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斌

何志斌

何志斌,陝西長安人。曾擔任過西北軍連長,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營長,國民黨政府軍團、旅長。

佛山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人物簡介

何志斌,男,1968年生於佛山,書房名納齋,1968年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佛山市青年聯合會常委、佛山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佛山印社副社長、佛山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作品入展全國第七展書法篆刻展覽、全國第九展書法篆刻展覽、全國首屆現代篆刻藝術展、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等。

主要展出

主要作品展出:
“全國千人書法展”(中國書協5月27日北京開幕)
“全國第七展書法篆刻展覽”
“全國第九展書法篆刻展覽”
“全國首屆現代篆刻藝術展”
“廣東省書法篆刻作品展”獲銀獎
“廣東省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獲銀獎
“廣東省首屆篆刻刻字作品展”獲銅獎
“廣東省首屆楹聯書法作品展”獲銅獎
“廣東省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獲銅獎
組織策劃:
佛山柳州青年書法聯展
珠三角五市青年書法聯展
佛山青年書法家精品展
佛山青年文化行新綠獎書法大賽
主編《佛山書風探索系列》叢書
作品收藏:
洛陽白馬寺
順德寶林寺
廣東省佛教協會
佛山市博物館
天任美術館
石景宜藝術館等單位及個人收藏
出版:
《佛山書風探索系列——何志斌作品選》
《張槎書法家作品系列——何志斌書法選》
《何志斌書法篆刻集》

社會評說

納古出新,屢獲殊榮
十年前,何志斌的隸書條幅就入展了全國最高級別的書法展覽——全國第七屆書法展。此作鐵畫銀鉤、大氣凜然、充滿張力,奠定了他在書壇的地位。
他一直紮根於豐厚的漢碑土壤,取法秦漢,下探明清,對古樸而雄奇的書風無不廣收博取,又借鑑秦詔版及漢印,融篆入隸,借印為書,默默耕耘,期待新一輪的厚積薄發。2007年,他創作的隸書對聯作品再次入展全國第九屆書法展。2008年,他的隸書作品在全國第二屆隸書大展獲獎。2009年,何志斌更是連續獲得廣東書法最高獎——第三屆“南雅獎”金獎和廣東省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筆歌墨舞頌中華”雙擁書法大展的一等獎,為佛山書壇爭得了榮譽。2010年入選第三屆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
經過努力的錘鍊,他的書藝已是另臻境界。尤其他的隸書,用筆提按使轉自然,結字、章法靈活變通,奇趣相生,意趣盎然,在展示傳統功力的同時又充分展示了時代的美感和活力,化古為新,獨樹一幟,可謂是熔漢骨之典雅,成今風之奇趣。正是“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精心營造的藝術空間躍然紙上。
書壇少帥,運籌帷幄
2003年,何志斌接任佛山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這是一個有著輝煌歷史的協會,創會主席李小如和二任主席王志敏都是名家裡手。作為第三任主席,他深感擔子重、壓力大。
佛山是嶺南的書法重鎮,明清以來,名家輩出。如何繼承與創新?這是他接任後首要考慮的問題。他聯合我市的青年才俊,共同謀劃,組織藝術沙龍,通過對話與筆會,進行思想碰撞和創作觀摩,提高書藝。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佛山書風探索系列》的作品集出版了。2004年,佛山書法展在廣州開幕,《佛山書風探索系列》作品集同時首發,引起省內書壇注目。2005年,佛山青年書協與廣州、中山、東莞、江門五市舉辦“珠三角五市青年書法聯展”;2006年,又與廣西柳州舉辦“佛山柳州青年書法聯展”,從省內到省外,都留下了佛山青年書協這幫青年書法家的足跡;2007年,佛山青年書協九人作品入展全國第九屆書法展,名列我省前茅。
值得特別一說的是2008年“全國中青年書法名家邀請展”。2008年是佛山青年書協成立25周年,又逢奧運年,在廣東省書協、共青團佛山市委、佛山市書協的支持下,在青年書協各位同道的共同努力下,該展在廣州文化公園隆重開幕!中國書協副主席陳永正先生以及省、市相關領導、文化名流、參展書家數百人出席開幕式並參觀了展覽。全國各地140多位著名書法家送來自己的精品力作。並出版了精美的“全國中青年書法名家邀請展”作品集。本次活動引起國內書壇重視,中國書法院將這次展覽列入《2008年中國書法年度報告——2008年中國書法大事記》,可見其影響力這些,足以見證何志斌作為佛山青年書壇領頭羊的帥才。
德藝兼修,期待超越
納齋多才多藝,遇有應酬或是朋友相邀K房放歌,歌聲渾厚婉轉,藝驚四座,每每被同道戲稱為“書法家中的歌星”。梁家焯先生曾撰文稱讚他的多才多藝:“納齋用心研究或耽醉其間的學問或遊戲,對他的書法藝術也有著頗大的影響:會計使其精邃;音樂使其跌宕;術算使其空靈;麻戲使其善變;文學使其潤麗;禪學使其圓通;西學使其兼容。如此不一而足。古人說功夫在書外,是很有見地的。”
前年汶川地震,他和青年書家們在一周內創作了近百幅書法作品,舉行義賣;去年,廣東獅子會舉辦名家書畫作品慈善拍賣,又慷慨捐出精品力作……

民革元老

何志斌(1909--1998) 號震寰,陝西長安人, 西北軍洛陽軍官學校畢業。任西北軍連長,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營長,1936年秋任第3路軍軍事教育團第2隊隊長,1938年任山東省第8抗日游擊司令部獨立營營長,1940年任魯蘇戰區游擊第1縱隊1支隊支隊長,1944年任山東挺進軍第12縱隊少將司令,1945年9月兼任新編36師師長,1947年任山東省保全第2旅旅長,1948年7月任整編第96軍獨立旅旅長,9月19日在濟南戰役中參加起義。後任解放軍第35軍105師師長,參加了淮海、渡江戰役和解放南京的戰鬥。建國後,歷任杭州警備區副司令員,浙江省鹽務局局長,浙江省輕工業廳副廳長,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民革浙江省委主委,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1998年11月19日在杭州病逝。

中科院副研究員

概述

男,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

學習與工作簡歷

學歷
1996.9~2000.7 西北農林科技大·水土保持與沙漠化防治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0.9~2003.7 中科院寒旱所·自然地理專業生態水文方向·獲理學碩士學位
2003.9~2007.11 中科院寒旱所·自然地理專業生態水文水方向·獲理學博士學位
工作簡歷
2003.7~2009.1 中科院寒旱所·助理研究員·生態水文
2009.1~ 中科院寒旱所·副研究員·生態水文
2009.2~ 中科院寒旱所·碩士生導師

工作業績

1、近五年承擔課題
1) 2005年,主持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培養計畫項目“祁連山植被斑塊水文過程研究”(O628221001),經費26萬元;
2) 2006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祁連山森林斑塊形成機理研究”(40601007),經費28萬元;
3) 2006年,主持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所創新項目,經費5萬元(0628221001);
4) 2007年,主持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資助項目,經費10萬元 (290820481);
5) 2007年,主持“民勤沙漠化防治與生態修復技術集成試驗示範研究”項目的子課題“人工增雨、雪技術研究與示範及其生態水文效應對出山口徑流的貢獻評價(902007BAD46B07-01);經費50萬元。
2、近五年參與課題
1)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黑河流域水-生態-經濟系統綜合管理試驗示範”“中游節水—經濟型綠洲防護體系的建植與管理技術”專題,(批准號:KZCX1-09-02);
2)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方向性項目“內陸河流域水-土-氣-生觀測與綜合研究” (批准號:KZCX1-329);
3) 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環境變化條件下乾旱區內陸河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以黑河流域為例(批准號:40235053);
4) 水利部水保司重點項目“中國西部生態環境建設科研示範工程·甘肅省臨澤風蝕沙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示範區規劃初步設計及示範區建設技術服務和效益監測”。
3、近五年發表論文
1) He Zhibin, Zhao Wenzhi, Fang Jing. 2005,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of oasis shelter-forest system: a case study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Heihe River in Northwest China.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Proceedings 25th Anniversary, 4411-4414.
2) He Zhibin, Zhao Wenzhi, Chang Xuexiang, Chang Xueli, Fang Jing. 2006, Scale dependence in desert plant diversity.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15: 3055-3064.
3) He Zhibin, Zhao Wenzhi. 2006,Characteriz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iparian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in China using geostatistical techniques. Ecological Research, 21: 551-559.
4) He Zhibin, Zhao Wenzhi, Chang Xueli. 2007,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plant community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oasis and desert using semivariance analysis. Landscape Ecology, 22: 95-104.
5) Zhao Wenzhi, Chang Xueli, He Zhibin. 2004. Responses of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esert riparian forests to hydrologic process in Ejina oasis. Science in China Ser. D Earth Sciences, 47(supp.): 21-31.
6) Zhao Wenzhi, Chang Xueli, He Zhibin, Zhang Zhihui. 2007. Study on vegetation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in Ejina Oasi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2007, 50: 121-129.
7) 何志斌,趙文智. 2003,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典型樣帶植被空間異質性. 冰川凍土, 25(5):591—596.
8) 何志斌,趙文智. 2003,半乾旱區流沙固定初期不同植被類型的土壤濕度特徵. 水土保持學報, 17(4):164-167.
9) 何志斌,趙文智,常學向,等. 2004,荒漠植被植物種多樣性對空間尺度的依賴. 生態學報,24(6):1146-1149.
10) 何志斌,趙文智,常學禮. 2004,荒漠綠洲過渡帶植被空間異質性的可塑性面積單元問題. 植物生態學報,28(5):616-622.
11) 何志斌,趙文智. 2004,黑河流域荒漠綠洲過渡帶兩種優勢植物種群空間格局特徵. 套用生態學報,15(6):947-952.
12) 何志斌,趙文智. 2004,荒漠綠洲區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空間異質性的定量研究. 冰川凍土,26(4):207-211.
13) 何志斌,趙文智. 2005,黑河中游地區植被生態需水量估算. 生態學報, 25(4):705-710.
14) 何志斌,趙文智,2005,屈連寶. 黑河中游綠洲防護林的防護效應分析. 生態學雜誌, (1):45-49.
15) 何志斌,趙文智,劉鵠,蘇永中. 2006,祁連山青海雲杉林斑表層土壤有機碳特徵及其影響因素. 生態學報,26(8):2572-2577
16) 何志斌,趙文智,常學向,劉鵠. 2007,河道水力傳導度測定及其各向異性分析. 水科學進展,
17) 趙文智,常學禮,何志斌. 2003,額濟納荒漠河岸林分布格局對水文過程回響. 中國科學(D),33(增刊) 21-30
18) 趙文智,常學禮,李啟森,何志斌. 2003,荒漠綠洲區蘆葦種群構件生物量與地下水埋深關係. 生態學報, 23(6):1138-1146
19) 李秋艷,何志斌,趙文智,李啟森. 2004,不同生境條件下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種群的空間格局及動態分析. 中國沙漠, 24(4):484-488.
20) 趙文智,常學禮,何志斌,張智慧. 2006, 額濟納荒漠綠洲植被生態需水量研究. 中國科學(D)36(6): 559-56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