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華[全球巨觀經濟研究室研究員]

何新華[全球巨觀經濟研究室研究員]

全球巨觀經濟研究室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教授

學歷

1986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系畢業,獲生物統計學碩士學位

1982年山東工學院電機系計算機專業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8年1月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從事世界經濟統計研究工作;1998年10月晉升為副研究員;

2005年8月晉升為研究員;2001年起擔任世界經濟統計分析研究室主任;2009年擔任巨觀經濟分析與統計研究室主任;

2010-2011年擔任世界經濟統計與套用研究室主任。

1982年7月-1997年12月:在山東省計畫生育委員會從事人口預測與人口計畫研究。1989年1月晉升為工程師,1997年1月晉升為高級工程師。

2012年7-8月:芬蘭央行轉軌經濟研究所(BOFIT)訪問學者。

2007年11-12月: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訪問學者。

2006年11-12月:香港金融研究所訪問學者。

2003年10月-2004年10月:亞洲開發銀行中國巨觀經濟模型開發顧問。

2003年1-5月:英國倫敦大學Queen Mary經濟系訪問學者。

1992年3-4月:瑞典國家統計局訪問學者。

1989年8-10月:泰國亞太經社會訪問學者。

1985年1月-1986年6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訪問學者,1986年獲生物統計學碩士學位。

承擔的課題及科研工作

2012-2015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G20主要經濟體短期GDP和CPI走勢預測”

2009-2014年: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統計重點學科建設。

2007年: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課題:“關於政府消費核算的若干問題”。

2006年至2010年: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A類課題:“世界經濟模型與資料庫”。結項評級“優秀”。

2006年: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課題:“關於FDI存量與利潤率的統計問題”。

2005年1-6月:主持國際投資機構與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合作項目“中國與世界經濟互動”之子課題“從統計數據看中國與世界經濟”。

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主持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與亞洲開發銀行的合作研究項目“中國巨觀經濟模型開發與套用”。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主持國家自然基金課題:“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中國巨觀經濟模型”,結項評級“優”。

2002年至2004年: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B類課題:“外部衝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結項評級“優秀”。

2002年至2007年:主持世界經濟統計重點學科建設。

2002年至2004年: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戰捷主持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院級A類課題:“中國人口政策評估”。

2000年6月至2000年9月:主持財政部十五規劃課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2000年6月至2000年9月:主持外經貿部十五規劃課題“對外經濟貿易強國的主要特徵和指標分析”。

2000年至2001年:主持美國福特基金資助課題“中國企業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數量分析”。

2000年:主持世界經濟資料庫開發設計工作。

1998年: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陳秀英主持的北京市統計局招標課題“北京與已開發國家都市農業對比分析”。

學術論文

>He, Xinhua, “The intermediation role of Hong Kong in China’s trade development,” forthcoming in Sarah Y. Tong Eds.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in Asia,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Qin, Duo and Xinhua He, “Modelling the Impact of Aggregate Financial Shocks External to the Chinese Economy,” BOFIT Discussion Papers

He, Xinhua, Duo Qin and Yimeng Liu, “Exchange rate misalignments: A comparison of China today against recent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Japan, Germany, Singapore and Taiwan,”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udies, 10(3)247-266, 2012.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Working paper No.667, July 2010,

秦朵、何新華:“大緩和時期已開發國家的低通脹受益於全球化的新證據”,《金融研究》,2011年10月。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統計研究室工作論文DSWP201101,2011年9月

Qin, Duo and Xinhua He, “Globalisation Effect on Inflation in the Great Moderation Era: New Evidence from G10 Countries,“ (August 25, 2011). Available at

Qin, Duo and Xinhua He,” Is the Chinese Currency Substantially Misaligned to Warrant Further Appreciation?” Economics Discussion Papers, No 2010-8. Feb. 2010,

何新華:“正確理解CPI之爭中的幾個關鍵概念”,《巨觀經濟研究》,2011年3月,第3-13頁,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統計研究室工作論文DSWP201003,2010年12月

何新華:“失業率統計數據不具有國際可比性”,載於何新華、劉仕國等著《世界經濟解讀2011—復甦、問題與前景》,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年1月,第266-281頁。

He, Xinhua, “Noteworthy Discrepancies in China’s GDP Accounting,” China & World Economy

秦朵、何新華:“人民幣失衡的測度:指標定義、計算方法及經驗分析”,《世界經濟》,2010年第7期,第3-24頁。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統計研究室工作論文DSWP201001,2010年2月,>。載於何新華、劉仕國等著《世界經濟解讀2011—復甦、問題與前景》,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年1月,第43-66頁。

何新華、秦朵、劉一萌:“有關匯率失衡的比較研究——日元、德國馬克、新加坡元、台幣與人民幣的比較”,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統計研究室工作論文DSWP201002,2010年6月。載於何新華、劉仕國等著《世界經濟解讀2011—復甦、問題與前景》,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年1月,第67-90頁。

何新華:“中國需警惕高通貨膨脹突現”,載於何新華、劉仕國等著《世界經濟解讀:2010—危機、對策與效果》,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年3月,第45-57頁。

何新華:“中國近來上調出口退稅率效果分析”,載於何新華、劉仕國等著《世界經濟解讀:2010—危機、對策與效果》,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年3月,第58-74頁。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統計研究室工作論文DSWP200903,2009年8月

何新華:“關於中國國民經濟核算數據的一點思考”,載於何新華、劉仕國等著《世界經濟解讀:2010—危機、對策與效果》,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年3月,第173-185頁。

何新華:“關於我國巨觀經濟政策的效果分析—基於MCM_QEM模型的啟示”,載於《世界經濟解讀》2009年4月

何新華、高瞻:“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統計研究室工作論文DSWP200802,2008年4月,《世界經濟調研》,2009年6月。

何新華、李寧:“美國經濟危機對中美貿易的影響—基於中美間貿易結構變動的啟示”,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統計研究室工作論文DSWP200901,2008年12月《世界經濟調研》,2009年6月。

Qin, Duo, Marie Anne Cagas, Geoffrey Ducaes, Xinhua He, Rui Liu and Shiguo Liu, “Effects of income inequality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Presented at EcoMod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icy Modeling, Istanbul, July 2005.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Working paper

何新華:“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載《國際經濟評論》2008年9-10期,第34-37頁。

何新華:“巨觀套用計量經濟學現狀及發展趨勢”載於李向陽主編:《世界經濟前沿問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12月,第459-478頁。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統計研究室工作論文DSWP200701,2007年11月

Qin, Duo, Marie Anne Cagas, Geoffrey Ducanes, Xinhua He, Rui Liu, Shiguo Liu, Nedelyn Magtibay-Ramos and Pilipinas Quising, “A macroeconometric model of the Chinese economy,” Economic Modelling, Vol. 24, Issue 5, September

He, Xinhua, and Yongfu Cao, “Understanding High Saving Rate in China,” China & World Economy

何新華:“中國香港在內地對外貿易中的地位評析”,載於《國際經濟評論》,2007年3-4期,第54-57頁。

He, Xinhua, An Evaluation of the Intermediation Role of Hong Kong in Chinese Foreign Trade, HKIMR (Hong Kong Institute for Monetar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何新華、曹永福:“解析中國高儲蓄”,載於何帆、張斌主編:《尋找內外平衡的發展戰略——未來10年的中國和全球經濟》,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第322-332頁。

何新華:“中國價格指數間的關係研究”,載於《世界經濟》,2006年4月,第31-36頁。

何新華:“關於中國生育率下降的影響因素之經濟計量學分析”,載於《遠東中文經貿評論》(新加坡),2006年第1期,第37-42頁。

何新華、曹永福:“從資金流量表看中國的高儲蓄率”,載於《國際經濟評論》,2005年第11-12期, 第58-61頁。

Qin, Duo, Marie Ann Cagas,Pilipinas F. Quising, Xinhua He, “How Much Does Fixed Investment Drive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RC?”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Vol. 28, Issue 7, 2006, PagesPresented at EcoMod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icy Modeling, Istanbul, July 2005;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Working paper No. 545,

He, Xinhua, “Aggregate Business Investment in China and UK,”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Vol.27, Issue 6, Pages733-742. Presented at EcoMod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icy Modeling, Istanbul, July 2005.

何新華:“我國價格形成機制及未來走勢分析”,在2005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數技經所主辦的”經濟政策模擬及中國‘十一五’規劃國際研討會”上作大會發言。

何新華:“中國GDP的構成分析”,載於《遠東中文經濟評論》(新加坡),2005年第4期,第43-48頁。

何新華:“漸進式升值在短期內對就業產生的壓力最小”,載於《國際經濟評論》,2005年3-4月,第23-25頁;被收入人大複印資料F103《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2005年第5期;以“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就業的影響研究”為題被收入經濟發展論壇工作論文FED

何新華:“利息率上調與人民幣升值,哪種政策更可取”,載於王洛林、李向陽主編《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04~2005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Qin, Duo, Pilipinas Quising, Xinhua He and Shiguo Liu, “Modeling monetary transmission and policy in China,”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何新華:“升值優於加息”,載於《國際貿易》,2004年11月,第52-55頁。被收入余永定、何帆主編的《中國經濟的夏天》,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年4月,第221-241頁。

He, Xinhua and Duo Qin, “Aggregate investment in China: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Asian Development Review, Vol.

He, Xinhua, Haiying Wu, Shiguo Liu and Ling Wang, “China_QEM, A Quarterly Macro-econometric Model of China,” presented at EcoMod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icy Modeling, Paris, July 2004,

何新華:“外部衝擊對中國巨觀經濟的影響之量化分析”, 載於王洛林、李向陽主編《世界經濟分析與預測》2003-2004年,社科文獻出版社,2004年2月,第251-261頁。

何新華、吳海英、劉仕國:“人民幣匯率調整對中國巨觀經濟的影響”載於《世界經濟》,2003年第11期,第13-20頁。被收入人大複印資料F10《國民經濟管理》2004年第1期。獲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何新華、吳海英、劉仕國:“人民幣升值對巨觀經濟運行僅存在短期負面效應”,載於《國際經濟評論》,2003年9-10期,第21-23頁。被收入人大複印資料F62《金融與保險》2003年第5期。

何新華、戰捷、肖振禹:“關於我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體制改革影響因素的分析”,載於鄭功成、鄭宇碩主編《全球化下的勞工與社會保障》,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2年6月,第538-564頁。以“我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體制所面臨的問題及原因探析”為題納入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工作論文

何新華:“養老保險體制改革成本的最小化研究”,載於《世界經濟》,2001年第2期,第3-13頁;被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外事局編《跨世紀考察: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革》,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1月,第266-290頁;被收入人大複印資料C41《社會保障制度》2001年第6期。獲2003年度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類)。

何新華、王玲:“比拼經濟實力——對外經濟貿易強國主要特徵和指標分析研究”,載於《國際貿易》,2000年第12期,第14-18頁。

何新華:“國際收支統計口徑的新變動”,載於《統計研究》,1999年第2期,第12-13頁。被收入人大複印資料F104《統計學、經濟數學方法》1999年第3期。

何新華:“從國際收支狀況看東亞金融危機的必然性”,載於《世界經濟》,1998年第10期,第25-27頁。

何新華、陳秀英:“經濟預測方法簡析及其套用”,載於 《世界經濟》,1998年第5期。

研究報告

何新華:“WTO等重要國際組織工作論文存在缺陷”,《專供信息》,2012年第119期。

何新華:“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載於何新華、劉仕國等著《世界經濟解讀:2011—復甦、問題與前景》,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年1月,第21-39頁。

何新華:“基於MCM_QEM模型的主要國家(地區)巨觀經濟預測”,載於王洛林、張宇燕主編:《2011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年1月。

何新華:“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載於何新華、劉仕國等著《世界經濟解讀:2010—危機、對策與效果》,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年3月,第20-41頁。

何新華、秦朵、劉一萌:“實證研究結果否定了‘中國操控人民幣匯率’的論點”,《專供信息》,2010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2010年度優秀對策信息對策研究類三等獎。

何新華、秦朵:“從實際有效匯率看當前人民幣並沒有被低估”,《專供信息》,2010年第29期。

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2010年度優秀對策信息對策研究類特等獎。

何新華:“中國巨觀經濟政策的效果分析”,《世界經濟調研》2009年6月。

何新華:“國際金融統計新進展” ,載石小玉主編《世界經濟統計新進展》(2002-2008),

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年2月。

何新華:“人口與住房普查統計新進展”,載石小玉主編《世界經濟統計新進展》(2002-2008),

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年2月。

何新華、曹永福:“關於政府消費核算的若干問題”,國情調研報告,交本所科研處。

何新華、曹永福:“關於FDI存量與利潤率的統計問題”,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統計研究室工作論文DSWP200801,2007年1月

He, Xinhua, Haiying Wu, Yongfu Cao and Rui Liu, “A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a

and the World Economy,” May 2005.

He, Xinhua et al , “The PRC Model,” Oct. 2004.

He, Xinhua et al, “The Updated Macroeconometric Model of PRC,” Oct. 2004.

He, Xinhua, “Macroeconometric Model of China: Summary Report,” Dec. 2003.

何新華、戰捷、肖振禹:“關於中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數量分析”,2001年8月。

何新華、王玲:“對外經濟貿易強國的主要特徵和指標分析研究”,2001年2月。

何新華等:“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2000年9月。

陳秀英、何新華:“北京與已開發國家都市農業對比分析”,1999年9月。

著作

何新華:《多國(地區)巨觀經濟季度模型MCM_QE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年11月。

何新華、吳海英、曹永福、劉睿著:《中國巨觀經濟季度模型China_QE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年5月。2011年獲第七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何新華著:《成本效益分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教材,1999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