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禮

何福禮

中國竹工藝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男,1944年生,1958年入東陽竹編廠學藝,現任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東風竹編廠董事長、總工藝師。

中國竹工藝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男,1944年生,1958年入東陽竹編廠學藝,現任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東風竹編廠董事長、總工藝師。
何福禮何福禮

簡介

大師出身寒苦,14歲為謀生進廠學藝,長期在竹藝編織第一線摸爬滾打,數十年磨一劍,終於從一個小篾匠成長為一代竹工藝大師。
大師業精於勤,功底深厚,經驗豐富,一直是原東陽竹編廠的業務骨幹和技術權威。1982年,何福禮被邀去澳大利亞墨爾本等地表演,他的竹編受到強烈關注,被稱為“把竹子變成大象的魔術師”。1983年,何福禮主持了長6.19米、高2.68米大型竹編精品《九龍壁》的編織工作,採用了150多種編織手法,其中獨創了“鱗形編織撮花”、“雙條絲串藤細花龍“、”人字花紋分色龍“等多種編織技法,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並被列為國家工藝美術珍品,專家們稱它為“中國民間竹編藝術一絕”,是中華民族當代竹編藝術的經典之作。
1997年,何福禮為香港回歸獻禮,精心製作了一條長2465米、龍身163節的竹編巨龍,在香港展演時,引起了社會轟動,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懷著十分激動的心情親自為巨龍開眼點睛,這一作品被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此後他創作成功的《香爐鼎》、《漁翁》、《海鷗》、《詠鵝圖》、《大象》、《哪咤鬧海》、《八仙竹絲花籃》等精品,無不引起全國工藝美術界的轟動,先後榮獲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等國家級大獎。
2003年12月,國際竹藤組織和中國竹產業協會授予何福禮“中國竹工藝大師”稱號。

何福禮何福禮

2005年,何福禮三次應考,攻克了竹絲鑲嵌和在國內幾近絕跡的“反簧”技術難關,八次進京修繕故宮博物院中最精美最豪華的建築———乾隆皇帝御書房倦勤齋(竹編部分),使其恢復歷史原貌。 15歲那年,為學手藝掙錢養家,何福禮跟著東陽的一位老篾匠馬富世開始學竹編。從當地小有名氣的篾匠,到東陽木雕廠的竹編技術骨幹,再到“中國竹工藝大師”,何福禮以一個農家孩子的聰慧和勤勞,在竹編工藝的道路上執著前行。 在故宮面向全國的招賢選拔中,何福禮被故宮選中似乎是命運的一聲召喚,也是歷史的一次暗合。據《東陽市志》載,清朝嘉慶、道光年間,東陽數百名木雕藝人曾到京城從事皇宮雕飾。時光流轉,歲月輪迴。200年後的今天,何福禮肩負起了“百工之鄉”的重託,再一次去履行一項更勝先人的光榮使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稱他為“故宮大修中內裝修部分的試驗者”,認為其工藝“讓人大開眼界”;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副總裁吳•亨利則稱何福禮為“天才的藝術家”。當年,何福禮修故宮,轟動一時,傳為佳話,使其榮膺“感動金華‘十佳之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