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與奧林匹克紀念館

何振梁與奧林匹克紀念館

位於江蘇省無錫市的運河公園內,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展館外觀設計大方簡約,風格上略帶上世紀初民國風格,突出了無錫工商名城的地域特色。。

(圖)何振梁與奧林匹克紀念館薩馬蘭奇參觀何振梁與奧林匹克紀念館

2008年5月20日,國內首座將體育名人和奧林匹克文化相結合的主題館――何振梁與奧林匹克陳列館在何振梁的家鄉無錫落成開放,當天即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一睹風采。該館利用上世紀的工業遺存——無錫運河公園內、蓉湖大橋旁原有的老倉庫改建,展示的圖片、文字和實物詳實、布置新穎,內設的互動項目更是能讓參觀者在遊戲中掌握奧運知識。

藏品

(圖)何振梁與奧林匹克紀念館外觀何振梁與奧林匹克紀念館

何振梁捐贈400件藏品
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的何振梁與奧林匹克陳列館,展館外觀設計大方簡約,風格上略帶上世紀初民國風格,突出了無錫工商名城的地域特色。陳列館分主館、副館兩個部分,主館兩層樓集中展示何振梁先生與奧運的淵源與其收藏,物品結尾處以奧林匹克知識收場;副館以無錫籍奧運名人和百米奧運玉雕為主。昨天,當記者再次走到這座傍河而建的老倉庫前時,這裡往日的陳舊與滄桑已經不見,奧林匹克的活力充分注入其中,動感又時尚的新陳列館已經呈現眼前。

無錫籍體育名人何振梁饋贈的400件展品充實了館藏。記者行走於館內,一些首次公開展示的實物讓人大飽眼福。在主館二樓,有一處場景模擬了希臘奧運聖火採集地――“奧林匹克廣場”,廣場前正中擺放了“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頭像,這是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贈送給何振梁的;而顧拜旦使用過的書桌複製品一張,也在陳列館二樓展陳。這張編號為218的書桌,由國際奧委會限量製作,共複製了999張,時任國際奧委會執委的何振梁獲贈一張,如今,何老將其轉贈給了陳列館;何振梁身為國際奧委會委員時佩戴的臂章也保存在館內,該臂章佩戴者在處理比賽突發事件時有果斷拍板的權力。珍貴的藏品,如今都靜靜地“躺”在館內,因為有了何老的有心之舉、細心收藏,今天人們才有幸欣賞到難得一見的珍品。記者在陳列館內還找到了由浙江大紅鷹集團捐贈的慶祝申奧成功的百米彩色玉雕以及蔡振華、潘多、王國新、惠鈞、顧俊等6位無錫籍體壇精英的資料。這座以何振梁名字命名的陳列館,已經不是一座個人事跡陳列館,而是傳播奧林匹克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的所在。

主館二樓入口處,一幅巨大的照片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遠遠地看,這是何振梁的巨幅頭像,走近一看,這張大照片原來是由一張張小照片構成,十分搶眼。據介紹,這幅巨照由1008張小照片構成。1008張照片涵蓋了何振梁在各個場合出席的照片,也有現代奧林匹克運動項目的圖片。經過電腦計算色彩、亮度後,一張張小照片進行了調整最終拼成一張大圖。這樣的藝術構思,極具視覺衝擊,也很有美感。這種設計上的匠心獨運,在館內處處可見。

奧運互動遊戲

(圖)何振梁與奧林匹克紀念館何振梁與奧林匹克紀念館

陳列館是人們親近奧運、了解奧運的視窗,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紅白相間的地面,被設計成田徑跑道,跑道邊所設定的用來休憩的凳子,則是由彩色的奧林匹克英文字母組成;頭頂投下的光影,在地面、牆上閃跳出歷屆奧運會會標;就連休息區的地毯顏色,也從奧運五環顏色演變而來。每一個細節都做了精心的設計,陳列館內“奧運”元素真是無處不在。

其中,最為吸引孩子們的要數互動區內的遊戲項目了,每一項遊戲都與奧運相關,在遊戲中可以掌握奧運知識。 參觀者可以在互動遊戲區域參與奧運知識衝浪,通過操作觸摸鍵,回答大螢幕上出現的奧運知識選擇題,還可以四人一組進行搶答。來到模擬標槍比賽場地,參與者只要戴上一種特製的護腕,在一塊大螢幕前做著投擲標槍的動作,顯示屏上就會自動顯示出比賽成績。原來套上的特製護腕遍布著感應設備,它能根據參與者揮臂的力度和速度,迅速測出投擲距離。這一模擬競賽,可以多人進行分組比賽;如果只有一人,參觀者可以將市級、省級或亞洲冠軍當作假想敵,比試一下,看看自己與冠軍們的差距。此外,觸摸式的象棋對弈、互動影院等都帶人們體驗不同的運動方式。可容納30人左右的互動影院內放映著一部16分鐘的《漫步古代奧運》互動片,主持人為無錫大阿福,由阿福帶著觀眾們遊歷古代奧運,其間穿插問答題,影片將根據參與者給出的正確或錯誤答案,大阿福帶著進入不同的情景。

地理位置

江蘇省無錫市的運河公園內

(圖)何振梁與奧林匹克紀念館 何振梁與奧林匹克紀念館

人物簡介

(圖)何振梁何振梁

何振梁先生出生在無錫城北郊吳橋腳下田屠里,現任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奧委會文化和奧林匹克教育委員會主席,先後擔任過國際奧委會多個重要職務。他經歷了新中國體育對外交往的歷次重大事件,特別是兩次參加北京申辦奧運會,兩次擔任申奧投票中方陳述人,為中華民族圓夢奧運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