,被改裝為配備22具飛彈發射管和154枚“戰斧”巡航飛彈的新型巡航飛彈核潛艇。潛艇前部的2具發射管被改裝成密閉艙,能夠允許7名特種部隊潛水員在水下自由進出潛艇。
2006年,該潛艇完成改裝,併入駐金斯灣海軍潛艇基地。2006年5月25日,佛羅里達州的梅波特海軍基地為該潛艇舉辦了一個歸隊慶祝儀式,該儀式由卡盧奇夫人主持。
佛羅里達號巡航飛彈核潛艇佛羅里達號巡航飛彈核潛艇
2008年4月“佛羅里達”號的首次SSGN部署開始,持續了13個月。期間,“佛羅里達”號取得了作為SSGN的多次突破,包括首次在地中海作業,並成為首次穿越蘇伊士運河、紅海、亞丁灣、荷姆茲海峽的“三叉戟”潛艇。“佛羅里達”號是迄今為止在波斯灣參加作業併到訪直布羅陀海峽、傑貝勒·阿里港、紹達灣和迪亞哥·加西亞島的最大潛艇。
作為一艘巡航飛彈核潛艇,“佛羅里達”號極具殺傷性的威懾力量,該潛艇的配置可進行精確打擊、聯合特種作戰、戰場作戰準備、SSGN/SSN護航作業、航母及遠征打擊群作戰和未來載荷試驗。
根據美軍的規劃,全部4艘巡航飛彈核潛艇中的3艘將陸續前往太平洋部署,只有“佛羅里達”號例外。在聯軍對利比亞的空襲中,美國海軍在行動開始後的一周內發射200餘枚“戰斧”,對利比亞的重要目標實施了全面打擊,其中很大一部分飛彈來自“佛羅里達”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