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輝[網路行銷人物]

何國輝

簡介
何國輝,1978年8月生,遼寧鞍山市人。曾任中國集郵線上,中國收藏交易網網站主編,北京《郵政周報》責任編輯。作者在《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集郵博覽》、《中國集郵報》、《集郵報》、《大江南收藏》等全國發行的報紙、雜誌上有多篇文章發表。2003年他獨自來到北京闖蕩,2004年在當時國內最知名的集郵網站之一《中國集郵線上》任主編、兼任北京《郵政周報·集郵資訊》的責任編輯。2004年底,參與了《中國收藏交易網》的創建。2006年2月與他人合著出版了《古玩收藏鑑定》叢書一套三本,本套圖書在全國發行,獲得了收藏者的認可與好評。2009年1月他出版了個人專著《中國郵票收藏投資解析》,全書約15萬字,精選了100多張高品質圖片並配以專業、準確、精練的文字說明,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收藏價值,該書在國內集郵收藏類圖書銷售排行榜上長期名列前茅。
勤於學習孜孜不倦
1993年念國中時喜歡上了集郵,當時為了購買郵票省吃儉用,每個月僅有的一點零花錢基本上都用來購買郵票。《水滸》第一組、《敦煌壁畫》第一組、《桂花無齒》、《中國蘭花》等郵票小型張都是在念書時購買的。後來他對明信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收集紀念郵資片、特種郵資片和普通郵資片。1994年初,他得知著名郵票設計家孫傳哲郵票研究會成立並向社會徵集與孫老相關的史料和郵品時,立即給該研究會寄去了自己收藏由孫老設計的《拙政園》郵票,而後他收到了該協會給他郵寄的一套加蓋孫傳哲研究會成立紀念戳的石舫圖普通郵資片並附上該會發起人的一封親筆信,表示對研究會支持的感謝並鼓勵他以後成為集郵家。著名集郵家何國輝
2003年他獨自來到北京闖蕩,2004年在國內最知名的集郵網站之一《中國集郵線上》任主編、兼任《郵政周報·集郵資訊》的責任編輯。2004年底,參與了《中國收藏交易網》的創建。他在十幾年的集郵過程中,購買力了大量集郵方面的報刊,積累了豐富的郵識,撰寫的一些文章也常在各大報刊上發表。打擊假片2006年初,《貴州錯片》在市場中出現了一批假片,使一些郵人吃虧上當,他先在網站上貼出了《貴州錯片暗記探析》的文章,及時地打壓了《貴州錯片》假片的囂張氣焰。然後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2006年9月出版的《集郵博覽》雜誌上發表了《貴州錯片辨偽》一文,該文填補了《貴州錯片》在國內研究的空白,基本上讓《貴州錯片》假片在市場上銷聲匿跡了。
著書立說——《中國郵票收藏投資解析
中國郵票收藏投資解析
2009年1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了由他編著的《中國郵票收藏投資解析》一書,書中記載的郵票發行時間大部分距今10年以上,其中包含了許多令集郵者津津樂道的“JT”票和小型張。在寫書的過程中,他花了大量時間去核對書中郵票的資料、對這些郵票的發行日期、設計者、每枚郵票的名稱一一校對,因為“不想出任何差錯”。在這個過程中他也發現了一些錯誤,如J173《科學家》郵票以前的研究成果認為第二枚“張鈺哲”姓氏的漢語拼音字母拼寫出現錯誤,將字母zhang(張)錯寫為chang。他查閱了許多資料,確認了1978年8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宣布的內容是:為了紀念張鈺哲在天文學上的貢獻,將第2051號小行星定名為“張”(Chang)。同年8月出版的《國際小行星通報》刊登的內容也是將新編號的2051號小行星定為“張”(2051)chang。所以郵票上印的(2051)chang是當時公布的名字並沒有錯誤。所以他在《中國郵票收藏投資解析》一書中去掉了J173《科學家》郵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錯誤的觀點。另外,他還對2007年版郵票目錄中出現的錯誤在書中予以一一更正。如T56《留園》第四枚“冠雲峰睛雪”更正為“冠雲峰晴雪”、T75《西周青銅器》第七枚“燕侯孟”更正為“燕侯盂”。為了能基本準確的估出書中所記載的郵票的存世量,他與多名資深郵商和集郵家反覆探討研究得出了這些郵票的存世量,這個存世量應該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之所以寫這些老郵票,用他的話來說:“我希望郵市能長期健康穩定地發展,不想看到暴漲暴跌,所以想讓人們將投資的目光對準中國早期的“JT”票、小型張和小本票,因為成熟的郵票市場,能不能健康有序發展,關鍵看老郵票的走勢,只有老郵票的不斷上漲整個郵市大盤才能真正的復甦。而近些年市場鼓吹的短線炒作雖也能凝聚一時的人氣,但聚之難堅、堅之難固、固之難久、最終反過來對市場信心以更大的破壞。”該書上市後頗受歡迎,在全國集郵收藏類圖書暢銷榜上排名一直名列前茅。這是對他這么多年來對集郵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執著追求的一種回報。

作家、文藝評論家簡介

 
何國輝,男,漢族,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1962年12月生於四川省廣元市,祖籍閬中。1983年畢業於西華師範大學中文系。同年,執教於川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高級講師,文藝理論教師。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巴金文學院創作員,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廣元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廣元市學術及技術帶頭人,廣元市科技拔尖人才,四川省教育系統骨幹教師,在文藝評論界有一定的影響。
深受好評
其人自1990年開始從事文藝評論、文學創作及影視創作活動。迄今為止,在國內外各大報刊發表各類評論及創作文字計百萬。評論主要以詩歌評論與美術評論為主。對省內外部分有影響的詩人、美術家,特別是民族詩人和四川國畫家,例如,白族詩人栗原小荻、壯族詩人黃神彪、朝鮮族詩人南永前,國畫家謝定超、李傑、李斌,進行了大量的個案研究。由於受法蘭克福學派的影響,評論路數靠近文化批評,對藝術家及作品的關注主要是一種文化思想、社會政治或社會心理的關注。在國內評論界有一定的影響。1995年後,在評論的同時,兼顧創作。主要是小說、散文及影視文學創作。在創作中關注下層社會、少數民族與知識份子的處境,同時積累評論所需要的一定的創作經驗。部分作品深受讀者和同行的好評。個人專著主要有散文集《想入非非》、美術評論集《老石頭品味》、雜文集《欲望時代的說客》及《三圍書房筆記》。
榮譽
他的電視散文作品曾獲得中國廣播電視學會頒發的“全國第三屆百家電視台音樂節目”銀獎、中國廣播電視學會頒發的“第三屆全國優秀電視音樂評比”銀獎等榮譽,散文《校園,一個周末的思緒》獲《中國教育報》“文化周刊”頒發的“教師美文”評選一等獎。多次放棄到高校任職機會,紮根山區師範教育二十餘年,培育無數學子,多年來自己仍筆耕不輟,不時有作品發表於國內外各大雜誌、報刊,誓“做一個和文字為伴的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