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譯詩稿

內容介紹

何其芳(1912~1977) 現代詩人、散文家、文學研究家。原名何永芳。四川萬縣人。1929年到上海進中國公學預科,廣泛閱讀了中外文學作品。1931至1935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課餘沉浸於文學書籍之中,發表了不少詩歌和散文。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受到文壇注意。他的散文集《畫夢錄》出版後,曾獲《大公報》文藝獎金。大學畢業後,到天津南開中學、山東萊陽鄉村師範學校教書。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四川萬縣和成都教書,參加創辦《川東文藝》和《工作》雜誌。1938年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其間曾隨賀龍部隊到晉西北和冀中根據地工作。新的生活使何其芳寫出了《我歌唱延安》等散文和《生活是多么廣闊》等詩篇,謳歌革命,禮讚光明,傳誦一時。1944年以後,被派往重慶工作,任《新華日報》社副社長等職。1948年底開始在馬列學院(即高級黨校)任教。結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詩集《預言》、《夜歌》(後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還鄉雜記》、《星火集》及其續編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何其芳以主要精力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同時參加文藝界的領導工作,寫有少量詩作。他主持籌建文學研究所(今屬中國社會科學院),曾任副所長、所長,《文學評論》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等職。出版有《關於現實主義》、《西苑集》、《關於寫詩和讀詩》、《沒有批評就不能前進》、《論〈紅樓夢〉》、《詩歌欣賞》、《文學藝術的春天》以及6卷本《何其芳文集》等著作。何其芳早期詩作藝術精緻,色彩絢麗,以清新柔婉見長。參加革命後詩歌變為平易樸實,樂觀豪放。他又以寫抒情散文著稱,《畫夢錄》中的篇章常用象徵手法,構思精巧,文字穠麗,富於藝術的獨創性。以後在《還鄉雜記》中的篇什則趨於樸素自然,感情獷放,格調明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