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孝榮

24.《明代的中越文化交流》,載《歷史教學》1998年第10期。 30.《明代宦官與佛教》,載《南開學報》2000年第1期。 35.《清代的中越文化交流》,載《歷史教學》2001年第11期。

簡介

何孝榮,男,漢族,1966年9月生,江蘇省漣水縣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1985—1989年,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學習,獲學士學位。1989——1992年,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學習,獲碩士學位。1992年6月,留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工作。1995——1998年,南開大學歷史系學習,獲博士學位。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曾在日本立教大學留學一年。1998年9月獲南開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二等獎。主要研究方向有:明清史、中國佛教史。

主持項目

主持科研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明代北京佛寺研究(宗教學類),2001-2008年。
2、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項目:乾隆朝人物傳記(下)子項,2006年。
3、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項目:《金陵梵剎志》點校,2006-2007年。
4、國家重大出版工程項目:“中華大藏經續編(漢文部分)”佛寺志山志部分,2008年。
5、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資助項目:明代北京佛教研究,2008年。
6、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明代北京佛教研究(宗教學類),2008年。

參加國際會議

1、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佛教與遼金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4年11月。
2、香港中文大學“明太祖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年3月。
3、香港大學等“羅香林教授百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年11月。
4、中國台灣明代研究學會、東吳大學、暨南國際大學等“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年11月。
5、中國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宗教傳播與宗教衝突——第二屆東亞歷史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年11月。

著作獲獎

1、專著《明代南京寺院研究》獲得天津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2年12月。
2、參編專著《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獲得天津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4年12月。
3、南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6年4月。
4、南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7年4月。
5、論文《論明憲宗崇奉藏傳佛教》獲中國圖書館學會高等學校分會“第三屆余志明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學術成果獎”三等獎,2007年11月。
6、國家社科項目“明代北京佛寺研究”(宗教學類)結項成果《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獲得優秀等級,2008年2月。
7、合著《清史紀事本末》獲得天津市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8年11月;上海圖書獎一等獎,2008年3月;第八屆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暢銷書獎一等獎,2008年11月。
8、論文《明代皇帝崇奉藏傳佛教淺析》獲得天津市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8年11月。

學術兼職

國家重大出版工程項目“中華大藏經續編(漢文部分)”編委。
深圳弘法寺弘法研究所導師。
中國明史學會理事。
中國宗教學會理事。

成果·專著

1.《二十六史精要辭典》(合作),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年。
2.《中國帝王后妃外傳·明代卷》(二人合作,第二作者),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1月;台灣建宏出版社,1994年。
3.《康熙皇帝全傳》(合作),學苑出版社,1994年。
4.《明代南京寺院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一次印刷,2001年第二次印刷;台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3年。
5.《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二卷)(合作),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6.《明代文化研究》(與南炳文教授合作,第二作者),人民出版社,2006年。
7.《清史紀事本末》(第三卷、康熙朝)(與姜勝利教授合著,第二作者),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年。
8.《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編委、參編),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6年。
9. 《康熙皇帝傳》(合作),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
10.《金陵梵剎志》點校(上、下冊),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11.《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上、下冊),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年。
12.《中國帝王后妃外傳·明代卷》(上、下冊)(二人合作,第二作者),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
13.《清史十五講》,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社,2010年。

成果·論文、書評

1.《永樂時期運河的浚通及其意義》,載《淮陰師專學報》1989年第3期。
2.《〈清代六部成語詞典〉評介》,載《天津新聞與出版》1991年第6期。
3.《明代春季主要節令》,載《紫禁城》1992年第1期。
4.《明代夏秋兩季主要節令》,載《紫禁城》1992年第2期。
5.《明代冬季主要節令》,載《紫禁城》1992年第3期。
6.《〈清代文化〉評介》,載《歷史教學》1992年第2期。
7.《高攀龍政治思想述評》,載《南開史學》1992年第2期。3萬字。
8.《明光宗死因探析》,載《紫禁城》1993年第5期。
9.《南明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水平—評南炳文〈南明史〉》,載《歷史教學》1993年第6期。
10.《高攀龍理學思想研究》,載《孔子研究》1993年第4期。
11.《葉向高與明末政局》,載《福建論壇》1994年第3期。
12.《論高攀龍的理學思想》,載《江海學刊》1994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史》1995年第4期全文轉載。
13.《趙南星的政治思想》,載《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
14.《康熙倡廉探析》,載《南開學報》1996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6年第4期轉摘。
15.《康熙懲貪述評》,載《清史研究》1996年第1期。
16.《小中見大新論疊出—評馬楚堅〈明清邊政與治亂〉》,載《歷史教學》1996年第3期。
17.《論康熙提倡程朱理學》,載《史學集刊》1996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明清史》1996年第4期轉載。
18.《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載《山東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19.《第三屆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載《清史研究》1996年第4期。
20.《康熙帝與噶禮》,載《歷史檔案》1997年第4期。
21.《明代的中朝科學技術交流》,載《文史雜誌》1998年第1期。
22.《明代的中朝文化交流》(上),載《文史知識》1998年第3期。
23.《明代的中朝文化交流》(下),載《文史知識》1998年第4期。
24.《明代的中越文化交流》,載《歷史教學》1998年第10期。
25.《明代的中日文化交流》,載《日本研究論集》(3),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
26.《論高攀龍的用人思想及實踐》,載《史學集刊》1999年第2期。
27.《高攀龍政治思想研究》,載《第七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0.8萬字。
28.《論趙南星的政治改革思想及實踐》,載《紀念南開大學歷史所成立二十周年論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
29.《明代的中日文化交流》,載《日本研究論集》(3),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
30.《明代宦官與佛教》,載《南開學報》2000年第1期。
31.《康熙帝提倡真理學述論》,載《歷史教學》2000年第5期。
32.《明代宦官的佛教信仰》,載《文史知識》2000年第5期。
33.《論明成祖與佛教》,載《鄭天挺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中華書局,2000年6月。
34.《康熙帝提倡真理學》,載《紫禁城》2000年第3期。
35.《清代的中越文化交流》,載《歷史教學》2001年第11期。
36.《論明世宗禁佛》,載《明史研究》第7輯,黃山書社,2001年8月。
37.《清代的中日文化交流》,載《日本研究論集》(6),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38.《康熙朝同名兩清官——于成龍》,載《歷史教學》2002年第10期。
39.《明代南京佛寺修建考》,載《南開學報》2002年第5期。
40.《明成祖與佛教》,載《佛學研究》2002年第11期。
41.《論明代的度僧》,載《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宗教》2004年第4期全文轉載。
42.《明代佛教政策述論》,載《文史》2004年第3輯。
43.《明代南京佛寺知多少》,載《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第2期。
44.《論明憲宗度僧》,載《第十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年6月。
45.《一部研究明代佛教史和宦官史的力作》,載《明史研究》第9輯,黃山書社,2005年6月。
46.《論元朝的度僧》,載《佛教與遼金元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香港能仁書院,2005年10月。2.5萬字。
47.《論明朝中後期的鬻牒度僧》,載《南開學報》2005年第5期。1.4萬字。
48.《明代皇帝崇奉藏傳佛教淺析》,載《中國史研究》2005年第5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明清史》2006年第2期轉載。2.6萬字。
49.《論明憲宗崇奉藏傳佛教》,載台灣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成大歷史學報》2006年第30號。3萬字。
50.《試論元朝的度僧》,載《內蒙古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6期轉摘。0.8萬字。
51.《〈明史〉辨誤四則》,載《清華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0.9萬字。
52.《明代北京地區自然災害研究》,載《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0.9萬字。
53.《清代至民國年間濰縣佛寺興廢考》,《濰坊文化三百年》,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10月。3萬字。
54.《華夏傳統文化在海外》(與吳兆豐合著,第一作者),載《華夏文化大觀》,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8月。1萬字。
55.《華夏傳統文化中的外來文明》(與周璐合著,第一作者),載《華夏文化大觀》,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8月。1萬字。
56.《葛寅亮與〈金陵梵剎志〉》,載《南開學報》2007年第6期。1.3萬字。
57.《試論明太祖的佛教政策》,載《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宗教》2008年第2期轉載。1.3萬字。
58.《印僧實哩沙哩卜得囉與真覺寺修建考》,載《北京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0.6萬字。
59.《論明太祖的宗教思想及其影響》,載孫昌武、陳洪:《宗教思想史論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0.8萬字。
60.《明代“倭患”問題辨析》(與任世江先生合著,第二作者),載《歷史教學》2008年第5期。1萬字。
61.《論明太祖的宗教思想及其影響》,載《歷史教學》2008年第6期。0.8萬字。
62.《明代皇宮中的佛教建築與崇佛活動》,載《故宮學刊》2008年總第四輯,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3月。2萬字。
63.《俗界對佛寺生態環境的保護——以明太祖對靈谷寺生態環境的保護為例》,載《佛教與生態文明》,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3月。 1.2萬字。
64.《明初善世院考》,載《西南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0.8萬字。
65.《試論元朝皇帝崇奉藏傳佛教與大都敕建佛寺》,載《文史》2009年第3輯。2.5萬字。
66.《葛寅亮生平、著述考述》,載《明代杭州研究》下冊,杭州出版社,2009年版。3萬字。
67.《南開大學明清史博碩士畢業論文索引(1956—2009.6)》,與張靜彥合作整理,載台灣《明代研究》第十三期,2009年12月。
68.《論明太祖的佛教政策》,載朱鴻林:《明太祖的治國理念及其實踐》,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2.5萬字。
69.《論明武宗崇奉藏傳佛教》,載《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2期。1萬字。

其它

1.《日本的假葬》,載《周末》1987年8月1日第292期。
2.《李立三名字的變遷》,載《愛國報》1987年12月10日第50期。《文摘報》1987年12月27日第481期轉載。
3.《劉伯承市長進“家”》,載《周末》1989年5月6日第384期。
4.《楊志玖與南開明清史學》,載《天津老年時報》第1074期,2002年10月12日。
5.《任繼愈先生的三封來信》,載《我們心中的任繼愈》,中華書局,2010年4月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