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盲公餅

佛山盲公餅

佛山盲公餅是佛山市土特產名產品之一。盲公餅創製於浦嘉慶年代後期(1796一l820年),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年之久。

基本資料

所屬菜系甜品 佛山盲公餅
所屬類型甜品小食
基本特點上口香脆

基本材料

大米粉1.5千克,熟糯米粉1千克,綠豆粉2.5千克,白糖粉5千克,白芝麻500克,花生仁500克,熟豬油1.5千克,冰肉1千克佛山盲公餅是廣東佛山市的歷史名點,也是廣式著名糕點之一。由於選料十分講究,藝要求也極嚴格,因此,做出的糕點不但造型美觀、色澤金黃,而且麻香濃郁,甜而不膩,因而名震遐邇,很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

製作方法

1.冰肉製法:將肥肉切成條狀煮熟,放入冷水內5分鐘,取出晾乾,用白砂糖醃製1個星期。醃製過程中發現濕糖,要及時換糖。用時切成小薄片。
2.炒熟的花仁和芝麻,要磨成粉末。
3.將綠豆粉、大米粉、熟糯米粉,放在案板上拌勻,撥成圓圈,將熟豬油、糖粉放入,加清水攪拌溶化,再加入芝麻、花生粉末,拌勻後把綠豆粉、米粉徐徐撥入搓成粉團。
4.取粉團搓成小圓粒,用手掌輕輕壓扁,放入餅模內,加一塊冰肉在中央,然後把模四周的粉料合攏包著冰肉,再壓平,取出放置在竹篩上。
5.50℃溫度烘40分鐘左右,加溫至70℃烘到餅的表面呈黃色,發出芬香氣味,便可取出。

備註

質量標準形態:表面隆起小圓形。
色澤:麵餅呈黃色。
組織:鬆脆,無雜質。
口味:上口香脆。

典故

由於它是由一盲人創製。因而得名。這盲人名叫何聲朝,八歲時由於家貧患病,無錢醫理,而致雙目失明。十歲開始學卜易,學成後,就在本市教善坊口開設"乾乾堂"卦命館,頗得當時一些人士信仰。生子二,一名蔭源;一名奮興(字豫齋)。而豫齋則在館侍奉父親。由於問卜者多攜帶小孩,喧鬧啼哭,影響工作。豫齋乃想出一法:用飯焦乾磨成米粉,加上芝麻、花生,用生油和勻,製成米餅,稱為"肉餅"。(現盲公餅餅印仍舊有肉餅二字)這樣既可賣給問卜的人以餌小孩,又可以多賺一些錢以補助家計。由於製作別出心裁,甘香香美昧,價錢便宜,購買的入日多。鄰居為了獲利,也從中仿製出售,但質量不及"正貨",人們都擁向何聲朝處買,輾轉相傳下去,向盲公買餅的人們都叫肉餅為"盲公餅",盲公餅遂由此而得名。在封建社會裡,盲人最忌別人叫他盲公,因此百多年來,市場上百公餅雖已名傳遐邇,但他的子孫後代,也不拿盲公餅作招牌,而以合記肉心餅為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