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大全:供施·因果篇

《佛教故事大全》,史上最全面的佛教故事結集,收錄佛教故事近500篇。台灣佛光山5位佛子傾心編撰。《供施·因果篇》收錄佛教故事近百篇,講供施之得,明因果乾系, 小故事,大智慧,自覺覺他,功德無量。

內容簡介

《佛教故事大全:供施·因果篇》由東方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慈莊法師,宜蘭縣人,1931年生,1954年皈依星雲大師,1965年在苗栗法雲寺受三壇大戒。之後留學日本京都佛教大學,是星雲大師女眾首座弟子。1974年開創佛光山第一座別院普門寺,旋即前往美國創建西半球第一大寺——西來寺,歷時十年完成。後繼續致力於在世界各地開創佛光山道場的工作,先後完成數十餘所道場的開創。歷任佛光山東方佛學院院長,普門寺住持、西來寺主持等,為佛光山首席長老。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台灣佛光山星雲大師數位弟子傾心編撰,以簡明生動的筆觸改寫佛典中的有趣故事,將佛法的教義與智慧蘊含其間,既能藉此全面了解佛教知識,又能啟迪身心,明心見性。

名人推薦

大藏經九千餘卷,名詞、文句、義理,都不是一個初學佛法者所容易探求的。在現在佛教出版界中,佛教大眾化的讀物,實在太少了。初學者的信心是虔誠的,初學者的智心是空虛的,為了要把佛法給大眾普遍接受,《佛教故事大全》確是大家看得懂的一部書。在佛教徒偏重信仰修持而不重視智慧理解的今日,出版一部一千數百餘頁的書,是一件為法犧牲的精神。不過,我希望讀者能從本書中體解大道,長養信心,把書中的故事廣為宣揚,自覺覺人,功德無量!
——星雲大師

圖書目錄

第一集供施篇
一切施王
手中生金
一億里
三十兩銀子
模範王
貧人供佛
採花獻佛
鸚鵡升天
貧女的一燈
狗轉王女
婆羅門改宗
給孤獨夫婦
公共一福田
長壽道人
泥土的供養
獄中生白蓮
割肉餵鷹
聖跡的因緣
捨身飼虎
悝者喜舍
真珠矍
捨命救災
夫婦的發心
女轉男身
羅先升天
一塊石頭
父子供齋
神通渡河
一匹白布
乞丐姑娘
四個兒子
買富賣貧
精舍的天
米汁的布施
不逆人意
啄木鳥
貧女為後
有福的王后
白淨比丘尼
五指出賣
聚沙成塔
四天王獻缽
第二集因果篇
善光公主
惡口的報應
慳與舍
老小孩
小野人
殺業
踡證
毀謗的惡報
墮馬身
毒心
千金誕生
宿業
無衣之苦
畫家成佛
阿育王的前生
鬼的問題
蛇身受苦
供齋獲福
善因善果
自作自受
婦人的夙因
心平地平
慳者受苦
羅漢遭災
屠單的謬解
少女口業
海外亡身
提婆墮落
戰馬拉磨
父和子
健達多的自私
彌猴的義氣
忘恩負義
信義的母鹿
瓶子的奇事
長壽的小沙彌
時和運
琉璃王
蛇的報恩
謗佛亡身
老公公的窮困
惡口的報應
妄語生災

序言

“法師!佛教里哪一本書。我們才看得懂呢?”
這一句話,我行腳在各地,常常聽到有人問我。說來真慚愧,對於這么一個簡單的問題,我竟然不知怎樣回答才好。
《大藏經》九千餘卷,名詞、文句、義理,都不是一個初學佛法者所容易探求的。在現在佛教出版界中,佛教大眾化的讀物,實在太少了。初學者的信心是虔誠的,初學者的智心是空虛的,為了要把佛法給大眾普遍接受,《佛教故事大全》確是大家看得懂的一部書。
記得十年前,我應某地佛教會之請,在市區中心每周作一次佛法演講,時間定為每次兩小時。在這兩小時的演講中,如果半小時還不穿插一個故事,聽眾就會逐漸減少;但一講到故事,聽眾又會逐漸增多。那時,我就深深覺得故事吸引人有莫大的力量!
本來,翻開佛經,大都是故事體裁,像《阿含經》《經律異相》等,可以說大都是佛陀和弟子之間的片斷故事;就是大乘經典,如《大寶積經》《華嚴經》《維摩經》等,其文體也都是最生動的故事!把佛陀的言行,結集為經,成為故事的體裁,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佛陀度世的苦心。《佛教故事大全》的編著,可以說是體會佛心,適應大眾需要的一部通俗的讀物。
佛法,不容否認的,其艱深之處,皆因系闡揚宇宙人生的抽象的哲理,為了給大家接受,這需要具體的故事幫助說明。我平時講法給人聽,或是聽人講,每講到難以給聽眾明了的地方,引用一個簡短的故事,比喻說明,總會獲得大家一個會心的微笑。可見故事比空洞的哲理,使大家容易銘記於心。佛法的宗要,也主張事理圓融。
《佛教故事大全》是由慈莊、慈惠、慈容、慈蓮、慈嘉等所編著的。慈莊和覺珍、慈宜等主持佛教文化服務處,慈蓮是兒童班的教師,慈惠、慈容、慈嘉系幼稚園老師。兩年之內,在她們教課的餘暇,能把這五十餘萬字的巨著完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她們都是二三十歲的女青年,能有這么大的熱心毅力,研讀佛經,著文宣揚,可以說,佛教青年在佛教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佛教故事大全》計有故事四百餘篇,她們寫好後,交給我審閱,我細讀一遍,覺得這些故事,有的是依佛經改寫的,有的是蒐集各書刊上發表過的加以重編的。內容可說都非常忠實於佛典,但在情節上表達得還有不足的地方,而且,佛經中的故事仍多,也不止這四百餘篇。雖然如此,但這已經是一部內容豐富、敘述簡明的大眾讀物了。
本書依其內容性質,裝訂成冊,分為十篇:
一、供施篇 二、因果篇 三、信修篇 四、悔願篇五、忍進篇 六、智愚篇 七、苦空篇 八、本生篇九、弟子篇 十、警語篇
像這樣的分法,便於給弘法布教者參考,但並不一定確當,例如在供施、因果等篇中,好多篇是本生譚,而並未完全收進本生篇中。又如一個故事,內中講到供養、布施。可是又涉到懺悔、發願,所以本書分類,只是一個大概的劃分,這應該在此告訴讀者。
在佛教徒偏重信仰修持而不重視智慧理解的今日。出版一部一千數百餘頁的書,是一件為法犧牲的精神。不過,我希望讀者能從本書中體解大道,長養信心,把書中的故事廣為宣揚,自覺覺人,功德無量!
1961年1月15日寫在宜蘭念佛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