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禪宗溈仰宗祖庭正覺寺遺址

佛教禪宗溈仰宗祖庭正覺寺遺址

據許化鵬介紹,目前已經從遺址中發掘出21塊碑刻,其中“重建東華山(鎮)正覺古寺碑”的碑文證明了該遺址正是專家學者們多年探尋的溈仰宗祖庭之一———韶州東平山正覺寺。 乳源縣旅遊局副局長文清良說,古寺的遺址大約有一百畝,已經清理出來露出遺址屋基的面積約有1500平方米。 唐高僧仰山慧寂與溈山靈佑同為佛教禪宗“一花五葉”之第一葉溈仰宗始祖,慧寂在東平山正覺寺弘法20年直至圓寂。

簡介

史學界公認佛教禪宗五大流派之一的溈仰宗弘法起源於韶關,但由於年代久遠,一直無法找尋到溈仰宗祖庭的確切位置

發現遺址
發現遺址

。8月15日,韶關乳源縣文史專家許化鵬向媒體通報,經過綜合諸多歷史文獻和實地考察,可以確定溈仰宗祖庭正覺寺遺址就在乳源縣洛陽鎮的一座大山之中。


 遺址碑文佐證溈仰宗祖庭
15日,羊城晚報記者來到距韶關市區約60餘公里的東坪水庫。沿一羊腸小道徒步而上至海拔700多米處,出現一片寬闊的平地,但見斷牆殘垣、石柱門檻、斷碣殘碑散落。大多數石碑上的文字風化嚴重,但仍可辨認“明崇禎十年、清康熙二年、康熙二十六年”的字樣。
據許化鵬介紹,目前已經從遺址中發掘出21塊碑刻,其中“重建東華山(鎮)正覺古寺碑”的碑文證明了該遺址正是專家學者們多年探尋的溈仰宗祖庭之一———韶州東平山正覺寺。
“重建東華山鎮(正)覺古寺碑”立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每塊高125厘米、寬45厘米、厚0.7厘米,青石質、楷書,碑上刻有“東華山鎮(正)覺古寺,唐小釋迦如來道場”等文字,而仰山慧寂又稱小釋迦如來。碑文還記錄了東平山正覺寺的歷史、地形、溈仰宗慧寂禪師經歷和清康熙、雍正、乾隆等年間重修寺宇殿堂佛像事實以及道光十七年重建東平山正覺寺之事宜。
明代重修的慧寂墓已被盜
據當地老人回憶,古寺以前一直有和尚在此居住,直至“文革”破“四舊”才散去,而後寺宇建築也就逐漸崩塌了。
乳源縣旅遊局副局長文清良說,古寺的遺址大約有一百畝,已經清理出來露出遺址屋基的面積約有1500平方米。該處曾發現兩座古墓,但已經被盜,一塊青石質的墓碑,刻有“圓寂開山始祖慧翁性通老和尚之墓”等字樣,立碑時間為天運丁丑年(既明崇禎十年)。文清良說:“從碑文看,該墓應該是重修的慧寂墓,但為何明代的僧徒要重修慧寂墓,目前還是一個謎。”
唐高僧仰山慧寂與溈山靈佑同為佛教禪宗“一花五葉”之第一葉溈仰宗始祖,慧寂在東平山正覺寺弘法20年直至圓寂。該寺自唐代以來,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