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軒

何軒,200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化學學院,現任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教研處副主任。曾培養了2007年高考化學單科廣東省狀元,輔導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已有2人獲賽區一等獎,30多人獲賽區二等獎。

基本信息

何軒老師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他說,“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我就要把我的青春、我的熱情、我的全部精力都獻給他,這樣,我才會問心無悔。”何老師就是憑著這種堅定的信念,在教育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辛勤地耕耘,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學生身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的努力有了回報。他曾被評為南海區優秀班主任,南海區優秀教師,南海區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南海區教育局黨委優秀共產黨員,獲得全國化學競賽廣東賽區“園丁獎”及突出貢獻獎。教過的學生有高考奪取省狀元桂冠的,有奧林匹克競賽獲得全國一等獎的,有保送清華大學的,考上全國名校的更是多不勝數。
何軒老師擔任班主任除了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之外,還有三大特色:把學生的終身發展放在首位,集體勵志教育與個別談心有機結合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以精英意識激勵學生快速成長成果纍纍。
一. 把學生的終身發展放在首位:
何老師認為,16歲——18歲,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重要階段,高中也是學生個性發展最關鍵、最活躍的時期,其生理、心理發展都趨於成熟,他們的自主意識明顯增強,更加關注人生、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大事,思考自己的命運和權利、義務和責任,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的認知風格和思維習慣,與社會的聯繫更加緊密,社會實踐能力也在逐步增強,初步具備了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因此,高中教育應當面向未來,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作為班主任,應該做的就是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幫助他們形成完美的人格,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發展、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每次接手一個新的班級,何老師就制定了一個詳細的培養計畫,而這個計畫中一定是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何老師認為:欲做學問,先學做人,做人乃人生大道,人做好了,具有了各種優秀的品質,做學問是水到渠成的事,學做人,一定要做一個大氣的人,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
同時何老師提出,鼓勵學生樹立“人格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開發,身心靠自我磨礪”的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倡導學生髮揮主體精神,並把它作為促進教學和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做法是:1.充分發揮班會課的集體教育作用。 何老師利用班會課舉行“人格教育系列班會”,開展主題活動周,如“愛國、守法、誠信、知禮”、“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大氣做人”、“做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 2.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在化學課堂上,何老師也不忘滲透德育教育,經常採取各種手段,通過嚴密的邏輯推導和形象化的實驗,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 3.讓學生成為系列德育活動的主體。無論是團會、班會,還是全校性的演講、辯論或智力競賽、體育競賽等活動,從具體內容的確定,活動方式的設計,到活動過程的主持,都先由學生班團幹部或通過競選產生的主持人擬訂方案,再經過班主任審定修改,由學生主持實施,逐步實現“由包辦代替型向以學生為主體型”的轉變。讓學生在參與管理中實現自理自律。
4.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給他們指明方向。我校07屆學生莫曉龍,高上高二的時候,何老師就發現他是一個思維靈活的學生,而且閱讀廣泛,知識淵博,但在同學眼中,他卻是一個邋邋遢遢的人,不愛洗頭、衣著隨便、說起話來也是有氣無力的。但何老師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材,於是特意培養他,讓他擔任班幹部、讓他參加演講比賽、上課特意讓他回答問題。有一次,何老師上全校公開課,特意讓莫曉龍做主持人,還對他進行了培訓。課後,莫曉龍以前的老師驚訝不以,這是莫曉龍嗎?現在怎么變得如此大方、說話如此得體、表演如此精彩。後來,何老師又推薦他參加清華大學保送生選拔,莫曉龍過關斬將,獲得了成功,成為佛山市報送清華大學第一人。
二.集體勵志教育與個別談心有機結合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
何老師做班主任非常有計畫性,每學期開學之初就制定好了每個月的教育主題,比如今年他擔任我校理科實驗班的班主任,計畫在本學期開展如下主題的教育活動:第一個月進行適應性教育和團隊精神教育;第二個月在繼續加強學習方法指導的同時進行勵志教育;第三個月進行理想與目標的教育;第四個月進行人格教育和意志品質的教育。
何老師認為,班會課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戰場,所以他非常重視班會課的教育效果,每次班會課都是圍繞本月的教育核心展開,對學生進行集體學習指導、心理輔導和勵志教育。
同時,何老師也認識到,僅僅依靠班會課對學生進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何老師也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他認為個別輔導是進入學生心靈、是和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良好關係的最好途徑。每次接手一個新的班級,何老師都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和每一位同學談一次話,並且記錄每次談話的主要內容,建立每個學生的個性檔案。現在,何老師已經養成了每周都和10名學生談話的習慣,他說和學生談話,其實就是在向學生學習,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本書,我們向學生學習他們的優點,幫助他們解決心中的困惑,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在這些過程中,我們積累的大量的教育素材,這些都是無價之寶。
07屆的吳侃同學,頭腦靈活,聰明活潑,但因為家庭環境比較優越,吳侃沒有明確的目標,學習比較懶散,經常違反校紀班規,和同學的關係也處理的不好。何老師也曾經為他頭痛了一段時間,多次和他談話,效果都不明顯,後來慢慢發現,吳侃是一個喜歡錶現的學生,喜歡吸引同學的目光,很在意同學們怎么看自己。發現這些特點,何老師和吳侃進行了一次長談,和他聊同學們喜歡和什麼樣的人交往、怎樣才算有個性、怎樣成為群體中真正的焦點,引導他思考自己的形象、思考自己的人生,同時還讓吳侃擔任文娛委員每周教同學們唱一首歌、設計班會課並擔任主持等等活動。吳侃同學的轉變非常明顯,他參加學校的中英文演講比賽獲得一等獎,參加十大歌手比賽獲獎,最令人欣慰的是在學期末他被同學們評選為“十大文明禮儀學生”。三年後的高考,他考取了北京大學,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他緊緊的握著何老師的手說:高一時您對我的教育,徹底地改變了我的人生觀,沒有您就沒有我的今天。
三.以精英意識激勵學生快速成長成果纍纍。
何老師始終認為,精英的團隊才能產生精英,這也是何老師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團隊精神教育的原因,一個班有優良的班風學風對發掘學生的潛力太重要了。每學期的第一班會,何老師的班會課主題都是“創精英班級,做精英學生”,讓學生認識到,先有團隊才有個人,有精英的團隊才有精英的學生,精英並不是什麼都第一的,而是爭取做最好的自己,你才能成為精英,雖然日後我們可能只能成為平庸的人,但是,沒有精英意識,我們永遠不可能成為精英。
在何老師的這種理念的教育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學生的潛力得到了較大的發掘。何老師每年擔任班主任的班級,各項主要指標均居於年級前列:每學期獲得優秀文明班最多,學生的成績在年級的排名平均進步最大,學生素質明顯提高,已有十多名學生被評為佛山市或南海區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
何老師的工作也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認可,在每學期的學生評價班主任的得分統計中,何老師的得分均居全年級最高分,最高一次評分竟為99.89分。
何老師也不忘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在2005年7月他參加“廣東省中國小班主任骨幹培訓班”,有一篇德育論文發表在《廣東省班主任工作理論與實踐》上。何老師積極探索班會課的有效模式,兩次參加學校組織的班會課比賽獲一等獎,其中《男女生交往之道》在廣東省中國小班會課優秀課例評比中被評為省一等獎,併入選《廣東省中國小班會課優秀課例》一書,《可愛男生》獲校一等獎。何老師也因工作業績突出,2005年被評為南海區優秀班主任。
何軒老師不僅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是教學的能手,先後6次在學校組織的公開課、說課比賽中獲得一、二等獎,06年4月參加廣東省化學教師能力大賽獲一等獎第一名;積極開展教學科研,連續3年在南海區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另有多篇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或獲得省級獎勵;主持或參與了三個省級子課題的研究,已通過驗收,並分獲南海區一二三等獎。輔導的學生參加全國化學奧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06年輔導的學生參加化學奧賽3人獲得省一等獎(佛山大市共五人),7人獲省二等獎,其中黃志東同學更是以總分佛山大市第一的成績榮獲省賽區一等獎,同時獲得重點大學保送生申報資格和高考總分加20分的獎勵。09年輔導的學生參加化學奧賽8人獲得省一等獎(佛山大市共12人),7人獲省二等獎,其中周*同學更是以總分佛山大市第一的成績榮獲省賽區一等獎,同時獲得重點大學保送生申報資格和高考總分加20分的獎勵。
07年任教高三(6)班化學,高考成績突出,黎勁良同學獲得廣東省高考化學單科狀元,130分以上2人,9人進入學校單科前十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