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花

佛手花

佛手花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的花朵和花蕾。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主產於閩、粵、川、江浙等省的佛手,其中浙江金華佛手最為著名,被稱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稱“金佛手”。佛手不僅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具有珍貴的藥用價值、經濟價值。佛手全身都是寶,其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辛、苦、甘、溫、無毒,入肝、脾、胃三經,有理氣化痰,止咳消脹、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種藥用功能。據史料記載,佛手的根可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軟;花、果可泡茶,有消氣作用;果可治胃病、嘔吐、噎嗝、高血壓、氣管炎、哮喘等病症。據《歸經》等載,佛手並具治鼓脹發腫病,婦女白帶病及醒酒作用,是配製佛手中成藥的主要原料。

基本信息

概述

佛手花佛手花
佛手花出自《隨息居飲食譜》。
佛手柑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老枝灰綠色,幼枝略帶紫紅色,有短而硬的刺。單葉互生;葉柄短,長3-6mm,無翼葉,無關節;葉片革質,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16cm,寬2.5-7cm,先端鈍,有時微凹,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淺波狀鈍鋸齒。花單生,簇生或為總狀花序;花萼杯狀,5淺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內面白色,外面紫色;雄蕊多數;於房橢圓形,上部窄尖。柑果卵形或長圓形,先端分裂如拳狀,或張開似指尖,其裂數代表心皮數,表面橙黃色,粗糙,果肉淡黃色。種子數顆,卵形,先端尖,有時不完全發育。花期4-5月,果熟期10-12月。

藥品簡述

佛手花佛手花
藥名:佛手花。
漢語拼音:foshouhua
英文名:FlowrofFleshfingeredCitro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
拉丁文名:
功效分類:疏肝藥
科屬分類:芸香科。
別名:佛柑花。
性味:微苦;微溫。
歸經:肝;胃經。
功能:疏肝理氣;和胃快隔。
主治:肝胃氣痛;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生態環境:生於熱帶、亞熱帶。
資源分布:我國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有栽培。
藥材基源: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的花朵和花蕾。
採收儲藏:4-5月早晨日出前疏花時採摘,或拾取落花,曬乾或炕乾。
炮製方法:
用藥禁忌

養生套用

佛手花佛手花
佛手花,圓錐花序或為腋生的花束,雄花較多。其果實頂端分裂如拳,張開時如指,其狀如佛手,故名“佛手柑”。佛手花香氣濃郁,十分宜人,古人多用作壽禮、貢禮。佛手花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花期在夏季,於早晨日出前疏花時採摘,亦可拾取落花,曬乾或炕乾均可。
中醫認為佛手花性平,歸肝經,用於胃氣痛。佛手果實富含維生素C,芳香辛散。將果實切成薄片,用沸水沖飲,有健脾,解酒之功效,並長於舒肝和胃、行氣止痛。對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肋脅脹痛、脘腹痞悶及嘔吐食少等症有一定療效。將150克佛手洗淨,切成細絲,裝入瓶內,加入白酒200毫升,封緊瓶口,每日搖動一次,半月後即成疏肝理脾,消食化痰的“佛手酒”。佛手柑10~15克,粳米5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後放人粳米。再加水4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加入適量冰糖即成。每日溫服2次。用於治療胸悶氣滯,年老胃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暖氣嘔吐等症。

文獻論述

《藥材資料彙編》:平肝胃氣痛。

生藥材鑑定

佛手花佛手花
性狀鑑別
本品長約1.5cm,呈淡棕黃色,基部帶有短花梗;花萼杯狀,略有皺紋;藥瓣四枚,呈線狀矩圓形,外表可見眾多的凹窩,質厚,二邊向內捲曲;雄蕊多數,著生於花盤的周圍;子房上部較尖。氣微、味微苦。

栽培技術

佛手花佛手花
1、選土:佛手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條件,盆土要用質地疏鬆的沙土與紅黃壤土,加入適量的腐熟有機肥混合而成,粘重鹼性土對其生長發育不良。盆土可用60%的粗砂,20佛手花
%的腐熟有機肥,20%的田間土進行配製。
2、定植:先要選好苗,要求根系發達、粗壯、分枝均植時期,秋植在9月至10月,春植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上盆前,先進行整枝、修根,保持完整的鬚根。
3、澆水:佛手苗上盆後,立即澆透壓根水,以后土見乾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要防止盆內漬水,影響根系生長。澆水是種佛手成敗的關鍵,4至5月後,氣溫升高,佛手生長迅速,需水量增加;夏季炎熱高溫,除盆內泥土保持濕潤外,還應在周圍噴水,保持一定的環境濕度;秋天氣溫逐漸下降,澆水量可慢慢減少;冬天,樹體進入休眠,應搬入暖棚,盆上保持一定濕潤程度即可,防止過濕、過乾,以免爛根或植株乾萎。佛手澆水還應根據苗株的具體情況靈活對待,小樹、弱樹少澆,大樹、壯樹多澆;果實膨期不宜澆水,以免落果。
4、施肥:結合澆水追肥,盆栽佛手施肥在一年中,可分四個不同階段:一是春分至芒種間,每隔7天左右要施薄肥,還可用磷酸二氫鉀作根外追肥,目的是增強樹勢。二是芒種至大暑間是盛花期和結果期,每隔3至5天要施肥一次,肥分可比以前濃些。此時多施磷鉀肥,目的是多開花少落果,並可進行人工授粉。三是大暑至秋分間,果佛手花
實正是膨大期,多用鉀、磷等複合肥,少用氮肥,否則果實推遲成熟期。四是白露到霜降期,采果後施稀薄磷鉀肥,控制澆水和氮肥,目的是恢復樹勢,促進花芽分化。總之在結果初期要控制肥水,果實膨大期增施肥水。
5、修枝:佛手上盆後,開始以營養生長為主,頂芽連續生長,沒有自剪性,因此,要注重主梢摘心,促進分枝,矮化樹冠。疏剪密弱枝,結合撐、拉、吊的方法,調整樹姿,美化樹勢。結果後,針對生長、結果勢,進行春夏抹芽,結果枝頂梢摘心、疏花疏果,促進各期的梢、果平衡,防止大、小年現象。
6、防寒:佛手比一般柑橘抗寒力差,遇到低溫時就會大量落葉,枝條凍枯,影響來年的開花坐果及生長發育。因此,佛手冬季入室後要提高室內空氣溫度和濕度,增強樹體抗性。
7、病蟲防治:佛手的病害主要有煤污病,是由腐生真菌引起的,使枝葉密布淺黑色的黑霉,影響葉片光合作用,可用50%退菌特800倍液或多菌靈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和介殼蟲,5至6月份和8至9月份在蚜蟲危害佛手花枝頂端嫩葉時,盆不50%的西維因500倍液。6至7月份,乾熱天氣紅蜘蛛易危害葉片,發現後可噴40%的樂果1000倍液進行防治。

相關詩詞

宋:董嗣杲

不能摩項過只園,幻作清芳與世傳。
排葉爪痕分翠淨,吐葩心骨耀丹妍。
但迷色界空華相,肯悟宗門直指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